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旧时的内容。
带有旧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七
[相关解释]
1.旧时称人死后的头一个第七天。故亦称头七。 2.犹一周。泛指七天。
1.旧时称人死后的头一个第七天。故亦称头七。 2.犹一周。泛指七天。
一官一集
[相关解释]
1.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于南朝梁王筠。
1.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于南朝梁王筠。
一尺捶
[相关解释]
1.旧时用作刑具的短杖。
1.旧时用作刑具的短杖。
一文
[相关解释]
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2.一篇文章。 3.指一句文辞。 4.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5.方言。一块银元。
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2.一篇文章。 3.指一句文辞。 4.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5.方言。一块银元。
一花
[相关解释]
1.开花一次。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
1.开花一次。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
一路福星
[相关解释]
1.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1.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一陌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百纸钱之称。亦泛指一串纸钱。 2.犹一向。
1.旧时一百纸钱之称。亦泛指一串纸钱。 2.犹一向。
一麾
[相关解释]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2.形容举事简捷。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2.形容举事简捷。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丁书
[相关解释]
1.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1.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丁册
[相关解释]
旧时指户口簿。
旧时指户口簿。
丁祭
[相关解释]
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七宝辇
[相关解释]
1.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1.旧时皇帝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
七星板
[相关解释]
1.旧时停尸床上及棺内放置的木板。上凿七孔,斜凿枧槽一道,使七孔相连,大殓时纳于棺内。
1.旧时停尸床上及棺内放置的木板。上凿七孔,斜凿枧槽一道,使七孔相连,大殓时纳于棺内。
七星灯
[相关解释]
1.旧时祭神的油灯。燃七个灯火,故名。
1.旧时祭神的油灯。燃七个灯火,故名。
七贞九烈
[相关解释]
1.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1.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万民伞
[相关解释]
1.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1.旧时绅民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
万福
[相关解释]
旧时妇女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那妇人上前道了万福。
旧时妇女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那妇人上前道了万福。
三书六礼
[相关解释]
1.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
1.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
三嘴行
[相关解释]
1.旧时市井詈词。指戏行。
1.旧时市井詈词。指戏行。
三姑六婆
[相关解释]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媒六证
[相关解释]
1.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1.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三寸弓
[相关解释]
1.指弓鞋。旧时缠足女子所穿。
1.指弓鞋。旧时缠足女子所穿。
三寸金莲
[相关解释]
1.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1.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三年早知道
[相关解释]
1.旧时卖给农家的春牛图,附带印上三年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亦以称预见性强的人。现代作家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中的主要人物赵满囤就有这个绰号。
1.旧时卖给农家的春牛图,附带印上三年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亦以称预见性强的人。现代作家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中的主要人物赵满囤就有这个绰号。
三把刀
[相关解释]
1.旧时南方妇女簪发的首饰。其状似刀,故名。
1.旧时南方妇女簪发的首饰。其状似刀,故名。
三无坐处
[相关解释]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三日新妇
[相关解释]
1.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1.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朝
[相关解释]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三檐青罗伞
[相关解释]
1.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1.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三点
[相关解释]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三猛
[相关解释]
1.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1.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三班六房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三祝
[相关解释]
1.旧时祝颂语,以祝人寿﹑富﹑多男子为"三祝"。
1.旧时祝颂语,以祝人寿﹑富﹑多男子为"三祝"。
三簧锁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
1.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相关解释]
1.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1.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三考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三联串票
[相关解释]
1.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
1.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
三腊
[相关解释]
1.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1.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三节
[相关解释]
1.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 2.三镇节度使。 3.三段。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1.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 2.三镇节度使。 3.三段。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三茶六礼
[相关解释]
1.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1.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贞九烈
[相关解释]
1.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
1.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
三都
[相关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三重门
[相关解释]
1.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1.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三顶拐
[相关解释]
1.旧时由三人抬的官轿。
1.旧时由三人抬的官轿。
上下同门
[相关解释]
1.旧时称姑婿与侄婿为"上下同门"。
1.旧时称姑婿与侄婿为"上下同门"。
上书
[相关解释]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上人
[相关解释]
1.道德高尚的人。 2.《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3.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 4.旧时对主人的称呼。 5.方言。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
1.道德高尚的人。 2.《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3.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 4.旧时对主人的称呼。 5.方言。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
上供
[相关解释]
1.唐宋时所征赋税中解交朝廷的部分。 2.旧时用物品祭祖或敬神。
1.唐宋时所征赋税中解交朝廷的部分。 2.旧时用物品祭祖或敬神。
上兑
[相关解释]
1.旧时向政府交纳捐官银两叫"上兑"。
1.旧时向政府交纳捐官银两叫"上兑"。
上司
[相关解释]
1.汉时对三公的称呼。 2.用为高级官职的通称。 3.旧时属吏对上级长官的通称。 4.指天神。
1.汉时对三公的称呼。 2.用为高级官职的通称。 3.旧时属吏对上级长官的通称。 4.指天神。
上大人
[相关解释]
1.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画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1.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画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上尘
[相关解释]
1.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1.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上峰
[相关解释]
①高峰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②旧时称上级长官上峰有令|执行上峰的命令。
①高峰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②旧时称上级长官上峰有令|执行上峰的命令。
上平
[相关解释]
1.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 2.《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 3.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1.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 2.《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 3.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上忙
[相关解释]
1.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
1.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
上江
[相关解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上讳下讳
[相关解释]
1.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1.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上详
[相关解释]
1.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叫"上详"。
1.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叫"上详"。
下元
[相关解释]
1.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2.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亦称"下元甲子"。 3.中医指肾气。 4.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 5.道教称水中为下元。亦指水府。
1.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2.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亦称"下元甲子"。 3.中医指肾气。 4.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 5.道教称水中为下元。亦指水府。
下关子
[相关解释]
1.送关文。关文,旧时公文名称。
1.送关文。关文,旧时公文名称。
下层社会
[相关解释]
1.指旧时生活贫苦的社会阶层。
1.指旧时生活贫苦的社会阶层。
下海
[相关解释]
1.谓出海。 2.旧时戏曲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 3.指充当娼妓。 4.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1.谓出海。 2.旧时戏曲界称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为"下海"。 3.指充当娼妓。 4.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
下神
[相关解释]
1.招请神灵。旧时术士﹑巫婆装神弄鬼,假称神仙附在自己身上。
1.招请神灵。旧时术士﹑巫婆装神弄鬼,假称神仙附在自己身上。
下聘
[相关解释]
1.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的财礼。
1.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的财礼。
下脚
[相关解释]
1.亦作"下脚"。 2.旧时指赏给妓院中仆人的钱。 3.原材料加工后,切割﹑剔除下来的余料。亦称"下脚料"。 4.底子,底细。 5.下边。 6.方言。苏沪一带称屠宰后的猪的内脏﹑脚爪叫下脚。
1.亦作"下脚"。 2.旧时指赏给妓院中仆人的钱。 3.原材料加工后,切割﹑剔除下来的余料。亦称"下脚料"。 4.底子,底细。 5.下边。 6.方言。苏沪一带称屠宰后的猪的内脏﹑脚爪叫下脚。
下马牌
[相关解释]
1.亦称"下马碑"。 2.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
1.亦称"下马碑"。 2.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
不一一
[相关解释]
1.不详细说。旧时书信结尾常用语。
1.不详细说。旧时书信结尾常用语。
不庄
[相关解释]
1.不恭敬。 2.旧时书信结尾处的谦词,犹言不恭。
1.不恭敬。 2.旧时书信结尾处的谦词,犹言不恭。
不死牛
[相关解释]
1.旧时藏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
1.旧时藏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
东亚病夫
[相关解释]
1.旧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1.旧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东圊
[相关解释]
1.即厕所。旧时建筑,厕所多在屋子东角,故称。
1.即厕所。旧时建筑,厕所多在屋子东角,故称。
东家行
[相关解释]
1.旧时广东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
1.旧时广东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
东灵
[相关解释]
1.旧时迷信称拘鬼魂的阴差。
1.旧时迷信称拘鬼魂的阴差。
东翁
[相关解释]
1.旧时塾师﹑幕友对主人的敬称。
1.旧时塾师﹑幕友对主人的敬称。
东语
[相关解释]
1.旧时称日语。
1.旧时称日语。
丝庄
[相关解释]
1.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1.旧时经营华商与洋商间生丝贸易的中间商。盛行于广州一带。
丝行
[相关解释]
1.中国旧时买卖生丝的商行。其性质为中间商,盛行于江浙等省。
1.中国旧时买卖生丝的商行。其性质为中间商,盛行于江浙等省。
丢包
[相关解释]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3.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3.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
丢巧针
[相关解释]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两七
[相关解释]
1.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谓之两七。
1.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谓之两七。
两道头
[相关解释]
1.旧时指低级警官。因其制服袖口有两道色杠,故称。
1.旧时指低级警官。因其制服袖口有两道色杠,故称。
丧榜
[相关解释]
1.即殃榜。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
1.即殃榜。阴阳先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榜。旧时官厅视此为证明死亡之凭照。
中五
[相关解释]
1.指五行中的土运。旧时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属土,故称。
1.指五行中的土运。旧时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属土,故称。
中元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2.称中元节。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2.称中元节。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三元"。
中卖
[相关解释]
1.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1.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中场
[相关解释]
1.旧时乡试共分三场,第二场又称中场。 2.足球场中线两侧附近的地区,为前卫所在位置。
1.旧时乡试共分三场,第二场又称中场。 2.足球场中线两侧附近的地区,为前卫所在位置。
中签
[相关解释]
1.旧时科举考试用以填写考中者姓名﹑籍贯等的标签。
1.旧时科举考试用以填写考中者姓名﹑籍贯等的标签。
临盆
[相关解释]
指分娩。旧时分娩必备木盆,故称。
指分娩。旧时分娩必备木盆,故称。
丹铅
[相关解释]
旧时点校书籍用的丹砂和铅粉(朱笔书写,铅粉涂抹)丹铅点勘。
旧时点校书籍用的丹砂和铅粉(朱笔书写,铅粉涂抹)丹铅点勘。
主侩
[相关解释]
1.旧时促成双方买卖并从中获取佣金的牙行经纪人。
1.旧时促成双方买卖并从中获取佣金的牙行经纪人。
主政
[相关解释]
1.主掌家政者,犹言主人。 2.官名。旧时各部主事的别称。
1.主掌家政者,犹言主人。 2.官名。旧时各部主事的别称。
主文
[相关解释]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1.指史官。 2.主持考试。 3.用以称主考官。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主腰
[相关解释]
1.旧时妇女束胸的一种紧身。即抹胸。
1.旧时妇女束胸的一种紧身。即抹胸。
主馈
[相关解释]
1.旧时指妇女主持烹饪等家事。 2.指妻室。
1.旧时指妇女主持烹饪等家事。 2.指妻室。
举主
[相关解释]
1.旧时对被推荐者而言﹐推荐者为其举主。
1.旧时对被推荐者而言﹐推荐者为其举主。
乃父
[相关解释]
1.你的父亲。 2.旧时称人家的父亲。
1.你的父亲。 2.旧时称人家的父亲。
乃郎
[相关解释]
1.旧时称人家的儿子。 2.旧时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1.旧时称人家的儿子。 2.旧时女子称丈夫或情人。
久归道山
[相关解释]
1.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1.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义勇军
[相关解释]
1.五代十国时相当于奴兵的一种民兵。 2.旧时对地方绅办团练的专称。 3."九一八"事变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人民武装。初起于我国东北各省。
1.五代十国时相当于奴兵的一种民兵。 2.旧时对地方绅办团练的专称。 3."九一八"事变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人民武装。初起于我国东北各省。
义地
[相关解释]
1.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
1.旧时由私人或团体设置埋葬贫民的公共坟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