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明经的内容。
带有明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藏 [相关解释]
1.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三鳣 [相关解释]
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乙科 [相关解释]
1.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唐宋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休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文献通考.选举@》"自武德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辽诗话.杨晳》"﹝杨晰﹞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明清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俊士 [相关解释]
1.周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郑玄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孔颖达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唐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太平天国称补廪为俊士。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
八科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六帖 [相关解释]
1.唐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六帖即可通过帖经考试﹐故称"六帖"。参阅《通典.选举三》﹑宋程大昌《演繁露.六帖》。参见"帖经"。
六科 [相关解释]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隋炀帝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景德天圣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 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
口义 [相关解释]
1.唐代明经科试士有口试,要求口头答述经义,故称。与"墨义"相对。
帖括 [相关解释]
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2.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3.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
张志和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曾登明经第,待诏翰林。不久遭贬谪,遂隐居江湖。今存《渔歌子》五首,为早期文人词名作。
张桓 [相关解释]
1.汉张禹﹑桓荣的并称。两人皆以明经致高位。
拾地芥 [相关解释]
1.《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
掩地表亩 [相关解释]
1.按照耕地面积标明经界。掩,通"按"。
文翁 [相关解释]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明经 [相关解释]
1.通晓经术。 2.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3.明清对贡生的尊称。
玄义 [相关解释]
1.玄妙精深的义理。 2.佛教天台宗解释诸经,先于卷首论此经要旨,题为玄义,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绪论。如《法华经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
玄成 [相关解释]
1.汉韦贤于宣帝时代蔡义为丞相,元帝时,其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见《汉书.韦贤传》◇借指能继承先辈相位的人。
甲科 [相关解释]
1.古代考试科目名『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秋堂 [相关解释]
1.秋日的厅堂。常以指书生攻读课业之所。 2.十国时王审知割据称帝﹐国号闽﹐每年开科取明经进士﹐称为秋堂。见《宋史.世家传六.留从效》。
试帖 [相关解释]
1.唐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 2.即试帖诗。
赢金一经 [相关解释]
1.谓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籯"。典出《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籯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霄霞 [相关解释]
1.日没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气。语出《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2.借指太空。
韦经 [相关解释]
1.汉丞相韦贤少子玄成,以明经历相位。时邹鲁有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韦贤传》◇因以"韦经"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
韦金 [相关解释]
1.汉丞相韦贤,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其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韦贤传》◇因以"韦金"为称扬韦姓族人之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