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有因的内容。
带有有因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势
[相关解释]
1.古代军事学上的术语。《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气势,谓斗志;地势,谓选择有利之地理条件;因势,谓善伺敌之间隙。
1.古代军事学上的术语。《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气势,谓斗志;地势,谓选择有利之地理条件;因势,谓善伺敌之间隙。
三有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事出有因
[相关解释]
1.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
1.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
公车上书
[相关解释]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删诗
[相关解释]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
剩余法
[相关解释]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由某种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如已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四个地方发生倾斜,还知道三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三个行星的吸引,由此认为第四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另一个行星的吸引◇来果然发现了这个行星,即海王星。剩余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由某种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如已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四个地方发生倾斜,还知道三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三个行星的吸引,由此认为第四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另一个行星的吸引◇来果然发现了这个行星,即海王星。剩余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
印度教
[相关解释]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历史非决定论
[相关解释]
一种主张社会历史过程没有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任何社会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不可重演,历史不能预言。
一种主张社会历史过程没有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任何社会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不可重演,历史不能预言。
婆罗门教
[相关解释]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
收因结果
[相关解释]
1.谓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
1.谓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
无风不起浪
[相关解释]
1.比喻事出有因。
1.比喻事出有因。
有以
[相关解释]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 2.犹有为。有所作为。 3.犹有何。有什么。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 2.犹有为。有所作为。 3.犹有何。有什么。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
有因
[相关解释]
1.有道行。 2.有缘故。
1.有道行。 2.有缘故。
有数
[相关解释]
1.有差别;有等差。 2.有技艺。 3.指具体的表象。 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 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 6.谓不止一端;不止一个。 7.犹言有限度。 8.谓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1.有差别;有等差。 2.有技艺。 3.指具体的表象。 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 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 6.谓不止一端;不止一个。 7.犹言有限度。 8.谓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查无实据
[相关解释]
1.经过调查或审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常同"事出有因"连用。
1.经过调查或审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常同"事出有因"连用。
率府
[相关解释]
1.古官署名。秦设,汉因之。晋有五率府,即左卫率﹑右卫率﹑前卫率﹑后卫率和中卫率。南北朝及隋迭有因革,至唐乃有十率府。皆太子属官,掌东宫兵仗﹑仪卫及门禁﹑徼巡﹑斥候等事。宋不常设,明废。
1.古官署名。秦设,汉因之。晋有五率府,即左卫率﹑右卫率﹑前卫率﹑后卫率和中卫率。南北朝及隋迭有因革,至唐乃有十率府。皆太子属官,掌东宫兵仗﹑仪卫及门禁﹑徼巡﹑斥候等事。宋不常设,明废。
白铁树
[相关解释]
1.指梧桐。古有因讳"铜"字而改称。
1.指梧桐。古有因讳"铜"字而改称。
质伛影曲
[相关解释]
1.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1.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非决定论
[相关解释]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