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9 查到相关朝服的内容。
带有朝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革
[相关解释]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中单
[相关解释]
1.亦作"中禅"。 2.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3.泛指汗衫。
1.亦作"中禅"。 2.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3.泛指汗衫。
中衣
[相关解释]
1.古时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孔颖达疏"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后汉书·舆服志上》"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刘昭注引郑玄曰"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缘也。"一说﹐中衣即后世之直裰。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2.贴身的衣服。
1.古时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孔颖达疏"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后汉书·舆服志上》"大夫台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刘昭注引郑玄曰"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缘也。"一说﹐中衣即后世之直裰。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2.贴身的衣服。
乡傩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何晏集解"傩,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1.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何晏集解"傩,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乡服
[相关解释]
1.指朝服。
1.指朝服。
列采
[相关解释]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彩"。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彩"。
初服
[相关解释]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单衣
[相关解释]
1.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2.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
1.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2.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
双绶
[相关解释]
1.两条绶带。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1.两条绶带。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喜相逢
[相关解释]
1.明代朝服样式的一种。
1.明代朝服样式的一种。
奱囊
[相关解释]
1.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1.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宿服
[相关解释]
1.朝服。
1.朝服。
巾卷
[相关解释]
1.头巾和书卷,古代太学生所用。《宋书.礼志五》"巾以葛为之……今国子太学生冠之,服单衣以为朝服,执一卷经以代手板。" 2.借指学生。
1.头巾和书卷,古代太学生所用。《宋书.礼志五》"巾以葛为之……今国子太学生冠之,服单衣以为朝服,执一卷经以代手板。" 2.借指学生。
拖绅
[相关解释]
1.亦作"拖绅"。 2.引大带于朝服之上。 3.借指大臣生病。 4.指绶带。
1.亦作"拖绅"。 2.引大带于朝服之上。 3.借指大臣生病。 4.指绶带。
朝带
[相关解释]
1.朝服所系的腰带。有金带﹑玉带﹑银带﹑鎎石带﹑铜铁带﹐各有等差。 2.指宗室。
1.朝服所系的腰带。有金带﹑玉带﹑银带﹑鎎石带﹑铜铁带﹐各有等差。 2.指宗室。
朝弁
[相关解释]
1.指君王和朝廷百官。语本《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郑玄笺"天子之朝服皮弁。"孔颖达疏"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
1.指君王和朝廷百官。语本《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郑玄笺"天子之朝服皮弁。"孔颖达疏"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
朝服
[相关解释]
1.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
1.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
朝韠
[相关解释]
1.犹朝服。
1.犹朝服。
木剑
[相关解释]
1.木制的假剑『时朝服带剑,晋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 2.笞刑刑具名。
1.木制的假剑『时朝服带剑,晋始改用木制,称班剑﹑象剑。 2.笞刑刑具名。
朱韠
[相关解释]
1.朝服的红色蔽膝。
1.朝服的红色蔽膝。
正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 2.服正服。 3.端正衣冠。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 2.服正服。 3.端正衣冠。
爵韠
[相关解释]
1.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
1.古代士朝服的蔽膝。因用爵韦制成﹐故名。
玄冠
[相关解释]
1.古代朝服冠名,黑色。
1.古代朝服冠名,黑色。
神武挂冠
[相关解释]
1.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1.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紫服
[相关解释]
1.贵官朝服。
1.贵官朝服。
紫荷
[相关解释]
1.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
1.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
紫袍
[相关解释]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2.草名。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2.草名。
紫袍金带
[相关解释]
1.石砚名。 2.菊花名。 3.古代高官的朝服。
1.石砚名。 2.菊花名。 3.古代高官的朝服。
緑衫
[相关解释]
1.绿色短上衣。 2.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緑衫"表示官位卑微。
1.绿色短上衣。 2.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緑衫"表示官位卑微。
织金
[相关解释]
1.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1.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绛纱袍
[相关解释]
1.深红色纱袍。古代常用为朝服。
1.深红色纱袍。古代常用为朝服。
缁衣
[相关解释]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缊韠
[相关解释]
1.古代朝服所用浅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1.古代朝服所用浅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衣绶
[相关解释]
1.朝服与佩绶。
1.朝服与佩绶。
袍笏
[相关解释]
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解佩
[相关解释]
1.解下佩带的饰物。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 3.《汉书.龚遂传》载宣帝任遂为勃海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遂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因以称卖牛务农为"解佩"。
1.解下佩带的饰物。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 3.《汉书.龚遂传》载宣帝任遂为勃海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遂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因以称卖牛务农为"解佩"。
诗负
[相关解释]
1.谓以手承接﹑抱持。《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斋﹐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孔颖达疏﹕"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后因以指生子。
1.谓以手承接﹑抱持。《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斋﹐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孔颖达疏﹕"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后因以指生子。
进春
[相关解释]
1.明清礼仪制度。立春前一日,预设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各案于礼部,届日各官俱朝服,生员俱顶戴公服,自部舁案,天文生导引,由东长安左门﹑天安门﹑端门各中门入,至午门前,恭进于皇帝皇后,谓之"进春"。
1.明清礼仪制度。立春前一日,预设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各案于礼部,届日各官俱朝服,生员俱顶戴公服,自部舁案,天文生导引,由东长安左门﹑天安门﹑端门各中门入,至午门前,恭进于皇帝皇后,谓之"进春"。
释服
[相关解释]
1.脱去朝服。 2.除去丧服。谓除丧。
1.脱去朝服。 2.除去丧服。谓除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