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武臣的内容。
带有武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班借职
[相关解释]
1.宋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三班奉职"。
1.宋代武臣的最低职级。详"三班奉职"。
上将军
[相关解释]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2.官名『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2.官名『以吕禄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仍之。金﹑元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废。
五彪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豢养的五个武臣。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豢养的五个武臣。
兔羋
[相关解释]
1.捕兔的网。 2.指用网捕兔。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羋》,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孔颖达疏"《笺》云'羋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羋"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1.捕兔的网。 2.指用网捕兔。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羋》,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孔颖达疏"《笺》云'羋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羋"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刺背
[相关解释]
1.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1.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合门使
[相关解释]
1.官名。唐末﹑五代有合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以来,多以处武臣。宋置东﹑西上合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合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合门事,在知合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1.官名。唐末﹑五代有合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以来,多以处武臣。宋置东﹑西上合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合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合门事,在知合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坐狨
[相关解释]
1.宋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
1.宋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
将臣
[相关解释]
1.武臣。与儒臣相对。
1.武臣。与儒臣相对。
建牙
[相关解释]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 2.引申指武臣出镇。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 2.引申指武臣出镇。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御侮
[相关解释]
1.谓抵御外侮。 2.指武臣。
1.谓抵御外侮。 2.指武臣。
戎丑
[相关解释]
1.大众。 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3.武臣中的败类。
1.大众。 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3.武臣中的败类。
承旨
[相关解释]
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2.接受圣旨。 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2.接受圣旨。 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折冲御侮
[相关解释]
1.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1.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杖斧之臣
[相关解释]
1.指掌握兵权的武臣。
1.指掌握兵权的武臣。
横列
[相关解释]
1.横班。宋武臣阶官。指有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掌的武臣。 2.横行排列。
1.横班。宋武臣阶官。指有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掌的武臣。 2.横行排列。
止法
[相关解释]
1.宋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1.宋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武臣
[相关解释]
1.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
1.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
珥鹖
[相关解释]
1.谓冠上插戴鹖尾。鹖,雉类。古代天子之近卫武臣,在冠左右插雉尾,以示勇武。
1.谓冠上插戴鹖尾。鹖,雉类。古代天子之近卫武臣,在冠左右插雉尾,以示勇武。
粮料院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宋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
1.官署名。宋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