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民族的内容。
带有民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戎 [相关解释]
1.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七擒孟获 [相关解释]
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采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三大法宝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件有力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由毛泽东在1939年10月提出并论述。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全民族一切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
三猛 [相关解释]
1.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三襄夷 [相关解释]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下番 [相关解释]
1.谓在酒楼中当值陪侍酒客的官妓。 2.指偏远的少数民族。对上国而言。
丑裔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其所居地区的蔑称。
业余教育 [相关解释]
1.在业余时间进行的教育。业余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机构为各种业余学型补习学校等。教学形式有面授﹑函授﹑广播﹑电视等。它对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东乡族 [相关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
东印度公司 [相关解释]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东女 [相关解释]
1.我国少数民族古国名。在今四川﹑青和西藏部分地区。
东索 [相关解释]
1.古代对东北少数民族的蔑称。
东羌 [相关解释]
1.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东汉时西羌族内徙的一支。当时分布在安定﹑上郡﹑北地等三郡一带。参阅《后汉书·西羌传》及《段飃传》。
东韑 [相关解释]
1.古代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丢包 [相关解释]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3.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解释]
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13亿(1990年)。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族约占总人口93%。通行汉语。全国划分为四个直辖市、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个阶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热、亚热、温三带。煤、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 [相关解释]
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现有五十六个民族,总人口约113亿(1990年),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共同开发辽阔的疆域,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共同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贡献。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尊严,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建设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相关解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农工民主党 [相关解释]
简称农工党”。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改现名。主要由医药卫生界和文教界的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相关解释]
简称左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中国式摔跤 [相关解释]
摔跤运动之一。古称角力、角fe31!⑾嗥恕⒄跤等。常用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掰、插闪、抱腿、勾脚等,以将对手摔倒为胜。比赛分三局,每局三分钟。此外还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摔跤,如蒙古族摔跤、朝鲜族摔跤、藏族摔跤、维吾尔族摔跤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关解释]
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0年12月创建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改现名。初仅一套节目,1984年起增加到六套。其中二套是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节目,余为对少数民族、对台湾以及调频立体声节目。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相关解释]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汉革命政府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1927年3月创办于武昌黉巷(今红巷)13号。邓演达、毛泽东等任农讲所常务委员。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八百余人。学习内容有农民问题、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社会进化史、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军事等。曾组织学员参加平定夏斗寅叛变。不少学员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中央民族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设有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文、民族学、历史等系以及研究生部等。
中央音乐学院 [相关解释]
中国的音乐高等学校。1950年创建于天津,1958年迁往北京。设有音乐学、作曲、指挥、声乐歌剧、管弦乐、钢琴、中国民族器乐等系。
中山装 [相关解释]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孙中山先生授意设计并倡导,故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关闭式八字型领口,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配有袋盖的口袋,正中五粒钮扣,后背整块无缝。庄重、端正、大方。单衣、夹衣、棉衣均有。可做便服或礼服。
中秋节 [相关解释]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丹麦人 [相关解释]
丹麦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约558万人(1985年),讲丹麦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轻工业、畜牧业,沿海居民多从事渔业。
主客 [相关解释]
1.官名。战国时已有此官,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武帝时称大鸿胪『成帝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东汉光武分为南北主客二曹,晋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单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清末废『时匈奴亦置此官。 2.主人与宾客。 3.接待宾客。 4.货主与顾客。 5.犹主顾。 6.主要的客人。 7.主要与次要。 8.军事术语。指作战双方。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称主宾论。以本题主旨为主,以他物相衬为客。
主帅 [相关解释]
1.统率全军的最高将领。 2.古代少数民族或部落的统治者。 3.南朝称典签﹑斋帅为"主帅"。
义人 [相关解释]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义从 [相关解释]
1.汉魏时称胡羌等少数民族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 2.称由胡羌丁壮组成的军队。 3.自愿从军者。 4.依附。
义渠 [相关解释]
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义米 [相关解释]
1.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张鲁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参见"义舍"。 2.晋武帝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 3.谓备荒救灾之米。亦称"义仓米"。
义赋 [相关解释]
1.东汉时少数民族所纳的一种贡赋。
乌兹别克人 [相关解释]
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独联体各国、阿富汗等国。约1642万人(1979年)。讲乌兹别克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乌撒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
乌桓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乌浒 [相关解释]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区。
乌爨 [相关解释]
1.古代云南少数民族名。即乌蛮。参见"乌爨弄"。
乌爨弄 [相关解释]
1.古代云南少数民族乌爨族的乐曲。
乌蒙 [相关解释]
1.古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 2.山名。在云南省禄劝县东北。云岭的分支,其脉东北延,入贵州省为七里山,总称为乌蒙山脉。
乌蛮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九夷 [相关解释]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
乞胡 [相关解释]
1.汉魏时对胡僧的蔑称→,古代泛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
互市 [相关解释]
中国历史上对于同外国和同周边各民族进行贸易的通称『朝初年就同南越和匈奴进行贸易。东汉开始用此称呼。
五姓蕃 [相关解释]
1.宋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五个部族。
五戎 [相关解释]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3.五种兵车。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
五族 [相关解释]
1.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 2.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 3.辛亥革命后曾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
五溪 [相关解释]
1.地名。指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一说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属武陵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五狄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尔雅.释地》"八狄"邢昺疏引汉李巡云"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单于,五曰白屋。"
五胡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旧史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始于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京族 [相关解释]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②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人民大会堂 [相关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1959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内由万人大会场、五千人宴会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三部分组成。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门顶上镶嵌着中国国徽。建筑造型雄伟壮丽,具有民族风格。
仆骨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仡佬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约4 3.8万人(1990年)。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以夷攻夷 [相关解释]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 2.晩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休官 [相关解释]
1.辞去官职。 2.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名。
传箭 [相关解释]
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 2.引申为传令。 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传统文化 [相关解释]
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佅僸 [相关解释]
1.《文选.班固》"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东夷之乐曰佅,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林离,北夷之乐曰僸。"后因以"佅僸"泛指我国古代北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
佛兰芒人 [相关解释]
也称佛兰德人”、佛来米人”。比利时的民族之一。另有部分分布在荷兰、法国、美国等国。约706万人(1985年)。讲佛兰芒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
佛妆 [相关解释]
1.亦作"佛妆"。 2.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一种化妆,有保护面部皮肤的作用。
佩迪人 [相关解释]
南部非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非,少数分布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国。约271万人(1985年)。讲佩迪语。多持传统信仰,崇拜自然力和祖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不少人在厂矿做工。
侏离 [相关解释]
1.亦作"侏"。亦作"侏?"。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3.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4.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5.用以鄙称外国人。
侗族 [相关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
侗族大歌 [相关解释]
1.侗族民歌的一种。侗语称"噏老"或"噏玛",多在节日或招待宾客时演唱。有齐唱和多声部合唱两种形式。演唱时,一领众和。起头带有朗诵或戏剧性咏叹风格,中间乐句随歌词的吟诵进行,曲调悠扬婉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俄罗斯族 [相关解释]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②俄罗斯联邦的人数最多的民族。
俄语 [相关解释]
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使用人数二亿多,9世纪起有文献,文字采用斯拉夫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俅人 [相关解释]
1.我国少数民族独龙族的旧称。
俚人 [相关解释]
1.粗俗之人。 2.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泛称。又称俚子。
俚子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倓钱 [相关解释]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为赎罪所出的钱。
僧伽罗人 [相关解释]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约1181万人(1985年)。讲僧伽罗语,信小乘佛教。种姓制度不很严格。主要从事农业。
僬侥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因以为其国名。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3.指卑微年幼之人或卑鄙小人。
僮族 [相关解释]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省。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
僮锦 [相关解释]
1.壮族妇女编织的锦。多以白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僸佅 [相关解释]
1.古代指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僸佅兜离 [相关解释]
1.泛指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
儋耳 [相关解释]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 2.古代北方国名。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岛儋县。
儿版 [相关解释]
1.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党项 [相关解释]
也称党项羌”。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古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在青河曲、四川松潘等地。唐代时迁今甘肃、宁夏、陕北地区。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封建政权,号大夏。创制西夏文,制定官制、兵制等。1227年为蒙古所灭。以后渐与汉等民族融合。
兜离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名称。 2.喻不典雅的音乐。 3.形容言语难懂。
入地 [相关解释]
1.钻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惭。 2.喻死亡。 3.宋代靖州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居民互斗,胜者仅掠溶者之钱财而归还其土地,谓之"入地"。
八路军军歌 [相关解释]
公木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9年。原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表现八路军为拯救民族危亡,坚决开赴前线,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公私合营 [相关解释]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分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六戎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六狄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称北方各民族。
六蕃 [相关解释]
1.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六蛮 [相关解释]
1.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共同交际语 [相关解释]
1.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主要语言。如我国的汉语﹑苏联的俄语。国际会议上确定的几种共同使用的语言﹐也叫共同交际语。例如联合国大会规定的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等。
共同语 [相关解释]
1.部落或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方言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兽聚鸟散 [相关解释]
1.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
冉駹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南的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冉,亦作"冄"。 2.泛指我国古代边境少数民族。
写照 [相关解释]
画人像传神写照。引申为真实的刻画、描写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写照。
冼星海(1905-1945) [相关解释]
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凶族 [相关解释]
1.原指与尧舜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
出宋 [相关解释]
1.宋代南方某些山居少数民族首领出归朝廷者称出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