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治理的内容。
带有治理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刺
[相关解释]
1.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2.指三次察讯。 3.谓击刺三次。
1.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2.指三次察讯。 3.谓击刺三次。
上辅
[相关解释]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1.宰相的尊称。 2.唐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华州上辅,同州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
不治
[相关解释]
1.不能治理。 2.不追究,不治罪。 3.不修整。 4.不医治。 5.指无法治好。 6.不研究。
1.不能治理。 2.不追究,不治罪。 3.不修整。 4.不医治。 5.指无法治好。 6.不研究。
不理
[相关解释]
1.犹言不利,不顺。 2.谓不治理公务。 3.理不清。 4.不理睬。
1.犹言不利,不顺。 2.谓不治理公务。 3.理不清。 4.不理睬。
世罗
[相关解释]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
中乿
[相关解释]
1.居中央而治理天下。
1.居中央而治理天下。
临下
[相关解释]
1.从高望下。 2.指治理下属。
1.从高望下。 2.指治理下属。
临事
[相关解释]
1.谓遇事或处事。 2.特指治理政事。
1.谓遇事或处事。 2.特指治理政事。
临国
[相关解释]
1.谓治理国事。
1.谓治理国事。
临御
[相关解释]
1.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 2.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1.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 2.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为政
[相关解释]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为理
[相关解释]
1.担任狱官。 2.指当地方官吏。 3.犹治理。
1.担任狱官。 2.指当地方官吏。 3.犹治理。
九畴
[相关解释]
1.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 2.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1.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 2.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乱政
[相关解释]
1.败坏政治。 2.腐败的政治。暴政。 3.治理政事。
1.败坏政治。 2.腐败的政治。暴政。 3.治理政事。
事修
[相关解释]
1.治理。
1.治理。
云雷
[相关解释]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亨鲜
[相关解释]
1.《老子》"治大国若亨小鲜。"后因以"亨鲜"喻治理国家。
1.《老子》"治大国若亨小鲜。"后因以"亨鲜"喻治理国家。
亲事
[相关解释]
1.亲自治理政事。 2.婚事。 3.见"亲事官"。
1.亲自治理政事。 2.婚事。 3.见"亲事官"。
亲民
[相关解释]
1.亲近爱抚民众。 2.亲自治理民众。 3.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1.亲近爱抚民众。 2.亲自治理民众。 3.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人柄
[相关解释]
1.治理民众的权柄。
1.治理民众的权柄。
人治
[相关解释]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 2.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 2.与"法治"相对。主张"人治"者认为国之治乱,不在法而在统治者的贤能与否。
仁董
[相关解释]
1.以仁德治理。
1.以仁德治理。
众志成城
[相关解释]
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四海归仁,众志成城,天下治理。
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四海归仁,众志成城,天下治理。
伸理
[相关解释]
1.尽其力而治理。 2.谓辨其曲直,加以清理。
1.尽其力而治理。 2.谓辨其曲直,加以清理。
佐时
[相关解释]
1.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1.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佐治
[相关解释]
1.辅佐治理。
1.辅佐治理。
佐理
[相关解释]
1.协助治理。 2.指协助长官治事的副职。
1.协助治理。 2.指协助长官治事的副职。
体国
[相关解释]
1.创建或治理国家。 2.体念国家。
1.创建或治理国家。 2.体念国家。
体国经野
[相关解释]
1.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1.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作郡
[相关解释]
1.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1.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修事
[相关解释]
1.指治理政事。 2.成事,解决问题。 3.特指治馔之事。
1.指治理政事。 2.成事,解决问题。 3.特指治馔之事。
修平
[相关解释]
1.治理。 2.谓建立友好关系。
1.治理。 2.谓建立友好关系。
修政
[相关解释]
1.修明政教。 2.治理,统治。
1.修明政教。 2.治理,统治。
修正
[相关解释]
1.遵行正道。 2.指遵行正道的人。 3.治理。 4.改正,修改使正确。
1.遵行正道。 2.指遵行正道的人。 3.治理。 4.改正,修改使正确。
修营
[相关解释]
1.修建。 2.治理营求。
1.修建。 2.治理营求。
修领
[相关解释]
1.犹言治理。
1.犹言治理。
修齐治平
[相关解释]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语本《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克诘
[相关解释]
1.谓能治理。
1.谓能治理。
公共课
[相关解释]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共理
[相关解释]
1.指共同治理政事。
1.指共同治理政事。
养政
[相关解释]
1.治理政事。
1.治理政事。
养治
[相关解释]
1.治理。
1.治理。
养牧
[相关解释]
1.养育治理。
1.养育治理。
养理
[相关解释]
1.调养治理。
1.调养治理。
兼总
[相关解释]
1.总括;一并治理。 2.同时具有。
1.总括;一并治理。 2.同时具有。
内史
[相关解释]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
内治
[相关解释]
1.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 2.指家务或治理家务。 3.国内的政治。 4.指治理国政。 5.修身;约束自己。 6.指养生之道。
1.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 2.指家务或治理家务。 3.国内的政治。 4.指治理国政。 5.修身;约束自己。 6.指养生之道。
军佐
[相关解释]
1.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1.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出御
[相关解释]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 2.出外治理。 3.帝王车驾临幸。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 2.出外治理。 3.帝王车驾临幸。
出治
[相关解释]
1.治理国家。
1.治理国家。
分治
[相关解释]
1.分别治理。
1.分别治理。
分而治之
[相关解释]
1.分别治理。 2.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1.分别治理。 2.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则天
[相关解释]
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唐武后谥则天顺圣皇后,世称武则天。
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唐武后谥则天顺圣皇后,世称武则天。
制抚
[相关解释]
1.治理安抚。
1.治理安抚。
制治
[相关解释]
1.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1.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制理
[相关解释]
1.犹制治,治理。
1.犹制治,治理。
制鄙
[相关解释]
1.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
1.治理国都以外行政区域的政务。
刺临
[相关解释]
1.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1.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剸割
[相关解释]
1.刺割。 2.裁决,治理。
1.刺割。 2.裁决,治理。
剸治
[相关解释]
1.裁处,治理。
1.裁处,治理。
剸理
[相关解释]
1.治理,裁处。
1.治理,裁处。
动事
[相关解释]
1.谓治理经国大业。 2.指日常应用器具。
1.谓治理经国大业。 2.指日常应用器具。
助理
[相关解释]
1.辅助治理。 2.今多用于职务名称,指协助主要负责人办事的。
1.辅助治理。 2.今多用于职务名称,指协助主要负责人办事的。
励精图治
[相关解释]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十乱
[相关解释]
1.《书.泰誓》"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孔颖达疏"《释诂》云乱,治也。"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文母(一说指文王之后大姒,一说指武王之妻邑姜)◇因以"十乱"指上述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 2.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1.《书.泰誓》"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孔颖达疏"《释诂》云乱,治也。"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文母(一说指文王之后大姒,一说指武王之妻邑姜)◇因以"十乱"指上述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 2.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厉精为治
[相关解释]
1.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1.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厉精图治
[相关解释]
1.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1.振奋精神,力图治理好国家。
厘和
[相关解释]
1.治理协和。
1.治理协和。
厘整
[相关解释]
1.治理整顿。 2.谓整理修订书籍。
1.治理整顿。 2.谓整理修订书籍。
厘治
[相关解释]
1.犹治理。
1.犹治理。
厘理
[相关解释]
1.犹治理。
1.犹治理。
厘盐
[相关解释]
1.谓治理盐务。
1.谓治理盐务。
厘饬
[相关解释]
1.治理整顿。
1.治理整顿。
反正拨乱
[相关解释]
1.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1.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训
[相关解释]
1.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1.训诂学术语。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古代含有相反两义,如"乱"字有扰乱和治理两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
古镜记
[相关解释]
传奇小说。唐代王度作。叙述作者从汾阴侯生处得一宝镜。持镜周游各地,除灭狐妖蛇精,又为民消灾除疫◇其弟fde5(绩)亦持此镜出游,亦无不逢凶化吉◇镜匣中发出悲鸣,古镜亡去。文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感喟。行文有藻彩又不失之繁缛。
传奇小说。唐代王度作。叙述作者从汾阴侯生处得一宝镜。持镜周游各地,除灭狐妖蛇精,又为民消灾除疫◇其弟fde5(绩)亦持此镜出游,亦无不逢凶化吉◇镜匣中发出悲鸣,古镜亡去。文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感喟。行文有藻彩又不失之繁缛。
同治
[相关解释]
1.治理方法相同。
1.治理方法相同。
吕氏春秋
[相关解释]
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共同编写。为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也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许多资料,以及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等。
亦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共同编写。为杂家代表著作。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也保存了先秦各家的许多资料,以及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等。
和治
[相关解释]
1.和平治理。 2.太平,安定。
1.和平治理。 2.太平,安定。
善治
[相关解释]
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 2.犹善政。
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 2.犹善政。
四要
[相关解释]
1.旧指治理狱讼的四点要诀。
1.旧指治理狱讼的四点要诀。
圄空
[相关解释]
1.牢狱空着。谓国家治理得好,无人犯罪。
1.牢狱空着。谓国家治理得好,无人犯罪。
地平
[相关解释]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线。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线。
天下为公
[相关解释]
1.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1.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天经地纬
[相关解释]
1.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 2.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1.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 2.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太傅
[相关解释]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如狼牧羊
[相关解释]
1.比喻任用酷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深受其害。
1.比喻任用酷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深受其害。
委制
[相关解释]
1.归顺并接受约束。 2.委托别人治理。
1.归顺并接受约束。 2.委托别人治理。
孔修
[相关解释]
1.亦作"孔修"。 2.长。 3.治理得很好。
1.亦作"孔修"。 2.长。 3.治理得很好。
孝治
[相关解释]
1.《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守国
[相关解释]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
守政
[相关解释]
1.关于防守的事务。 2.治理政务。
1.关于防守的事务。 2.治理政务。
宗揖
[相关解释]
1.治理,安抚。揖,通"辑"。
1.治理,安抚。揖,通"辑"。
宥世
[相关解释]
1.谓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
1.谓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
宪政
[相关解释]
1.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1.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
宰世
[相关解释]
1.掌管﹑治理天下。
1.掌管﹑治理天下。
宰治
[相关解释]
1.掌管;治理。
1.掌管;治理。
宰牧
[相关解释]
1.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1.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 2.掌管,治理。
宰相
[相关解释]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害政
[相关解释]
1.有害于国家的治理。
1.有害于国家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