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9 查到相关淮河的内容。
带有淮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板子 [相关解释]
1.亦作"七板儿"。 2.秦淮河上一种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两淮 [相关解释]
1.宋熙宁后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2.指今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南北的大部地区。 3.淮阴和淮安的合称。解放初有两淮市。 4.安徽省淮南市和淮北市的合称。
五河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五色之河。 2.淮河及其支流浍﹑沱﹑漴﹑潼,五河的合称。宋于五河口置隘,东滨淮,西北有浍﹑沱,东南有漴,东北有潼。
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关解释]
又称副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0°左右的亚热带大陆东岸。夏热冬温,季节明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2°c以上,最冷月气温在0~15°c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以上。主要出现在中国东部秦岭至淮河以南地区,以及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南部。
仲家 [相关解释]
1.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家。又称仲氏。 2.布依族和云南省部分壮族的旧称。
仲氏 [相关解释]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4.指汉末仲长统。
伊颍 [相关解释]
1.伊水与颍水的合称。位于河南。亦指两水所流经的地区。颍水源出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汇入淮河。
南唐 [相关解释]
1.五代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昪代吴称帝,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国号唐,史称南唐。曾灭闽﹑楚,极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东部地区。975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三主,三十九年。
南市 [相关解释]
1.市区的南部。 2.指明时金陵秦淮河边低等官妓所居的地方。
南桁 [相关解释]
1.桥名。即朱雀桁。在南京市南秦淮河上。三国吴名南津桥,因在朱雀门南,也叫朱雀桥。又因在台城南,也叫南桁。
南齐 [相关解释]
1.南朝朝代名。公元479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都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现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汉水,史称南齐。公元502年为南朝梁所灭。
发源 [相关解释]
(河流)开始流出;起源~地ㄧ淮河~于桐柏山。
唐末农民战争 [相关解释]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四渎 [相关解释]
1.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2.星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
大别山 [相关解释]
1.在豫﹑鄂﹑皖三省边境﹐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拔一千米左右﹐主峰天堂寨在湖北省罗田县东北﹐高1729米。富林﹑矿资源。
大别山脉 [相关解释]
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湖北和河南、安徽交界处。拔10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西北支脉有风景名山鸡公山。
夫子庙 [相关解释]
1.即孔庙。系奉祀孔子的庙宇﹐明清时称文庙。宋欧阳修有《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今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清重建﹐其址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南秦淮河北岸。旧为游览之地﹐解放后辟为人民游乐场。
寿县 [相关解释]
在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名寿春,曾为战国楚都。前秦王苻坚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兵败于此。人口122万(1995年)。古迹有淮南王墓、芍陂、孙叔敖祠、报恩寺。
徐宅 [相关解释]
1.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在今淮河中下游,即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一带。
徐州会战 [相关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下旬,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调集二十四万人,分南北两路夹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军约六十万防守徐州。南线日军第十三师团陷蚌埠后,被阻于淮河。北线日军在台儿庄遭中国守军顽强抗击,被歼万余人。日军改变战法,以少数兵力牵制正面守军,集中八个师团向西迂回包围徐州。守军遂向皖豫边界突围。5月19日,徐州陷落。
徐戎 [相关解释]
1.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时曾为楚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国所并。 2.泛指异族。
朱自清(1898-1948) [相关解释]
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参加文学研究会。1922年参与组织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1931年留学英国。回国后编辑《文学季刊》杂志。1948年曾参加拒绝美援面粉宣言的签名活动。著有长诗《毁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有《朱自清全集》。
朱雀桁 [相关解释]
1.亦称"朱雀航"。 2.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城门朱雀门外的浮桥,横跨秦淮河上。三国吴时称南津桥,晋改名朱雀桁。桁为连船而成,长九十步,广六丈。因在台城南,又称"南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此为最大,又称"大航"。
桃叶渡 [相关解释]
1.渡口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相传因晋王献之在此送其爱妾桃叶而得名。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相关解释]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横塘 [相关解释]
1.古堤名。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2.古堤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 3.泛指水塘。
江苏省 [相关解释]
简称苏”。在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5万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万(1995年),密度居各省区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省会南京。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水域辽阔,河网稠密,有太湖、洪泽湖等大湖。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主要有机械制造、轻纺和化学工业。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桑蚕茧和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内河运输量全国第一。
河汉江淮 [相关解释]
1.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泗州戏 [相关解释]
1.安徽省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拉魂腔"。由旧泗州(州治在今安徽省泗县)的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淮河两岸。解放后,在音乐改革和编演现代剧方面都有不少进展。
洛涧 [相关解释]
1.古水名。又名洛水。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刘牢之大破前秦苻坚军于此。
洪泽湖 [相关解释]
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苏省西部。水位随季节变化大,平均水位(125米)时面积为1851万平方千米。1194年黄河夺淮后,淮河水淹没原有一连串小湖和洼地逐步扩展而成〓底高出湖东地面,为一悬湖”,全靠大堤屏障〓水主要出三河闸进入淮河入江水道。淮河的蓄水库。鱼蟹丰富,航运要道。
淮乡 [相关解释]
1.指淮河流域。
淮圻 [相关解释]
1.指淮河附近一带。
淮夷 [相关解释]
1.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部族。
淮左 [相关解释]
1.淮河以东地区。
淮服 [相关解释]
1.淮河流域。
淮河 [相关解释]
中国东部地区大河。源于河南桐柏山,经豫、皖两省入洪泽湖。主流出湖后过高邮湖,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部分河水经苏北灌溉总渠直接入黄海。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9万平方千米。中下游洪涝灾害较频繁。20世纪50年代起全面治理。
淮渎 [相关解释]
1.指淮河。
淮濆 [相关解释]
1.指淮河堤岸。 2.指淮河防地。
淮甸 [相关解释]
1.淮河流域。
石头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城,汉建安十七年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唐以后,城废。
绍兴和议 [相关解释]
南宋与金的和约。1140年,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次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
豫州 [相关解释]
1.古九州之一。 2.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北魏治所在悬瓠城。隋大业初因改洛州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为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东晋﹑南北朝时战争重地。
边淮 [相关解释]
1.南宋时,淮河一线为宋金南北对峙的边界,故称"边淮"。 2.明末清初,淮河一线一度为南明与清军南北对峙的边界。亦称"边淮"。
陈登科(1919- ) [相关解释]
作家。江苏涟水人。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任新华社记者。建国后曾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安徽分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淮河边上的儿女》、《活人塘》、《风雷》等。
隆兴和议 [相关解释]
南宋与金的和约。1164年(隆兴二年),金军渡淮河南下,宋孝宗被迫与金续订和约宋、金为侄叔关系,改岁贡”为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青溪 [相关解释]
1.亦作"青溪"。 2.碧绿的溪水。 3.古县名。今浙江省淳安县。北宋方腊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淳安。 4.古水名。指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锺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5.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以源出青山﹐故称。 6.山名。在今湖北省当阳市。
马尾松 [相关解释]
裸子植物门,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下部灰褐色,上部红褐色。针叶长而细柔,两针一束,密生在小枝上。球果卵圆形,种子有翅。原产中国,分布在淮河以南各省。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木材用于建筑、铁路、矿山和造纸。树干可采松脂。种子可食用。
黑水洋 [相关解释]
1.宋元以来我国航海者对于今黄海分别称之为黄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长江口以北至淮河口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黄水洋;北纬34°东经122°附近一带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青水洋;北纬32°-36°﹑东经123°以东一带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黑水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