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查到相关清通的内容。
带有清通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侍读
[相关解释]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4.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宋有翰林侍读之官,明清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3.古代官名。南北朝唐宋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4.古代官名。清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信炮
[相关解释]
1.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2.按时所放之炮。旧时官署按时放炮,使远近皆知,以便计时。如报晓炮﹑午时炮等。参阅《清通志.职官五》。
1.军事行动中,按事先约定鸣放的号炮。 2.按时所放之炮。旧时官署按时放炮,使远近皆知,以便计时。如报晓炮﹑午时炮等。参阅《清通志.职官五》。
内大臣
[相关解释]
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1.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 2.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秅《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十通
[相关解释]
1.《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1.《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司业
[相关解释]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唐张籍。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1.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 2.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至清末始废。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清通典.职官六》。 3.指唐张籍。张籍仕终国子司业,故称。
司勋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1.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主管功赏之事。北周因周制置司勋,掌六勋之事。隋置司勋侍郎,属吏部。唐宋改为郎中,明清称稽勋司,清末废。参阅《唐六典》卷二﹑《清通典.职官二》。 2.指杜牧。牧尝为司勋员外郎,故称。
司库
[相关解释]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1.官名。《周官.夏官》有司甲,魏以后有库部。唐初亦设库部,后曾改为司库,属兵部,掌兵器卤簿等。参阅《通典.职官五》。 2.官名。元置司库,属户部,掌财宝。清户部﹑王府亦分别置司库。参阅《清通典.职官二》﹑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 3.团体的领导机构中主管财务的人。
四推
[相关解释]
1.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清胤祯(雍正)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三推"。
1.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清胤祯(雍正)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三推"。
大功
[相关解释]
1.大功业﹐大功劳。 2.奖励用语。 3.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参阅《仪礼.丧服》﹑《清通典.礼服制》。
1.大功业﹐大功劳。 2.奖励用语。 3.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参阅《仪礼.丧服》﹑《清通典.礼服制》。
开喉顿嗓
[相关解释]
1.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
1.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
朱果
[相关解释]
1.泛指呈红色的水果。 2.特指杮子。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于是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清。"后因以朱果代称清朝。
1.泛指呈红色的水果。 2.特指杮子。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于是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清。"后因以朱果代称清朝。
清便
[相关解释]
1.谓清通条畅。
1.谓清通条畅。
清通
[相关解释]
文章清新流畅文笔清通。
文章清新流畅文笔清通。
牖中窥日
[相关解释]
1.由窗内看日﹐所见昭著。喻学识简要则易清通明白。
1.由窗内看日﹐所见昭著。喻学识简要则易清通明白。
甲科
[相关解释]
1.古代考试科目名『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1.古代考试科目名『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 2.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3.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4.指登甲科的人。 5.泛指科举考试。
通礼
[相关解释]
1.通行的礼仪。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清《大清通礼》等。
1.通行的礼仪。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清《大清通礼》等。
骁骑
[相关解释]
1.勇猛的骑兵。 2.古代武官名『武帝时李广为骁骑将军。东汉初改屯卫为骁骑。南朝梁陈有左右骁骑,北魏北周有骁骑将军之职。宋﹑元﹑明有骁骑尉。清有骁骑参领﹑副骁骑参领各十二名。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志.职官五》﹑《续通志.职官八》﹑《清通志.职官五》。
1.勇猛的骑兵。 2.古代武官名『武帝时李广为骁骑将军。东汉初改屯卫为骁骑。南朝梁陈有左右骁骑,北魏北周有骁骑将军之职。宋﹑元﹑明有骁骑尉。清有骁骑参领﹑副骁骑参领各十二名。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志.职官五》﹑《续通志.职官八》﹑《清通志.职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