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9 查到相关游牧的内容。
带有游牧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乃蛮
[相关解释]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元太祖时始灭。 2.蒙语"八"。
1.也称乃蛮部,一作奈曼。古族名。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至元太祖时始灭。 2.蒙语"八"。
乌桓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仆骨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儿版
[相关解释]
1.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1.北方游牧民族供婴儿躺卧的木板。
兽聚鸟散
[相关解释]
1.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
1.谓聚散无常有如鸟兽。多比喻游牧民族。
冬窝子
[相关解释]
1.游牧地区严冬为畜群所选防寒避风的地方。
1.游牧地区严冬为畜群所选防寒避风的地方。
准噶尔
[相关解释]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1.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刃面
[相关解释]
1.古代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有人死,亲属以刀割面,表示内心悲痛。
1.古代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有人死,亲属以刀割面,表示内心悲痛。
匈奴
[相关解释]
古族名。又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宣帝时附汉。东汉初分裂,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
古族名。又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占据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西汉初攻扰汉朝北方『武帝时受汉军打击而转衰。宣帝时附汉。东汉初分裂,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居漠北。南匈奴于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南北朝时经民族融合而逐渐消失。北匈奴于汉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
原始社会
[相关解释]
又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始于人类的产生,延续数百万年。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以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为生。生产资料归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集体劳动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基本没有剩余产品,实行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阶级,也没有国家。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弓箭的发明,直至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间,出现了第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手工业相继分离出来,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随之产生。原始社会逐渐为奴隶社会所代替。
又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始于人类的产生,延续数百万年。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以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为生。生产资料归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在集体劳动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基本没有剩余产品,实行平均分配。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阶级,也没有国家。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弓箭的发明,直至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间,出现了第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手工业相继分离出来,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随之产生。原始社会逐渐为奴隶社会所代替。
土尔扈特
[相关解释]
1.部族名。额鲁特蒙古四卫拉特之一。本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地方,明末清初徙牧伏尔加河畔。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属内徙。清廷诏分为新旧两部旧土尔扈特赐牧于珠勒都斯﹑库尔喀喇乌苏等地;新土尔扈特赐牧于科布多西南。
1.部族名。额鲁特蒙古四卫拉特之一。本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地方,明末清初徙牧伏尔加河畔。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属内徙。清廷诏分为新旧两部旧土尔扈特赐牧于珠勒都斯﹑库尔喀喇乌苏等地;新土尔扈特赐牧于科布多西南。
塞人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1.指古代塞外的游牧民族。
塞种
[相关解释]
1.见于我国古代史籍的游牧部族名,即国外记载的saka。操伊朗语族的语言。
1.见于我国古代史籍的游牧部族名,即国外记载的saka。操伊朗语族的语言。
奄蔡
[相关解释]
1.古族名。一作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游牧。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之间。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攻击﹐又有一部分继续西迁。
1.古族名。一作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游牧。东汉时属康居;部分西迁至今伏尔加河和顿河下游之间。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攻击﹐又有一部分继续西迁。
寻寻
[相关解释]
1.无边无际。 2.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唐杜环《经行记》。或以为古代大食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苏丹境内尼罗河以东到红海之滨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1.无边无际。 2.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唐杜环《经行记》。或以为古代大食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苏丹境内尼罗河以东到红海之滨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尚武
[相关解释]
崇尚武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游牧民族多有尚武精神。
崇尚武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游牧民族多有尚武精神。
帐落
[相关解释]
1.指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幕聚集如村落,故称。
1.指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幕聚集如村落,故称。
康居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旃帐
[相关解释]
1.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1.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旃裘
[相关解释]
1.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3.席毡衣裘﹐比喻富贵。
1.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3.席毡衣裘﹐比喻富贵。
月氏
[相关解释]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毡乡
[相关解释]
1.亦作"毡乡"。 2.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1.亦作"毡乡"。 2.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因其以毡帐为居室﹐故称。
毡包
[相关解释]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毡城
[相关解释]
1.亦作"毡城"。 2.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1.亦作"毡城"。 2.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毡帐
[相关解释]
1.亦作"毡帐"。 2.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3.毡制帷幔。
1.亦作"毡帐"。 2.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3.毡制帷幔。
毡裘
[相关解释]
1.亦作"毡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3.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4.泛指异族。
1.亦作"毡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3.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4.泛指异族。
汪古部
[相关解释]
1.古族名。又称雍古﹑王孤等。来源于沙沱突厥。辽金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北地带,先后属辽金,为金守护边壕。邻近汉族,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宋元人称为白鞑靼。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时,并入蒙古。
1.古族名。又称雍古﹑王孤等。来源于沙沱突厥。辽金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北地带,先后属辽金,为金守护边壕。邻近汉族,文化较高。统治阶层信景教。宋元人称为白鞑靼。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时,并入蒙古。
游牧
[相关解释]
1.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1.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猎火
[相关解释]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社会分工
[相关解释]
随着生产发展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工。有经济各部门的分工,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有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又分为机械制造、采矿、冶金、纺织等业。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原始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商人阶级的出现。
随着生产发展引起的社会劳动的分工。有经济各部门的分工,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有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又分为机械制造、采矿、冶金、纺织等业。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原始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商人阶级的出现。
穷庐
[相关解释]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 2.贫贱者居住的屋。
1.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毡帐。亦指北方边区少数民族。 2.贫贱者居住的屋。
穹庐
[相关解释]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突厥
[相关解释]
中国北方和西方古代民族。亦作汗国名。公元6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南,因金山形似古战盔,俗称突厥”,遂成族名。公元552年建突厥汗国,全盛时疆域广阔,东至辽海,西达今里海,南到阿姆河南,北过贝加尔湖,控制中西交通及丝绸贸易商路。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中国北方和西方古代民族。亦作汗国名。公元6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南,因金山形似古战盔,俗称突厥”,遂成族名。公元552年建突厥汗国,全盛时疆域广阔,东至辽海,西达今里海,南到阿姆河南,北过贝加尔湖,控制中西交通及丝绸贸易商路。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索马里人
[相关解释]
索马里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等国。约684万人(1985年)。讲索马里语。多信伊斯兰教,但仍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从事畜牧业、游牧业和农业,部分从事渔业。
索马里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等国。约684万人(1985年)。讲索马里语。多信伊斯兰教,但仍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从事畜牧业、游牧业和农业,部分从事渔业。
蒙古包
[相关解释]
1.中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牧民在游牧时居住的伞顶圆柱形帐篷,用毡子做成,又称"毡包"。我国古代文献称穹庐或毡帐。
1.中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的牧民在游牧时居住的伞顶圆柱形帐篷,用毡子做成,又称"毡包"。我国古代文献称穹庐或毡帐。
行国
[相关解释]
1.周游于国中。 2.游牧的国家。
1.周游于国中。 2.游牧的国家。
袁纥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部族名。北魏时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为回纥的祖先。
1.我国古代部族名。北魏时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为回纥的祖先。
西南夷
[相关解释]
汉代时对居住在今云贵川西部、陕甘川毗邻地少数民族的总称。不同部落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定居,从事农耕;、昆明等族分散游牧;b07e!⑷姜c04f5茸寮嬗农牧。与巴蜀商贾贸易往来频繁。
汉代时对居住在今云贵川西部、陕甘川毗邻地少数民族的总称。不同部落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定居,从事农耕;、昆明等族分散游牧;b07e!⑷姜c04f5茸寮嬗农牧。与巴蜀商贾贸易往来频繁。
西奈半岛
[相关解释]
埃及在亚洲的领土。处亚、非两洲交接带,为东西方交通要道。面积6万平方千米。气候干热,植被稀少。经济以游牧业为主。石油资源较丰富。
埃及在亚洲的领土。处亚、非两洲交接带,为东西方交通要道。面积6万平方千米。气候干热,植被稀少。经济以游牧业为主。石油资源较丰富。
赵武灵王(?-前295)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名雍。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07年进行军事改革,令将士改穿游牧民族服装,便于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陆续攻灭中山等一些小国,国势大盛。前299年传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在内乱中被围困于沙丘宫,不久饿死。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名雍。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07年进行军事改革,令将士改穿游牧民族服装,便于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陆续攻灭中山等一些小国,国势大盛。前299年传位给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在内乱中被围困于沙丘宫,不久饿死。
辉特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原为杜尔伯特的属部。游牧于科布多北境。土尔扈特西迁后,代替土尔扈特成为四卫拉特之一,移牧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方。参阅《清续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1.古部族名。原为杜尔伯特的属部。游牧于科布多北境。土尔扈特西迁后,代替土尔扈特成为四卫拉特之一,移牧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方。参阅《清续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那可儿
[相关解释]
1.蒙古语的音译。蒙古汗国和元朝时,贵族领主'那颜'的亲兵和伴当主要用来镇压游牧民,参加那颜夺取牧场﹑牲畜和奴隶的战争。
1.蒙古语的音译。蒙古汗国和元朝时,贵族领主'那颜'的亲兵和伴当主要用来镇压游牧民,参加那颜夺取牧场﹑牲畜和奴隶的战争。
金帐
[相关解释]
1.指精美的床帐或帷帐。 2.特指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可汗所居之帐房。
1.指精美的床帐或帷帐。 2.特指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可汗所居之帐房。
降帐
[相关解释]
1.古指归附的北方民族之人。帐﹐借指游牧部族。
1.古指归附的北方民族之人。帐﹐借指游牧部族。
韦鞴
[相关解释]
1.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
1.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
骚奴
[相关解释]
1.旧时对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1.旧时对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骚达奴
[相关解释]
1.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1.旧时对蒙古族人和其他北方游牧民的蔑称。
鲜卑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春秋时游牧于蒙古草原东部『初,居于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名。东汉时北匈奴西迁,遂进入匈奴故地,势力渐盛。东汉中后期曾建立军事行政联合体,后瓦解,一部分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多部鲜卑族人在今华北和西北建立政权。内迁鲜卑族人多转营农业,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春秋时游牧于蒙古草原东部『初,居于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名。东汉时北匈奴西迁,遂进入匈奴故地,势力渐盛。东汉中后期曾建立军事行政联合体,后瓦解,一部分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多部鲜卑族人在今华北和西北建立政权。内迁鲜卑族人多转营农业,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
齐桓公(?-前643)
[相关解释]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凶。其兄齐襄公被杀后,从莒(今山东莒县)回国取得政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团结诸侯国,打退外族游牧部落的侵袭,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订立盟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凶。其兄齐襄公被杀后,从莒(今山东莒县)回国取得政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团结诸侯国,打退外族游牧部落的侵袭,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订立盟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