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灵帝的内容。
带有灵帝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伏龙观
[相关解释]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1.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县城西都江堰离堆北端。相传战国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为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公綦
[相关解释]
1.复姓『代有公綦稠。见《后汉书.灵帝纪》。
1.复姓『代有公綦稠。见《后汉书.灵帝纪》。
十常侍
[相关解释]
1.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称。十,取其成数。
1.东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称。十,取其成数。
四出文钱
[相关解释]
1.古代钱币名『灵帝中平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
1.古代钱币名『灵帝中平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
头龙
[相关解释]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小平津
[相关解释]
1.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黄河上。东汉灵帝时于此设关﹐为河南八关之一。
1.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黄河上。东汉灵帝时于此设关﹐为河南八关之一。
州牧
[相关解释]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废置不常。东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魏晋后废◇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2.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蔡沈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废置不常。东汉灵帝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魏晋后废◇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2.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师宜
[相关解释]
1.指师宜官『灵帝时人,善隶书。 2.复姓『有师宜官。
1.指师宜官『灵帝时人,善隶书。 2.复姓『有师宜官。
旋门
[相关解释]
1.关名『灵帝为防备黄巾军于中平初年所设八关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西南。
1.关名『灵帝为防备黄巾军于中平初年所设八关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西南。
桓灵
[相关解释]
1.东汉末世桓帝与灵帝的并称。
1.东汉末世桓帝与灵帝的并称。
灵帝
[相关解释]
1.南朝齐东昏侯赐给蒋侯神的封号。
1.南朝齐东昏侯赐给蒋侯神的封号。
灵献
[相关解释]
1.东汉灵帝与献帝的并称。两帝当政时期﹐政治黑暗﹐国势衰微。
1.东汉灵帝与献帝的并称。两帝当政时期﹐政治黑暗﹐国势衰微。
熹平石经
[相关解释]
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玉凫
[相关解释]
1.凫鸭形的玉雕。 2.喻水中的裸女『灵帝沉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亦指美人。
1.凫鸭形的玉雕。 2.喻水中的裸女『灵帝沉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亦指美人。
田郎
[相关解释]
1.指东汉尚书郎田凤『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1.指东汉尚书郎田凤『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石经
[相关解释]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董逃歌
[相关解释]
1.东汉灵帝时童谣。内容写董卓跋扈,纵其残暴,终归逃窜,至于灭族。辞载《后汉书.五行志一》。
1.东汉灵帝时童谣。内容写董卓跋扈,纵其残暴,终归逃窜,至于灭族。辞载《后汉书.五行志一》。
角钱
[相关解释]
1.古钱币名『灵帝时所铸的四出文钱。
1.古钱币名『灵帝时所铸的四出文钱。
赵壹
[相关解释]
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灵帝时入京,享有盛名◇回家乡,十次拒绝出仕,卒于家。有揭露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名篇《刺世疾邪赋》。
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灵帝时入京,享有盛名◇回家乡,十次拒绝出仕,卒于家。有揭露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名篇《刺世疾邪赋》。
鄊阁
[相关解释]
1.汉栈阁名。故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边的临江高崖『时其地名析里,有桥跨溪,溪通汉水,水涨时交通阻绝『灵帝建宁三年太守李翕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
1.汉栈阁名。故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边的临江高崖『时其地名析里,有桥跨溪,溪通汉水,水涨时交通阻绝『灵帝建宁三年太守李翕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
题柱
[相关解释]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