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王畿的内容。
带有王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服
[相关解释]
1.一件衣服。 2.特指一袭章服。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
1.一件衣服。 2.特指一袭章服。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 4.服一次药。 5.指中药的一剂或一帖。
东服
[相关解释]
1.古代指王畿以东的地方。
1.古代指王畿以东的地方。
中畿
[相关解释]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 2.泛指中原地区。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 2.泛指中原地区。
乡遂
[相关解释]
1.周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2.指乡大夫。
1.周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2.指乡大夫。
五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亲舆
[相关解释]
1.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典出晋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以"亲舆"借指居官迎养其亲或致仕奉亲归田。
1.旧时奉亲乘坐的板舆。典出晋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以"亲舆"借指居官迎养其亲或致仕奉亲归田。
六服
[相关解释]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
1.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
内服
[相关解释]
1.王畿以内的地方。与"外服"相对。 2.谓将药物从口服下。与"外敷"相对而言。
1.王畿以内的地方。与"外服"相对。 2.谓将药物从口服下。与"外敷"相对而言。
吴服
[相关解释]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1.泛指吴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 2.吴地的服装。
外服
[相关解释]
1.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
1.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
大都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2.泛称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5.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夷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板舆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 2.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养父母之词。
1.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 2.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养父母之词。
潘园
[相关解释]
1.指晋潘岳之园。《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南朝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按﹐潘岳《闲居赋》称其园中"二柰曜白之色"。又云"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亦以"潘园"代指养亲之所。
1.指晋潘岳之园。《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南朝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按﹐潘岳《闲居赋》称其园中"二柰曜白之色"。又云"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亦以"潘园"代指养亲之所。
潘舆
[相关解释]
1.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以"潘舆"为养亲之典。
1.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以"潘舆"为养亲之典。
王圻
[相关解释]
1.犹王畿。
1.犹王畿。
王甸
[相关解释]
1.犹王畿。
1.犹王畿。
王畿
[相关解释]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 2.泛指帝京。
1.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 2.泛指帝京。
男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以外的"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千里至千五百里之间的地区。 2.周制亦称王畿以外的"五服"之一。
1.古代王畿以外的"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千里至千五百里之间的地区。 2.周制亦称王畿以外的"五服"之一。
甸服
[相关解释]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1.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 2.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间的地区。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百祀
[相关解释]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 2.亦作"百?"。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 2.亦作"百?"。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禹服
[相关解释]
1.《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孔传"继禹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用以称中国九州之地。
1.《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孔传"继禹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用以称中国九州之地。
绥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疆域之一。 2.平定征服。
1.古代王畿外围疆域之一。 2.平定征服。
藩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蛮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衡服
[相关解释]
1.指古衡州地区。因远离王畿,故称"衡服"。
1.指古衡州地区。因远离王畿,故称"衡服"。
要服
[相关解释]
1.古五服之一。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 2.泛指边远地区。
1.古五服之一。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 2.泛指边远地区。
要荒
[相关解释]
1.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
1.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
要蛮
[相关解释]
1.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1.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边服
[相关解释]
1.边,边地;服,要服。指离开王畿极远的地方。
1.边,边地;服,要服。指离开王畿极远的地方。
近服
[相关解释]
1.谓靠近王畿之地。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五服。
1.谓靠近王畿之地。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五服。
远服
[相关解释]
1.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1.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遐畿
[相关解释]
1.远离王畿的地方。
1.远离王畿的地方。
镇服
[相关解释]
1.周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 2.强使服从。
1.周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 2.强使服从。
镇畿
[相关解释]
1.周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
1.周代九畿之一。以王畿为中心﹐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镇畿为第八畿。
风雅颂
[相关解释]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这一说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认为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这一说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认为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