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查到相关甲士的内容。
带有甲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专诸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鱤设诸"﹐或作"剸诸"﹑"鱤诸"。
1.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鱤设诸"﹐或作"剸诸"﹑"鱤诸"。
丘甲
[相关解释]
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
1.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因齐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鲁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谷梁传·成公元年》。按﹐"丘甲
井乘
[相关解释]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谓之乘马。"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谓之乘马。"
介人
[相关解释]
1.善人。指有才德之士。 2.武士,甲士。
1.善人。指有才德之士。 2.武士,甲士。
价人
[相关解释]
1.善人。《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价,善也。"朱熹集传"价,大也。大德之人也。"一说指介人,甲士。参阅郑玄笺﹑高亨注。
1.善人。《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价,善也。"朱熹集传"价,大也。大德之人也。"一说指介人,甲士。参阅郑玄笺﹑高亨注。
全羽
[相关解释]
1.完整的彩色鸟羽。 2.旌旗。指军队﹑甲士。
1.完整的彩色鸟羽。 2.旌旗。指军队﹑甲士。
徒甲
[相关解释]
1.徒卒和甲士。
1.徒卒和甲士。
御戎
[相关解释]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
悉索敝赋
[相关解释]
1.谓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谓不精良。 2.指尽其所有以相供给。
1.谓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谓不精良。 2.指尽其所有以相供给。
束脯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晋大夫赵盾猎于首山,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赵盾复与之肉脯二束◇翳桑之饿人为晋灵公甲士,灵公将杀赵盾,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
1.春秋时晋大夫赵盾猎于首山,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赵盾复与之肉脯二束◇翳桑之饿人为晋灵公甲士,灵公将杀赵盾,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
灵辄
[相关解释]
1.《左传.宣公二年》载﹕灵辄饥困于翳桑时﹐受食于赵盾﹐盾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辄为晋灵公甲士﹐灵公伏甲欲杀盾﹐辄倒戈相救。盾问其故﹐曰﹕"翳桑之饿人也。"遂自逃去◇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
1.《左传.宣公二年》载﹕灵辄饥困于翳桑时﹐受食于赵盾﹐盾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辄为晋灵公甲士﹐灵公伏甲欲杀盾﹐辄倒戈相救。盾问其故﹐曰﹕"翳桑之饿人也。"遂自逃去◇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
王翦置田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秦将王翦率六十万人伐楚,秦王送至灞上。临别,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曰"不然。夫秦王恑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1.战国时秦将王翦率六十万人伐楚,秦王送至灞上。临别,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曰"不然。夫秦王恑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甲士
[相关解释]
1.披甲的战士。泛指士兵。
1.披甲的战士。泛指士兵。
甲首
[相关解释]
1.甲士的首级。 2.伍长。 3.特指战车上的甲士。 4.甲长。亦泛指小头目。
1.甲士的首级。 2.伍长。 3.特指战车上的甲士。 4.甲长。亦泛指小头目。
秦俑
[相关解释]
1.秦始皇陵园的地下文物。1974年﹐发现于陕西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木质战车十八辆﹐陶马一百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九千余件。这批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秦代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战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酵盾甲步卒。配长柄的戈﹑矛﹑戟﹑钺弓弩等。骑兵执剑或弓箭﹐马背辅鞯。武士俑身高1.78-1.87米﹐头梳各种发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铠甲。陶俑﹑陶马如同真人﹑真马﹐排列有序﹑造型生动﹑比例适当﹐细部刻划尤为精致﹐反
1.秦始皇陵园的地下文物。1974年﹐发现于陕西骊山脚下秦始皇陵园外的地下建筑中。共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538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余个﹐木质战车十八辆﹐陶马一百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九千余件。这批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秦代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战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酵盾甲步卒。配长柄的戈﹑矛﹑戟﹑钺弓弩等。骑兵执剑或弓箭﹐马背辅鞯。武士俑身高1.78-1.87米﹐头梳各种发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铠甲。陶俑﹑陶马如同真人﹑真马﹐排列有序﹑造型生动﹑比例适当﹐细部刻划尤为精致﹐反
翳桑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春秋晋灵辄饿于翳桑,赵盾见而赐以饮食◇辄为晋灵公甲士。会灵公欲杀盾,辄倒戈相卫,盾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杜预注云,"桑之多荫翳者"。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中》云,"翳桑当是地名"。今从王说◇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1.古地名。春秋晋灵辄饿于翳桑,赵盾见而赐以饮食◇辄为晋灵公甲士。会灵公欲杀盾,辄倒戈相卫,盾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杜预注云,"桑之多荫翳者"。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中》云,"翳桑当是地名"。今从王说◇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