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盗的内容。
带有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卒之令 [相关解释]
1.秦末,刘邦率兵攻入秦都咸阳,废除秦严刑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死罪只有一条,后来称之为"一卒之令"。
一夜风流 [相关解释]
美国故事片。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34年摄制。罗伯特·里斯金编剧,卡普拉导演,克拉克·盖博、克劳黛·考尔白主演。亿万富翁的女儿埃莉因不满父亲干涉其自主婚姻,只身离家去纽约寻找未婚夫,中途钱包被盗,幸遇失业穷记者沃恩多方照顾帮助,于漫长旅途中互生真挚爱情。
七出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社会丈夫离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多口舌、窃盗。
七支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十恶的前七种。包括三种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四种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三大户 [相关解释]
1.后周显德五年,令乡村中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察民家之奸盗,均民田之耗登。见《文献通考.职役一》◇因称耆长为三大户。
三章 [相关解释]
1.三条法律『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上盗 [相关解释]
1.大盗。
东陵 [相关解释]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中寿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乌衔肉 [相关解释]
1.《汉书.循吏传.黄霸》"﹝黄霸﹞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牦不敢有所隐。"后因以"乌衔肉"为下情上达之典实。
乔诘 [相关解释]
1.意气不平。《庄子.在宥》"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郭庆藩集释"崔云乔诘,意不平也。"一说,诈伪诘责。成玄英疏"乔,诈伪也。诘,责问也。"
乞火 [相关解释]
1.求取火种。 2.《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买路钱 [相关解释]
为求平安过路而向盗匪或其他恶势力交纳的钱财晓事的,快留下买路钱|粮米运到路上要收买路钱。
五反 [相关解释]
1.一九五二年,在我国各城市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群众运动。
五味子 [相关解释]
落叶木质藤本。其果实入中药。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的功用。可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神经衰弱等。
五恶 [相关解释]
1.五种坏处。 2.佛教语。谓犯杀﹑盗﹑淫﹑妄﹑酒五戒。
五戒 [相关解释]
1.五种戒令。 2.亦作"五诫"。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
五毒 [相关解释]
1.五种有毒的药。 2.古代的五种酷刑。 3.见"五毒草"。 4.五种毒虫。 5.指解放初期资本家的五种违法行为,即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经济情报。
亭长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令人发指 [相关解释]
1.《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后以"令人发指"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
伏丑 [相关解释]
1.谓隐伏的寇盗。
伏莽 [相关解释]
1.《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伙贼 [相关解释]
1.结成伙的盗贼。
伥鬼 [相关解释]
1.旧时迷信传说,谓人死于虎,其鬼魂受虎役使者为"伥鬼"。 2.指溺死者的鬼魂。 3.旧指为盗贼察情探路的人。
余赃 [相关解释]
1.盗诈财物者之外应治罪的人。
作乱 [相关解释]
暴乱;发动叛乱制止作乱|盗匪作乱。
侵盗 [相关解释]
1.侵犯劫夺。 2.侵占盗窃。
修闾氏 [相关解释]
1.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倒赃 [相关解释]
1.索回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借道 [相关解释]
1.征得别国同意后从其境内通过。 2.指盗贼买通兵弁得以自由通过其防地。
倭寇 [相关解释]
14-16世纪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在日本国内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到海上走私、抢劫。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中国江、浙、闽受害最大。沿海人民奋起抗倭,明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征战多年,至16世纪60年代中才平定倭患。
假隐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称以归隐为名,而实为欺世盗名的所谓隐士及其行为。
偷忍 [相关解释]
1.犹盗窃。
偷盗 [相关解释]
1.偷东西。 2.指小偷。
偷窃 [相关解释]
1.盗窃。 2.犹苟得。
偷鸡摸狗 [相关解释]
1.亦作"偷鸡盗狗"。 2.指偷窃。 3.指背着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关系。
偷鸡盗狗 [相关解释]
1.见"偷鸡摸狗"。
兄肥弟瘦 [相关解释]
1.相传东汉赵礼被盗所虏,欲食之。其兄赵孝自缚诣盗,谓弟久饿,羸瘦,不如己肥,愿以身代。事见《后汉书.赵孝传》◇用为兄弟友爱的典实。
八骏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六法 [相关解释]
1.谓规﹑矩﹑权﹑衡﹑准﹑绳。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以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4.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六街 [相关解释]
1.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韦元僥巡六街。"胡三省注"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司空图《省试》诗"闲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汴京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宋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
养寇 [相关解释]
1.谓姑息纵容盗寇。
凡囚 [相关解释]
1.非盗贼而因其他罪被拘禁的人。
切命 [相关解释]
1.窃命。指盗用帝王权柄。
[相关解释]
1.见"盗"。
刺字 [相关解释]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剧贼 [相关解释]
1.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
剪钱 [相关解释]
1.亦称"剪凿"。 2.南朝宋时,政府铸造新钱,钱形薄小,轮廓不成,民间盗铸者多剪凿古钱,以取其铜,当时称为"剪钱"或"剪凿"。
剽盗 [相关解释]
1.劫掠。 2.强悍的盗贼。 3.抄袭。
勍盗 [相关解释]
1.犹强寇。多指强大的敌人。
匣龙 [相关解释]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发观内中唯有一剑,欲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因以称匣中的宝剑。
匿窜 [相关解释]
隐匿逃窜夜有盗持兵劫其家,人皆匿窜。
十重 [相关解释]
1.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
升官图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陈白尘作于1945年。两个强盗梦见知县和秘书长在群众暴动中一伤一死,于是冒充知县和秘书长来到县衙,诸官僚与知县太太为分得赃款,居然予以承认,真知县被卖作壮丁■然省长前来视察,他收到许多金条和一个新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枪毙了逃回的真知县。正当大家升官发财,为省长和假知县举办婚礼时,愤怒的群众将他们抓走。两个强盗于是从梦中惊醒。
博弈 [相关解释]
①局戏和围棋。局戏也是古代弈棋之类的游戏。②指赌博这伙人出为盗贼,聚为博弈。
历底 [相关解释]
1.指盗贼的内应﹑内线。
吏部眠 [相关解释]
1.《晋书.毕卓传》"﹝卓﹞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后因谓饮酒废事为"吏部眠"。
向马贼 [相关解释]
1.旧称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因马系铃有声,故称。向,通"响"。
君子乡 [相关解释]
1.汉末王烈义行称于乡里,恒以德感人,盗贼亦为所化,故时人誉其所居乡为君子乡。参阅《后汉书.王烈传》。
命盗案 [相关解释]
1.命案与盗案。
和诱 [相关解释]
1.旧指以种种诱惑方法使未满二十岁之男女或有配偶之人脱离监护人或家庭。参阅《清律.刑律.贼盗》。
响马 [相关解释]
古指拦路抢劫的强盗。因抢劫前先放出响箭而得名这带常有响马出没。
唐璜 [相关解释]
长诗。英国拜伦作于1819-1824年。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因卷入婚姻纠纷而离开西班牙东游,途中遇到风暴和沉船之险,只身漂流至海岛,为希腊海盗之女海黛所救◇被卖入土耳其苏丹后宫为奴,脱逃后参加俄军进攻伊斯迈的战役,因建立战功成为俄国女皇的宠臣,最后奉命出使英国。
啸结 [相关解释]
1.犹啸聚。谓结伙为盗。
啸聚 [相关解释]
1.互相招呼着聚集起来。 2.指结伙为盗。
地土蛇 [相关解释]
1.指给强盗作眼线的人。
坐地分赃 [相关解释]
1.谓盗贼就地瓜分赃物。亦指匪首﹑窝主等自己不动手而坐分同伙的赃物。
塞耳盗钟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搑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外罗城 [相关解释]
1.城外的大城。东晋以后建业城外仅竹篱,齐高帝时为防盗建外城,称外罗城。
夜不闭户 [相关解释]
1.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政治清明,盗贼绝迹。语本《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夜客 [相关解释]
1.夜晚来访的客人。指阿谀逢迎之人。 2.唐李涉有诗名,曾过九江,至皖口,遇盗。其豪首请涉题诗。涉作诗"春雨萧萧江上村,緑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事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涉》。《全唐诗》录此诗,题作《井栏砂宿遇夜客》◇来因以夜客为盗贼的代称。
大盗 [相关解释]
1.盗窃财物众多或进行盗窃活动猖獗的人。 2.指大强盗。 3.指窃国篡位者。
天弧 [相关解释]
1.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正对天狼星而有光﹐古人以为主弭兵盗。 2.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弧矢动移不如常而现角芒﹐古人以为主兵盗。
天贼 [相关解释]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
失状 [相关解释]
1.指被偷盗﹑抢劫的财物的清单。
失盗 [相关解释]
1.失窃。
夷跖 [相关解释]
1.伯夷与盗跖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奸偷 [相关解释]
1.亦作"姧偷"。亦作"奸偷"。 2.指为非作歹,偷盗财物。
奸兆 [相关解释]
1.谓盗窃的赃物。
奸盗 [相关解释]
1.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2.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3.奸人盗贼。
娄罗 [相关解释]
①同喽罗”。强盗头目的部下大娄罗巡山,小娄罗打更。②机敏强干逞什么娄罗。
嫚臧 [相关解释]
1.语本《易.系辞上》"慢藏诲盗。"谓因保管不慎,招致盗窃◇用以指憧[妥善保管的财物。
宗贼 [相关解释]
1.以同族人为主而结伙的盗贼。
害寇 [相关解释]
1.为害的盗贼。
宵匪 [相关解释]
1.坏人;盗匪。
家生哨 [相关解释]
1.亦作"家中哨"。亦作"家生肖"。 2.詈词。犹言家盗内贼。哨即"哨子",义同骗子。多见于元曲。
宿盗 [相关解释]
1.惯匪大盗。
宿贼 [相关解释]
1.长期为盗贼者。
寇偷 [相关解释]
1.匪寇盗贼。
寇剧 [相关解释]
1.强贼大盗。
寇窃 [相关解释]
1.抢劫;盗窃。 2.引申为非分据有。
寇虏 [相关解释]
1.盗贼;敌人。
寇贼 [相关解释]
1.亦作"寇贼"。 2.盗匪;敌寇。
寓钱 [相关解释]
1.即纸冥钱。古时祭祀或丧葬时用圭璧币帛,祭毕埋在地下,因常被盗,其后或用范土为钱,以代真钱,魏晋以后又改用纸钱。因以纸替代真钱,故称寓钱。
察眉 [相关解释]
1.《列子.说符》"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尾生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男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陆德明释文"尾生,一本作微生。"《汉书.东方朔传》"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唐温庭筠《答段柯古见嘲》诗"尾生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清袁于令《西楼记.虚讣》"要同尾生桥边待,抱恨红泉堪痛哉。"后借指坚守信约的人。
山贼 [相关解释]
1.据山立寨或出没于山林的盗贼。
巢穴 [相关解释]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2.上古先民构木为巢,穴居野处,故称其栖息之处为"巢穴"。 3.喻隐居之地。 4.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
巢窟 [相关解释]
1.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2.敌人或盗贼盘踞之地。
巢薮 [相关解释]
1.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