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0 查到相关真相的内容。
带有真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相关解释]
1.喻不辨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1.喻不辨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东掩西遮
[相关解释]
1.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1.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事情
[相关解释]
1.事物的真相;实情。 2.事理人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4.犹工作,职业。
1.事物的真相;实情。 2.事理人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4.犹工作,职业。
假妆
[相关解释]
1.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2.假扮。
1.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2.假扮。
假装
[相关解释]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他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儿,~没听见ㄧ~糊涂。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他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儿,~没听见ㄧ~糊涂。
偷天换日
[相关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事物的真相不法小贩经常用偷天换日的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冒真。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改变事物的真相不法小贩经常用偷天换日的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冒真。
匿端
[相关解释]
1.掩盖真相或实情。
1.掩盖真相或实情。
匿迹潜形
[相关解释]
1.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1.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图穷匕见
[相关解释]
语出《战国┎摺ぱ嗖呷》战国时猛士荆轲为燕国太子丹行刺秦王,将匕首卷于地图内,假作献图至秦王前,图徐徐展开到最后,露出一把匕首◇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意。
语出《战国┎摺ぱ嗖呷》战国时猛士荆轲为燕国太子丹行刺秦王,将匕首卷于地图内,假作献图至秦王前,图徐徐展开到最后,露出一把匕首◇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意。
实相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 2.真相。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 2.真相。
帷灯匣剑
[相关解释]
1.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1.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庐山真面目
[相关解释]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以庐山真面目”指本来面目,真相。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以庐山真面目”指本来面目,真相。
彰赫
[相关解释]
1.谓真相毕露,十分明显。
1.谓真相毕露,十分明显。
影身草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可以使人隐形的草。比喻掩盖真相的某种借口。
1.传说中的一种可以使人隐形的草。比喻掩盖真相的某种借口。
情实
[相关解释]
1.真心。 2.实情;真相。 3.清代死刑判决的一种。谓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与缓决对言。
1.真心。 2.实情;真相。 3.清代死刑判决的一种。谓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与缓决对言。
扑朔迷离
[相关解释]
语本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指腿脚扑腾。迷离指眼睛眯起。原意为把兔子捏住耳朵提起来,雄兔脚乱踢,雌兔眼半眯,但当它们在地上跑起来时,就难以辨别雄雌了◇以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察知真相。
语本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指腿脚扑腾。迷离指眼睛眯起。原意为把兔子捏住耳朵提起来,雄兔脚乱踢,雌兔眼半眯,但当它们在地上跑起来时,就难以辨别雄雌了◇以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察知真相。
掩样法
[相关解释]
1.神话故事中所称用假相掩隐真相的法术。
1.神话故事中所称用假相掩隐真相的法术。
掩眼法
[相关解释]
1.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
1.遮住或转移别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
掩饰
[相关解释]
饰修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掩饰错误|刘备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饰修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掩饰错误|刘备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揭破
[相关解释]
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诡计。
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诡计。
无妄
[相关解释]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干上。 2.谓真实,真相。 3.不测;意外。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鲍彪注"无妄,言可必。"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干上。 2.谓真实,真相。 3.不测;意外。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鲍彪注"无妄,言可必。"
昭然
[相关解释]
显著、明显的样子真相昭然。
显著、明显的样子真相昭然。
昭然若揭
[相关解释]
语出《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举◇以昭然若揭”形容本质或真相毕现,清楚明白。
语出《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举◇以昭然若揭”形容本质或真相毕现,清楚明白。
欲盖弥彰
[相关解释]
语出《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后因指想要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
语出《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后因指想要掩盖过失或坏事的真相,结果却暴露得更加明显。
欺瞒
[相关解释]
掩盖真相来蒙混我们不想欺瞒任何人。
掩盖真相来蒙混我们不想欺瞒任何人。
欺骗
[相关解释]
1.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1.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死魂灵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俄国果戈理作于1842年。八等文官乞乞科夫为了收买死魂灵(即已死,尚未注销的农奴),骗取押款,来到某省省会,结交官僚地主,遍访各地庄园收购死魂灵,一下子成了名义上拥有四百个农奴的大地主◇因真相被揭穿,狼狈离去。
长篇小说。俄国果戈理作于1842年。八等文官乞乞科夫为了收买死魂灵(即已死,尚未注销的农奴),骗取押款,来到某省省会,结交官僚地主,遍访各地庄园收购死魂灵,一下子成了名义上拥有四百个农奴的大地主◇因真相被揭穿,狼狈离去。
水落石出
[相关解释]
水面降落下去,水中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显露真相案子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水面降落下去,水中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显露真相案子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深扃固钥
[相关解释]
1.把门窗关紧锁严。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隐藏起来而不使之外露。
1.把门窗关紧锁严。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隐藏起来而不使之外露。
添油加醋
[相关解释]
1.比喻在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任意增添细节,夸大或歪曲事实真相。
1.比喻在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任意增添细节,夸大或歪曲事实真相。
漏底
[相关解释]
1.谓露出真相。 2.告罄。
1.谓露出真相。 2.告罄。
潜形匿迹
[相关解释]
1.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1.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烟幕
[相关解释]
1.亦作"烟幕"。 2.军事上应用化学药剂造成的能发生遮蔽效果的浓厚烟雾。 3.农业上为防止霜冻燃烧某些燃料或化学物质而造成的浓厚的烟雾。 4.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行。
1.亦作"烟幕"。 2.军事上应用化学药剂造成的能发生遮蔽效果的浓厚烟雾。 3.农业上为防止霜冻燃烧某些燃料或化学物质而造成的浓厚的烟雾。 4.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行。
真相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2.谓实任宰相。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2.谓实任宰相。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真相大白
[相关解释]
1.谓真实情况已完全清楚。
1.谓真实情况已完全清楚。
真象
[相关解释]
1.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体。典出《大般涅盘经》卷三二﹐谓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见象之真体。 2.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鲁迅有《德国作家版画展延期举行真象》一文﹐现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1.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体。典出《大般涅盘经》卷三二﹐谓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见象之真体。 2.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鲁迅有《德国作家版画展延期举行真象》一文﹐现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真面目
[相关解释]
1.本来的面貌。犹言真相。
1.本来的面貌。犹言真相。
粉墨
[相关解释]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2.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 3.借指图画。 4.引申为作画。 5.演员化妆用的白粉与黑墨。 6.借指戏剧。 7.白和黑。 8.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9.犹粉饰,掩盖真相。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2.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 3.借指图画。 4.引申为作画。 5.演员化妆用的白粉与黑墨。 6.借指戏剧。 7.白和黑。 8.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9.犹粉饰,掩盖真相。
脚色
[相关解释]
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1.犹履历。宋时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谓之"脚色"。 2.传统戏曲中演员的类别。 3.泛指演员。 4.泛指小说或影剧中的人物。 5.特指某种人物。有时亦含贬义。 6.犹本色﹐亦指真相或底蕴。
茶花女
[相关解释]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芒同居乡间。阿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芒同居乡间。阿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蒙在鼓里
[相关解释]
1.被包在鼓里。比喻受人欺骗,对某种情况的真相一点也不知道。
1.被包在鼓里。比喻受人欺骗,对某种情况的真相一点也不知道。
蒙蔽
[相关解释]
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蒙蔽群众|蒙蔽真相|不受谎言所蒙蔽。
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蒙蔽群众|蒙蔽真相|不受谎言所蒙蔽。
西哈诺
[相关解释]
剧本。法国罗斯丹作于1897年。面貌丑陋而才华出众的青年西哈诺爱着表妹罗克萨娜,表妹却喜欢俊秀而毫无才华的克里斯蒂安。于是西哈诺站在阴影里代克里斯蒂安向阳台上的罗克萨娜表白爱情◇两个男子相继死去,罗克萨娜明白真相后悲痛异常。
剧本。法国罗斯丹作于1897年。面貌丑陋而才华出众的青年西哈诺爱着表妹罗克萨娜,表妹却喜欢俊秀而毫无才华的克里斯蒂安。于是西哈诺站在阴影里代克里斯蒂安向阳台上的罗克萨娜表白爱情◇两个男子相继死去,罗克萨娜明白真相后悲痛异常。
覆醴
[相关解释]
1.《战国策.燕策一》"﹝苏秦﹞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代人受过。
1.《战国策.燕策一》"﹝苏秦﹞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代人受过。
证据
[相关解释]
①判定事实的依据,用来证明的材料证据不足。②诉讼法上指侦查、审判机关在办案中搜集的、能够表明案情真相的材料。应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且与案件有关,须经办案人员按法定程序收集和查证属实。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①判定事实的依据,用来证明的材料证据不足。②诉讼法上指侦查、审判机关在办案中搜集的、能够表明案情真相的材料。应是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且与案件有关,须经办案人员按法定程序收集和查证属实。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证词
[相关解释]
1.证明案件或事情真相的言词。
1.证明案件或事情真相的言词。
识真
[相关解释]
1.识别真相。 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1.识别真相。 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识破
[相关解释]
1.谓看穿别人的秘密或事物的真相。
1.谓看穿别人的秘密或事物的真相。
请实
[相关解释]
1.实情﹔真相。请﹐通"情"。
1.实情﹔真相。请﹐通"情"。
躲躲闪闪
[相关解释]
指有意掩饰或避开事实真相你谈问题要和盘托出,不要~。
指有意掩饰或避开事实真相你谈问题要和盘托出,不要~。
辨白
[相关解释]
1.辨析明白﹐分辨清楚。 2.表白。辨﹐通"辩"。 3.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辨﹐通"辩"。
1.辨析明白﹐分辨清楚。 2.表白。辨﹐通"辩"。 3.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辨﹐通"辩"。
遮眼法
[相关解释]
1.指遮蔽或转移别人的视线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1.指遮蔽或转移别人的视线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问羊知马
[相关解释]
1.《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后以"问羊知马"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1.《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后以"问羊知马"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隐捏
[相关解释]
1.隐匿真相。
1.隐匿真相。
隐瞒
[相关解释]
1.谓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1.谓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障眼法
[相关解释]
1.遮蔽或转移别人视线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1.遮蔽或转移别人视线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
露马脚
[相关解释]
1.(露lòu)比喻隐秘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1.(露lòu)比喻隐秘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饰词
[相关解释]
1.藻饰言辞,修辞。 2.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3.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1.藻饰言辞,修辞。 2.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3.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饰语
[相关解释]
1.掩饰真相的话。
1.掩饰真相的话。
鹅珠
[相关解释]
1.亦作"鹅珠"。 2.据《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门口,珠师停止穿珠,为和尚入内取食。其时一鹅来,吞其珠,珠师持食来而不见珠,疑和尚而责之⊥尚恐珠师杀鹅取珠,说偈讽之。珠师不听,遂缚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尽出血,这时鹅来食血,珠师怒,打杀鹅⊥尚至此才说明真相,珠师开鹅腹而见珠,乃大哭,对和尚说"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鹅珠"作舍身护戒之典。
1.亦作"鹅珠"。 2.据《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门口,珠师停止穿珠,为和尚入内取食。其时一鹅来,吞其珠,珠师持食来而不见珠,疑和尚而责之⊥尚恐珠师杀鹅取珠,说偈讽之。珠师不听,遂缚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尽出血,这时鹅来食血,珠师怒,打杀鹅⊥尚至此才说明真相,珠师开鹅腹而见珠,乃大哭,对和尚说"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鹅珠"作舍身护戒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