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真迹的内容。
带有真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希堂 [相关解释]
1.堂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室。原为清高宗珍藏历代法书真迹之所,其中以王羲之《快雪》﹑王献之《中秋》﹑王珣《伯远》三帖尤为珍贵,因名三希堂。
乐毅论 [相关解释]
1.著名的小楷法帖。三国魏夏侯玄文,晋王羲之书。唐褚遂良称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被评为王羲之正书第一。真迹已佚,后世摹本甚多。参阅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卷三,宋程大昌《考古编·黄庭经》。
伪本 [相关解释]
1.指冒充名画真迹或原书真本的描摹本或翻刻本。
十三行 [相关解释]
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蓖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3.清代天津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墨迹 [相关解释]
①字画的真迹喜看古人墨迹。②墨痕墨迹未干。
定武兰亭 [相关解释]
1.《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传。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帖》原本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书。参阅宋桑世昌《兰亭考》﹑郭沫若等《兰亭论辨》。
宝章 [相关解释]
1.珍贵的书法真迹。 2.指道教经文。 3.指皇帝的印玺。
平复帖 [相关解释]
1.著名草书真迹。陆机向他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字形朴质,在章草﹑今草之间。宋《宣和书谱》卷十四着录。为现存最古的名人墨迹。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影印 [相关解释]
仿照图书或手稿本真迹用照相方法制版的印刷方法。可保持原版的艺术风格。
搨本 [相关解释]
1.书画真迹的影摹本。 2.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象捶搨下来的纸本。
玉版十三行 [相关解释]
1.法帖名。晋王献之书《洛神赋》真迹。南宋时高宗得九行,贾似道复得四行,共十三行。由廖莹中刻于玉石,因名。参阅清姜宸英《湛园题跋》﹑张廷济《清仪阁题跋》。
真本 [相关解释]
1.书籍的手稿或原刻。 2.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
真笔 [相关解释]
1.真迹。 2.指原作。
真迹 [相关解释]
1.亦作"真迹"。亦作"真迹"。 2.出自书画作者本人的手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