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 查到相关石经的内容。
带有石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经
[相关解释]
1.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宋刘敞《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清康熙《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
1.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宋刘敞《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清康熙《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
侵蚀
[相关解释]
逐渐地破坏或腐蚀岩石经自然侵蚀风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逐渐地破坏或腐蚀岩石经自然侵蚀风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刘石经
[相关解释]
1.北魏刘芳的美称。
1.北魏刘芳的美称。
卵石
[相关解释]
1.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一种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2.蛋和石头。比喻强弱悬殊。
1.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一种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2.蛋和石头。比喻强弱悬殊。
大房山
[相关解释]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区。有上方山、石经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势陡峻,古柏苍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胜。石经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经一千多种,共有一万四千多块。山中有上方寺、云水洞、云居寺塔及唐、辽石塔多座。为京郊游览胜地。
开成石经
[相关解释]
1.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开成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种。共二百二十七石。字体为正书,标题为隶书。大和时,经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也称唐石经。今在西安碑林。
1.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开成二年(837年),故名。经石立于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太学。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种。共二百二十七石。字体为正书,标题为隶书。大和时,经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也称唐石经。今在西安碑林。
正始石经
[相关解释]
1.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1.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熹平石经
[相关解释]
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1.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石经
[相关解释]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西安碑林
[相关解释]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内侧文庙(今陕西省博物馆)内。建于1090年。原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建,后陆续将珍贵碑刻移入。是中国保存碑刻最多的地方,收藏汉、魏至明、清的各种碑石千余方。有唐代的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苏轼,元明的赵孟fc78!⒍其昌等著名书法家作品的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内侧文庙(今陕西省博物馆)内。建于1090年。原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建,后陆续将珍贵碑刻移入。是中国保存碑刻最多的地方,收藏汉、魏至明、清的各种碑石千余方。有唐代的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苏轼,元明的赵孟fc78!⒍其昌等著名书法家作品的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石经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字为古文﹑篆﹑隶三体,又称"三体石经"。参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经说》﹑清顾炎武《石经考》﹑王国维《观堂集林.魏石经考》。
1.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字为古文﹑篆﹑隶三体,又称"三体石经"。参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经说》﹑清顾炎武《石经考》﹑王国维《观堂集林.魏石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