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9 查到相关礼义的内容。
带有礼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人涉卬否 [相关解释]
1.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人野 [相关解释]
1.懂礼义的人和愚昧无知的人。
公父训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对文伯深明礼义的训辞。
列民 [相关解释]
1.犹众民。《管子·山至数》"大夫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门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许维遹案'列民,读为黎民。'"一说列民当分读,原文当为"春秋不乡赘合游者,谓之无礼义。大夫幽其列,民幽其门。"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
删诗 [相关解释]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
协义 [相关解释]
1.符合礼义。
四维 [相关解释]
指自古提倡的礼义廉耻四种德行。旧时为治国之纲。
在廷 [相关解释]
1.《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又《礼记.经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后以"在廷"指朝廷。 2.指在朝者,即朝臣。
性恶 [相关解释]
1.战国时荀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情窦 [相关解释]
1.《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孔颖达疏"孔穴开通,人之出入;礼义者亦是人之所出入,故云'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后以"情窦"指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悦之情的萌动。
日坛 [相关解释]
1.旧时祭日之处。在今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明嘉靖九年建。明清二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参阅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礼义.日月坛》﹑《清会典事例.礼部.中祀》。
杂污 [相关解释]
1.谓杂乱污秽﹐不合礼义。
淫祠 [相关解释]
1.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
燔玉 [相关解释]
1.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牛马相生 [相关解释]
1.谓牛马杂交混生。古代认为是社会礼义丧失时表现的一种怪异现象。
礼义 [相关解释]
1.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 2.同"礼仪"。
礼义廉耻 [相关解释]
指崇礼、行义、廉洁、知耻。是管仲协助齐桓公推行政令时所依循的准则。
礼谊 [相关解释]
1.礼义。礼法道义。
蠢蠢 [相关解释]
1.骚乱貌。 2.无礼义貌。 3.众多而杂乱貌。 4.蠕动貌。 5.愚昧无知貌。 6.指愚民﹐愚笨之人。 7.无思无虑貌。
衣冠禽兽 [相关解释]
1.穿衣戴帽的畜牲。比喻不知礼义,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
谇帚德锄 [相关解释]
1.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贞义女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伍子胥奔吴至溧阳,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见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人遂以"贞义女"称之。
贞女江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子胥至吴,乞食于溧阳女子。子胥已餐而去,又谓女子曰"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遂称溧阳濑水为贞女江。
责义 [相关解释]
1.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
蹈海 [相关解释]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 2.航海。旧时以喻危险。
身穷 [相关解释]
1.身处困境。 2.旧指人不按礼义立身处事。
邹鲁 [相关解释]
1.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2.借指孔孟。
鲁卫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后以"鲁卫"代称兄弟。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3.泛指礼义之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