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6 查到相关神龙的内容。
带有神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云蒸龙变 [相关解释]
1.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仙都 [相关解释]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2.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兰亭帖 [相关解释]
1.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东晋王羲之书。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上巳,羲之和谢安﹑孙绰等修禊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临流赋诗,羲之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隋唐诸家师法。惜唐宋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欧阳询的"定武本"﹑褚遂良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
召树屯 [相关解释]
又名《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孔雀公主》。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古代勐板加王子召树屯在神龙指点下,偷走从远方孔雀国飞来的孔雀公主楠木诺娜的孔雀衣,两人结为夫妻。不久,召树屯奉命出征,楠木诺娜被逼飞回孔雀国。召树屯胜利归来,不见楠木诺娜,内心悲伤,经历千难万险,找到孔雀国,夫妻重新团圆。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慈恩寺 [相关解释]
1.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宋时已毁,仅存雁塔(大雁塔)。今寺为近代新建,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治(高宗)为太子时,就隋无漏寺旧址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唐玄奘自印度学佛归国,曾住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达八年之久,并倡议在寺旁建雁塔,用以收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寺在全盛时有十馀院,室一千八百九十七,僧三百人。自神龙始,进士登科,皇帝均赐宴曲江上,题名雁塔。雁塔今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寺》。
慈恩题记 [相关解释]
1.唐代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进士在曲江宴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昭文馆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门下省置修文馆,九年改为弘文馆。神龙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置学士,掌详正图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宋承唐制,以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掌书籍修写校雠之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一》﹑宋程俱《麟台故事.官联》。
浄居 [相关解释]
1.寺庙。 2.指清净地居住。 3.寺名。在河南省光山县西南净居山上。佛教天台宗鼻祖慧思和智顗曾结庵于此。唐神龙年间,道岸禅师始建此寺。北宋干兴年间改名梵天寺。参阅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序。
神虬 [相关解释]
1.神龙。
神都 [相关解释]
1.犹神州。 2.犹言神京。谓京城。 3.指洛阳。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称东都。参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卷四。
神龙 [相关解释]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2.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
神龙失埶 [相关解释]
1.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龙见首 [相关解释]
1.清赵执信《谈龙录》"昿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神龙见首不见尾 [相关解释]
1.见"神龙见首"。
神龙马壮 [相关解释]
1.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萧关 [相关解释]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衔耀 [相关解释]
1.亦作"衔曜"。 2.犹衔烛。亦指衔烛照耀。传说西北幽冥之处,日光不到,有神龙衔烛照耀之。事见《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训》。
角龙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传说中五百年的神龙。
豫且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宋国渔人。有关其人的传说有二(1)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明张煌言《放歌》"神龙鱼腹兮,罹此豫且之罾。"(2)《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二年,江使神j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置之笼中。"明徐渭《十白赋》"虽入网于豫且,苦灵骨之就钻。"
门下省 [相关解释]
1.亦省称"门下"。 2.官署名◇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降龙伏虎 [相关解释]
1.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降龙钵 [相关解释]
1.降伏毒龙的佛钵。《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如来化迦叶三兄弟﹐至优娄频螺村﹐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禅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来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如来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钵中。"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涉公者﹐西域人也……以符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
隐鳞 [相关解释]
1.神龙隐匿其鳞。比喻贤者待时而动。
鼋漦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神龙的唾液化为玄鼋,玄鼋爬进周厉王后宫,童妾遭之而孕,后生褒姒。见《史记.周本纪》◇世因用"鼋漦"比喻祸国的女子。
龙钵 [相关解释]
1.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