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8 查到相关禁军的内容。
带有禁军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衙 [相关解释]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侍卫 [相关解释]
1.侍从护卫。 2.跟随左右,负责侍奉﹑保卫的人。 3.官名。为皇帝禁军。清代专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参阅《通志.职官五》。
债帅 [相关解释]
1.唐大历以后,政治腐败,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欲为帅者,若家财不足,则向富户借贷;升官之后,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偿还。因被称为债帅。及韦处厚﹑裴度为相,此风稍敛。《旧唐书.高瑀传》"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搢绅相庆曰'韦公作相,债帅鲜矣!'"后遂用以称借行重贿而取将帅之高位者。
六军 [相关解释]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2.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
北衙 [相关解释]
1.皇帝禁军。唐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
厢军 [相关解释]
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壮勇 [相关解释]
1.强健而勇敢;刚勇。 2.壮勇者;壮丁。 3.宋代禁军之一。 4.兵勇;士卒。
奉先 [相关解释]
1.祭祀祖先。 2.宋代禁军名。
宋太祖(927-976) [相关解释]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射生军 [相关解释]
1.由射生手组成的军队。唐肃宗至德二年择射生手千人组成﹐称供奉射生官﹐亦称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厢﹐总号左右英武军。代宗宝应年间﹐调动射生军入禁中平乱﹐赐名宝应功臣﹐故又号宝应军﹐成为禁军之一。德宗贞元五年﹐改称左右神威军。参阅《新唐书.兵志》。
户卫 [相关解释]
1.守卫宫门的禁军。
护军 [相关解释]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押番 [相关解释]
1.宋代禁军中比兵高一级的军士。
排连 [相关解释]
1.宋代禁军依次升迁制度。 2.对同一诗题连续铺排。犹唱和。 3.排行相连。指结拜。
百骑 [相关解释]
1.众多的骑从。一人一马合称骑。 2.唐初禁军之一。
神威 [相关解释]
1.神灵的威德。 2.神奇的威力。 3.五代后梁禁军名。
神武 [相关解释]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睿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2.唐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 3.即神武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门名。
神武军 [相关解释]
1.唐至德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
神策军 [相关解释]
1.亦称"神策"。 2.唐禁军名之一。天宝中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时令军史成如璯建神策军于临洮西。安禄山乱起,临洮陷,如璯令其将卫伯玉领兵屯陕州,复号神策军。代宗﹑德宗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唐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3.用以美称官兵。
禁兵 [相关解释]
1.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 2.犹禁军。
禁军 [相关解释]
古代称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禁卒 [相关解释]
1.禁军中的兵卒。 2.即禁子。
禁号 [相关解释]
1.禁军的警戒口令。
禁戎 [相关解释]
1.犹禁军。
禁旅 [相关解释]
1.犹禁军。
禁甲 [相关解释]
1.武装的禁军。
禁营 [相关解释]
1.禁军营盘。
统军 [相关解释]
1.官名。 2.唐代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各置统军一人,位次于大将军。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又金代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置统军司,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见《金史.百官志三》。
羽仗 [相关解释]
1.指禁军仪仗。
羽林 [相关解释]
侍卫皇帝的禁军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羽林士 [相关解释]
1.禁军兵卒。
萧道成(427-482) [相关解释]
即齐高帝”。南朝齐的建立者。字绍伯,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迁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原是宋禁军将领,乘宋皇族间内战,掌握军政大权,杀后废帝,立顺帝,封齐公。公元479年代宋自立。
贵赤卫 [相关解释]
1.元代的宿卫禁军之一。
赵普(922-992) [相关解释]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都军 [相关解释]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别称。 2.宋时禁军的别称。 3.指兵马都监。
都头 [相关解释]
1.军职名。都将的别称。唐末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五代沿之。宋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 2.旧时称衙役﹑捕快头目。 3.泛指头领,头脑。
都将 [相关解释]
1.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
都检点 [相关解释]
1.五代设置的禁军最高统帅官。宋初即废。清代借称提督。
配衣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禁军。
钧容直 [相关解释]
1.宋时从禁军中盐组成的仪仗乐队。它们以骑吹形式在"御驾"出行时演奏教坊乐。
隋炀帝(569-618) [相关解释]
即杨广”。隋朝皇帝。初封晋王。公元600年,以阴谋取代兄杨勇为太子。604年杀父(文帝)即位。征发几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又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农民大起义,致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缢死。
雄武 [相关解释]
1.雄健威武。 2.指雄健威武而有大略之人。 3.雄浑刚健而有气势。 4.宋代禁军所属步兵名。
雄胜 [相关解释]
1.形势雄奇险要之地。 2.指雄奇险要。 3.宋代禁军所属部队名。
领军 [相关解释]
1.官名。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所设﹐为相府属官﹐后更名中领军;魏晋时改称领军将军﹐均统率禁军。南朝沿设﹐北朝略同。与护军将军或中护军同掌中央军队﹐为重要军事长官之一。隋代设左右领军府。唐代左右领军卫为十六卫之一﹐设上将军﹑大将军及将军﹐宿卫宫禁。金代设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元代设领军将军﹐均专司扈从事务﹐明代废。
飞骑 [相关解释]
1.快马。 2.唐禁军名。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骁捷 [相关解释]
1.亦作"骁?"。 2.勇猛矫捷。 3.宋代禁军名。
骁雄 [相关解释]
1.勇猛雄武之士。 2.勇猛威武。 3.古代禁军组织名。
龙武军 [相关解释]
1.唐代禁军名。五代梁称"龙武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