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6 查到相关禅宗的内容。
带有禅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滴禅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宋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一瓣香 [相关解释]
1.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七祖 [相关解释]
1.七代祖先。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七祖。禅宗南宗以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为七祖。禅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为六祖,普寂为七祖。
不立文字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主顿悟,以心传心,不涉文字语言,谓之不立文字。
东土六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在中国衣钵相传的六位祖师。依次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东山法门 [相关解释]
1.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湖北省黄梅县东山说法,称"东山法门"。
临济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属于南岳怀让法系。经马祖﹑百丈﹑黄蘺而至唐河北临济院义玄禅师﹐义玄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北宋石霜楚园门下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九带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汇编的九种教理。即佛正法眼藏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销带和平怀常实带。见《浮山远录》。
九年面壁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普通年间,天竺僧菩提达磨泛海来华,是为禅宗初祖。达磨渡江后,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默然无语,凡九年。见晋法显《神僧传》◇以指一心参禅,或借指长期专注于某种学问或工作。
云门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公元864-949年)创建于韶州云门山(今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故名。在北宋与临济宗并盛﹐至南宋时衰落不传。
五家七宗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五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代弘忍禅师‰忍俗姓周,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慧能﹑神秀,衍生南﹑北二宗。
五禅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仰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江西宜春南。唐属袁州。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仰山翁 [相关解释]
1.指唐高僧慧寂。曾修行于江西仰山,故称。与沩山(今湖南宁乡西)灵佑同为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相传灵佑嗣法于百丈怀海,慧寂又嗣法于灵佑。
传心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达摩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唐希运《传心法要》。 2.指儒家的道统传授。
伽蓝神 [相关解释]
1.佛教寺院中的护法神。佛典原谓有美音﹑梵音﹑雷音﹑师子等十八神护伽蓝。禅宗寺院则供当山土地等为守护神◇世又以智顗建玉泉寺时见关羽幻象的传说而将关羽列为伽蓝神。
佛印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2.宋僧,名了元。字觉老,与苏轼﹑黄庭坚相友善,能诗。哲宗元符元年圆寂。
佛衣 [相关解释]
1.即袈裟。佛教禅宗六祖以前皆用为传法的信物之一。
作家 [相关解释]
1.治家,理家。 2.节俭。犹言做人家。 3.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4.佛教禅宗对善用机锋者之称。 5.行家;高手。
信具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信器 [相关解释]
1.即信具。指佛教禅宗传法的衣钵。
信衣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
公案学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六祖 [相关解释]
1.佛家称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他师承五祖弘忍﹐主张直澈心源﹐顿悟成佛。慧能起初弘法岭南﹐是为南宗﹐其后蔚为"五家七宗"﹐影响深远。有《坛经》传世。见宋志盘《佛祖统纪·达磨禅宗》。
单传 [相关解释]
1.一师所传,不杂别派。 2.唯有一子传代。 3.佛教禅宗传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谓之单传。
南北宗 [相关解释]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金王重阳所传者为北宗,宋张伯端所传者为南宗。 3.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南画 [相关解释]
1.画派之一,亦称"南宗画",对"北宗画"而言。明代画家董其昌倡山水画"南北宗"之说,本于禅宗分"南顿"﹑"北渐"之义。"南宗画"即文人画。
南能北秀 [相关解释]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南顿北渐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的两个宗派。一派主张顿悟,是为南宗;一派主张渐修,是为北宗。
卢行者 [相关解释]
1.唐代禅宗六祖慧能。慧能俗姓卢,剃度前曾在黄梅山五祖弘忍门下为行者,故称。
印可 [相关解释]
1.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禅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
即心即佛 [相关解释]
1.亦作"即心是佛"。 2.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口头禅 [相关解释]
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向上一路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呵佛骂祖 [相关解释]
1.原为佛教禅宗用语。谓如能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超越前人◇表示无所顾忌,敢作敢为。
哑禅 [相关解释]
1.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天童寺 [相关解释]
1.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浙江省宁波市东天童山上。东晋时建。为浙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年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头上安头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夹山会禅师法嗣.洛浦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意谓禅宗意旨应该顿悟,一切思量分辨犹如"头上安头"都是累赘重复,多此一举◇因以比喻累赘多馀。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关解释]
1.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2.谓自己直接经验过的,自己最了解。禅宗比喻内心的悟证。
宗门 [相关解释]
1.宗族;同族。 2.佛教语。禅宗的自称,而称其他各宗为"教门"。 3.指本门教派。
密付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谓祖师将"教外别传"的"心印"付嘱于传人。
密印 [相关解释]
1.即蜜印。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 2.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以求证佛果。 3.佛教禅宗指达摩西来所传的直指人心的"心印"。此"心印"为"教外别传",故称"密"。
寸丝不挂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用以比喻心无一点挂碍。 2.赤身裸体。
少林寺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527年,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寺,传授佛教禅宗,遂成禅宗祖庭。唐初最盛时有房屋五千多间。现存山门、客堂、达摩亭、千佛殿和东西配殿。寺西塔林,有墓塔二百三十余座,是中国最大的塔群。唐以后,僧人常习武艺,以少林派拳术著称。
布毛 [相关解释]
1.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心传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犹言以心传心。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悟解契合,递相授受。见唐希运《传心法要》卷上。宋儒为宣扬道统,借指圣人以心性精义相传,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尧舜禹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泛谓精义相传。
心印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4.心心相印。 5.拆字术。
心宗 [相关解释]
1.佛教宗派名。即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标的,故称。
心性 [相关解释]
1.性情;性格。 2.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慧能(638-713) [相关解释]
一作惠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本姓卢,世居范阳(今北京大兴),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原以卖柴为生,后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作劈柴踏碓的行者”‰忍选嗣时作一偈被认可,得秘授禅法和法衣。宣传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成为禅宗正系。其说教被弟子编成《六祖坛经》行世。
截铁斩钉 [相关解释]
1.同"斩钉截铁"。 2.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
拈花一笑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明通容《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王荆公语佛慧泉禅师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探竿影草 [相关解释]
1.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无字悟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教常谓只执着文字不能见性悟道,特别是禅宗单提"教外别传"的"心印",故称"不立文字"◇因称参禅悟道为"无字悟"。
曹溪 [相关解释]
1.水名。在广东省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
机锋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用语。指问答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 2.泛指机警锋利的语句。 3.指机敏的才思。 4.机牙和箭锋。泛指兵器。
枯木生花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刘弇传》载太祖赦弇弟伟"坐诛"之罪,弇上疏谢曰"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后因以"枯木生花"喻绝处逢生。 2.禅宗谓息绝妄想﹑别有所悟之境。
桶底脱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青原下十三世.长芦清了禅师》"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忽桶底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么却烦恼?'"禅宗因以喻悟脱之境。
正宗 [相关解释]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也指行业、学术、思想的嫡传正派或传统事物正宗传人|武林正宗。
正法眼藏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 2.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求心 [相关解释]
1.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沩仰宗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弟子仰山慧寂所创。因其先后在沩山(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发扬禅宗,自成一派,故名。至宋衰微。参阅《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
沩叟 [相关解释]
1.指禅宗沩仰宗的创始人沩山禅师灵佑。
泐潭 [相关解释]
1.潭名。在江西省高安县洞山。相传唐代禅宗曹洞宗良价禅师与其弟子本寂曾居此习禅。
活句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指含意深刻,非从言外之意深参而不能了悟的语句。 2.宋人论诗时亦用以指含蓄生动而有深意的句子。
灵照 [相关解释]
1.犹明察。 2.《景德传灯录.襄州居士庞蕴》载﹕"居士(庞藴﹐洞达禅宗)将入灭﹐令女灵照出视日早晩﹐及午以报。女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后以"灵照"泛指善解父意之幼女。 3.谓神灵光辉照耀。
灵隐寺 [相关解释]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年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直岁 [相关解释]
1.佛教僧职。禅宗寺院东序六知事之一。掌营缮耕耘。
真印 [相关解释]
1.禅宗谓直指人心﹑教外别传的心印。
祖师堂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祖师禅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禅",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祖録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所记祖师言谈的语录。
禅学 [相关解释]
1.谓佛教禅宗的教理。
禅宗 [相关解释]
1.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印度菩提达摩为初祖。禅宗之名称始于唐代。由达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但后世唯南方顿悟说盛行,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禅宗兴起后,流行日广,影响及于宋明理学。
禅宗(chán-) [相关解释]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修禅定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印度)来华创立。至五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时称南能北秀”。北宗数传即衰,独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系。唐后期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为佛学的代名词,影响及于宋明理学。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故自称顿门”。门派众多,但南宋以来,只有临济、曹洞二宗盛行,且流传到日本。
禅定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又禅为色界天之法,定为无色界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浅深,并有四禅(色界定)﹑四定(无色界定)的区分。 2.谓坐禅习定。
禅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禅旨 [相关解释]
1.谓佛教禅宗的旨意。
禅机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2.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3.禅法机要。
禅机(chán-) [相关解释]
禅宗和尚在讲授佛法时,常用含有精义要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触机领悟,这种精义要诀称为禅机”此乃禅机隐语,不可明说。
禅话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
禅说 [相关解释]
1.犹禅学。谓禅宗教理。
禅门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达摩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 2.犹佛门。指佛教。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
立雪 [相关解释]
1.禅宗二祖慧可为求其师达摩广度众生而彻夜坚立大雪中﹐及晓﹐积雪过膝﹐师甚感动。事见《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遂以"立雪"为僧人精诚求法之典故。 2.北宋儒生杨时﹑游酢往见其师程颐﹐值颐瞑目久坐﹐二人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雪已盈尺。事见《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以"立雪"为敬师笃学之典故。
结跏趺坐 [相关解释]
1.亦作"结加趺坐"。 2.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见兔放鹰 [相关解释]
1.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 2.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讲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禅宗﹑律宗以外的其它诸宗。又称为"教门"。
诃佛骂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语。斥骂佛祖。喻解缚去执﹐不受前人拘束。
语不投机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
转语 [相关解释]
1.转告。 2.训诂学术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如《方言》第三"庸谓之倯,转语也。""庸"﹑"倯"是叠韵相转。《方言》第十"……有音转义变而分化为不同的词的,如《尔雅.释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大波为澜,小波为沦。""溪"﹑"谷"﹑"沟"﹑"浍"和"澜"﹑"沦"都是双声相转。 3.佛教语。禅宗谓拨转心机,使之恍然大悟的机锋话语。如云门三转语﹑赵州三转语等。 4.引申为解释的话。 5.指转换话题。
迦叶 [相关解释]
1.释迦弟子以迦叶为名者五人,经论中单称迦叶是指摩诃迦叶波,他年高德劭,称为大迦叶。释迦殁后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中国禅宗又说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 2.借指佛教禅宗。因迦叶被认为是中国禅宗初祖,故称。 3.佛教指释迦佛以前的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卷十三。
野狐禅 [相关解释]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遇百丈禅师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2.指外道;异端。
金屎法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禅宗指参禅。
金山寺 [相关解释]
1.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即指此。
青洛 [相关解释]
1.江西青原山和浙江洛迦山(即普陀)的并称。青原山为唐禅宗六祖慧能弟子行思禅师修行之处。洛迦山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泛指佛教圣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