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5 查到相关禅师的内容。
带有禅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喝 [相关解释]
1.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百丈参问马祖道一,马祖振威一喝◇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相关解释]
1.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一宿觉 [相关解释]
1.佛家语,谓一个晩上就豁然而悟。唐玄觉禅师初谒六祖慧能,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因以指神悟﹑顿悟。
三关语 [相关解释]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头六臂 [相关解释]
1.亦作"三头八臂"。 2.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棒 [相关解释]
1.佛家临济宗的公案。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均被棒打。见《临济录》◇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
三玄 [相关解释]
1.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沿用之。 2.指日﹑月﹑星。 3.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
临济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属于南岳怀让法系。经马祖﹑百丈﹑黄蘺而至唐河北临济院义玄禅师﹐义玄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北宋石霜楚园门下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云门 [相关解释]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 3.汉云阳县的城门。 4.山门。借指寺庙。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 6.蜀的代称。 7.指谷口。 8.山名。在浙江绍兴南。亦名东山。山有云门寺。南朝梁处士何胤曾居于此。 9.山名。在山东省青州市南。一名云峰山。 10.山名。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连乐昌县界。山有云门寺。五代文偃禅师居此。参见"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 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
五祖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代弘忍禅师‰忍俗姓周,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慧能﹑神秀,衍生南﹑北二宗。
作贼心虚 [相关解释]
1.《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后因以"作贼心虚"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
六耳不同谋 [相关解释]
1.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洪州泐潭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后亦作"六耳不通谋"。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出门合辙 [相关解释]
1.按同一规格,闭门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明何景明《述归赋》"至其矩法则闭户造车,出门合辙,不烦登途比试矣。"因以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要。
函盖乾坤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南祖 [相关解释]
1.分居在南边的祖先。 2.佛教禅家南宗之祖,即慧能禅师。
南能北秀 [相关解释]
1.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是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合称为南能北秀。慧能与神秀同事东山寺僧弘忍(禅宗五祖)。慧能接受弘忍衣钵,传教于岭南,故称南能‰忍死后,武则天征神秀入京,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参阅《景德传灯录》卷四﹑卷五。
嗔拳不打笑面 [相关解释]
1.谓恼怒者不打对其和善的人。亦谓对人和气则可免遭欺辱。语本《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
头上安头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夹山会禅师法嗣.洛浦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意谓禅宗意旨应该顿悟,一切思量分辨犹如"头上安头"都是累赘重复,多此一举◇因以比喻累赘多馀。
头头是道 [相关解释]
1.原为佛教语﹐指处处都存在着道◇用以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不紊。语本《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方是道,法法本圆成。"
婆心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黄蘖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为老婆心切。'"后以"婆心"指仁慈之心。
布毛 [相关解释]
1.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折床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湖南东寺如会禅师》"﹝如会﹞初谒径山,后参大寂,学徒既众,僧堂内床榻为之陷折。时称折床会也。"后以"折床"形容与会僧众之多。
折慢幢 [相关解释]
1.谓使傲慢者折伏。慢幢,形容极为傲慢。言慢心高举,犹如幢之高耸。幢,刻着佛经的石柱。唐僧法达膜祖师慧能时,头不着地。祖师斥之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并说一偈云"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事见《景德传灯录.法达禅师》。
拈花一笑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明通容《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王荆公语佛慧泉禅师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拓本 [相关解释]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相关解释]
1.语本《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谓悔恨以前所作之非。
普请 [相关解释]
1.普遍延请。 2.佛教语。谓集众。 3.指唐怀海禅师倡立的集合僧众集体劳作的农禅制度。
智永 [相关解释]
陈、隋间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擅正书、草书,时求书者多,门槛为破,遂裹以铁,号铁门限”。所书《真草千字文》有墨迹、石刻本存世。
有口皆碑 [相关解释]
1.比喻人人称颂。碑﹐指功德碑。语本《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枯木堂 [相关解释]
1.和尚参禅打坐处。因如枯木寂然不动,故称。源于唐末石霜禅师。见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十二。
栖鹤 [相关解释]
1.栖息的鹤。 2.舒州潜山景色奇绝,南朝梁宝志禅师与白鹤道人争欲居住,梁武帝命两人比法,以物志地,先得者居住。道人以鹤为记,宝志以锡杖为记。结果锡杖先着山麓,于是鹤飞它处。因以"栖鹤"指道人的止息。
桶底脱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青原下十三世.长芦清了禅师》"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忽桶底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么却烦恼?'"禅宗因以喻悟脱之境。
椰子身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智常禅师》"李渤问师曰'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谭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李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着!'李俛首而已。"后因以"椰子身"谓人身微小。
楞伽子 [相关解释]
1.对禅师的敬称。
水忏 [相关解释]
1.佛教经文之一。又叫慈悲水忏。据说是唐代悟达禅师遇异僧用水替他洗好面疮后,为报恩而作。
水漫金山 [相关解释]
1.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法海禅师﹞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后用以形容大水弥漫。
沩仰宗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弟子仰山慧寂所创。因其先后在沩山(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发扬禅宗,自成一派,故名。至宋衰微。参阅《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
沩印禅 [相关解释]
1.沩山灵佑禅师印证之禅。
沩叟 [相关解释]
1.指禅宗沩仰宗的创始人沩山禅师灵佑。
泐潭 [相关解释]
1.潭名。在江西省高安县洞山。相传唐代禅宗曹洞宗良价禅师与其弟子本寂曾居此习禅。
浄居 [相关解释]
1.寺庙。 2.指清净地居住。 3.寺名。在河南省光山县西南净居山上。佛教天台宗鼻祖慧思和智顗曾结庵于此。唐神龙年间,道岸禅师始建此寺。北宋干兴年间改名梵天寺。参阅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序。
清修 [相关解释]
1.亦作"清修"。 2.谓操行洁美。 3.谓淡泊省修。 4.谓清白显贵的门第。 5.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空室道人智通者﹐龙图范珣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苏颂之孙悌。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发﹐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
游山玩水 [相关解释]
1.游览山水风景。语本《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
狮子林 [相关解释]
园林名。在江苏苏州。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1747年改称画禅寺。寺后花园即狮子林。因园中怪石似狮,又因中峰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故名。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尤以假山著称,亭阁廊轩依山傍水,景致宜人。
疥壁 [相关解释]
1.谓壁上所题书画如疥瘢﹐令人厌恶。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大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张璪尝画古松于斋壁﹐符载赞之﹐卫象诗之﹐亦一时三絶。览悉加垩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宋陈造《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亦以自谦诗画粗劣。
白足禅师 [相关解释]
1.即白足和尚。
百丈 [相关解释]
1.极言高﹑深或远。 2.牵船的篾缆。 3.借指井绳。 4.唐代名僧怀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禅师 [相关解释]
1.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禅师窟 [相关解释]
1.禅门;僧人聚集习禅之所。
禅德 [相关解释]
1.有道禅师。
禅眼 [相关解释]
1.谓佛教禅师语录中之佳句。
禅窟 [相关解释]
1.即禅师窟。
竖拂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齐安禅师》"有讲来参,师问云'坐主,蕰何事业?'对云'讲《华严经》。'师云'有几种法界?'对云'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法界。'师竖起拂子,云'遮个是第几种法界?'坐主沉吟,徐思其对。"本谓高僧谈禅说理时竖起拂尘,用以难倒对方◇有"竖拂"一语本此。
竿木逢场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邓隐峰辞师﹐师云'什处去?'对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对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谓悟道在心﹐不拘时地◇以"竿木逢场"谓随事应景。
系铃解铃 [相关解释]
1.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性豪逸,不事事,众易之。法眼独契重,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后因用"系铃解铃"比喻谁惹出来的问题由谁去解决。
老婆心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禅师反复叮咛﹐急切诲人之心。
老臊胡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相关解释]
1.《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后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多指恋爱方面的事。
解铃系铃 [相关解释]
法眼和尚问大家‘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大家回答不出。正好泰钦禅师来了,法眼又问这个问题。泰钦禅师说‘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见于《指月录》)比喻由谁惹出来的麻烦还由谁去解决。也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相关解释]
1.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还hái) [相关解释]
佛经中的一个故事泰钦法灯禅师幼时很聪明,但大家不了解他,只有法眼禅师对他很看重。一天,法眼问大家老虎颈项上的金铃,什么人能把他解下来?”大家回答不出。恰巧泰钦走来,法眼再问泰钦,泰钦回答说那个把铃系上去的人能够解下来。”由此,人们对泰钦刮目相看。事见惠洪《林间集》等书◇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贼去关门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后因以"贼去关门"比喻出了事故才去防范。
赵州 [相关解释]
1.指唐代高僧从谂。南泉普愿禅师弟子。因其住持于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观音院,传扬佛教,不遗余力,时谓"赵州门风"。世称"赵州和尚"。简称"赵州"。
赵州茶 [相关解释]
1.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见《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遂用为典故,并以"赵州茶"指寺院招待的茶水。
选佛场 [相关解释]
1.唐代天然禅师初习儒,将入长安应举,途逢禅僧,谓选官不如"选佛","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天然改变初衷,出家习禅◇因以"选佛场"指开堂﹑设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
造舟 [相关解释]
1.周文王成婚时,曾并船为桥,纳聘于渭水。《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朱熹集传"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造,作;梁,桥也。作船于水,比之而加版于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桥也。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张子曰造舟为梁,文王所制,而周世遂以为天子之礼也。"后因以指以顺序并列舟船。《文选.张衡》"造舟清池,惟水泱泱。"薛综注"造舟,以舟相比次为桥也。"唐王邱《法藏禅师塔铭序》"有随信行禅师与在世造舟为梁,大开普敬认恶
野狐禅 [相关解释]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遇百丈禅师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2.指外道;异端。
钻故纸 [相关解释]
1.《景德传灯录.古灵神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其?'"后常用"钻故纸"比喻一味死读古书。
铁门限 [相关解释]
1.用铁皮包裹着的门坎。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鐡门限。"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 2.唐王梵志《世无百年人》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原谓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即用"铁门限"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 3.比喻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和局限。
铁门限笔 [相关解释]
1.指南朝陈智永禅师的书体。
锡卓 [相关解释]
1.植立锡杖。传说古代高僧法力神奇﹐禅杖下端触地﹐有泉水涌出。宋唐庚《卓锡泉记》谓南朝梁景泰禅师植立禅杖于罗浮宝积寺而有卓锡泉﹐宋苏轼《卓锡泉铭并叙》谓六祖慧能植立禅杖于曹溪而有卓锡泉﹐《明一统志》谓大鉴禅师植立禅杖于大庾岭云封寺东而有泉水涌出。 2.谓佛教徒居停。
青洛 [相关解释]
1.江西青原山和浙江洛迦山(即普陀)的并称。青原山为唐禅宗六祖慧能弟子行思禅师修行之处。洛迦山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泛指佛教圣地。
顶门眼 [相关解释]
1.佛教传说摩醯首罗天有三眼,其中一眼,竖生额头,称"顶门眼",高低一顾,万类齐瞻,彻底明了,最超常眼。见《续传灯录.浮山法远园鉴禅师》。因以喻指具有明智彻底的洞察力。
顽砖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粗劣的砖块。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语本《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襯岂得作佛邪?'"
龛像 [相关解释]
1.壁龛中的佛像。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仲璋为临沂令﹐克荷先业﹐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壁与席禅师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