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9 查到相关禹贡的内容。
带有禹贡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观
[相关解释]
1.儒家称《尚书》可供借鉴的七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五"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孔丛子.论书》亦提"七观",但内容﹑次序与《尚书大传》略有不同。 2.辞赋篇名。元袁桷作。见"七观帖"。
1.儒家称《尚书》可供借鉴的七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五"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孔丛子.论书》亦提"七观",但内容﹑次序与《尚书大传》略有不同。 2.辞赋篇名。元袁桷作。见"七观帖"。
三危
[相关解释]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三江
[相关解释]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下土
[相关解释]
1.大地。 2.四方;天下。 3.指人间。 4.偏远的地方。 5.低洼之地。《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孔传"高者壤﹐下者垆。"一说﹐下等土地。孙星衍注引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1.大地。 2.四方;天下。 3.指人间。 4.偏远的地方。 5.低洼之地。《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孔传"高者壤﹐下者垆。"一说﹐下等土地。孙星衍注引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六体
[相关解释]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土贡
[相关解释]
1.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语出《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1.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语出《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埴坟
[相关解释]
1.《书.禹贡》"厥土赤埴坟。"孔传"土黏曰埴。"后以"埴坟"指轻粘土和壤土。
1.《书.禹贡》"厥土赤埴坟。"孔传"土黏曰埴。"后以"埴坟"指轻粘土和壤土。
夏书
[相关解释]
1.指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尚书》中《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共四篇,旧亦称《夏书》。近人多以《禹贡》为后人所作,《五子之歌》和《胤征》为伪《古文尚书》,《甘誓》可能本是《商书》的一部分。
1.指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尚书》中《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共四篇,旧亦称《夏书》。近人多以《禹贡》为后人所作,《五子之歌》和《胤征》为伪《古文尚书》,《甘誓》可能本是《商书》的一部分。
夭乔
[相关解释]
1.草木茁壮生长。语本《书.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孔传"少长曰夭;乔﹐高也。" 2.借指草木。 3.纵恣貌。
1.草木茁壮生长。语本《书.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孔传"少长曰夭;乔﹐高也。" 2.借指草木。 3.纵恣貌。
峄阳
[相关解释]
1.峄山的南坡。借指精美的琴。语本《书.禹贡》"峄阳孤桐。"
1.峄山的南坡。借指精美的琴。语本《书.禹贡》"峄阳孤桐。"
峄阳孤桐
[相关解释]
1.峄山南坡所生的特异梧桐,古代以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语出《书.禹贡》"羽畎夏翟,峄阳孤桐。"孔传"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1.峄山南坡所生的特异梧桐,古代以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语出《书.禹贡》"羽畎夏翟,峄阳孤桐。"孔传"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弱水
[相关解释]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
揆文奋武
[相关解释]
1.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1.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昆仑
[相关解释]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与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与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
水宗
[相关解释]
1.《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后因称海为"水宗"。
1.《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后因称海为"水宗"。
泗石
[相关解释]
1.出于泗水之滨的石头。可以作磬。语本《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孔传"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
1.出于泗水之滨的石头。可以作磬。语本《书.禹贡》"峄阳孤桐,泗滨浮磬。"孔传"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
海错
[相关解释]
1.《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孔传"错杂非一种"◇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1.《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孔传"错杂非一种"◇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灵壁石
[相关解释]
1.石名。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的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泗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1.石名。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的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泗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玑组
[相关解释]
1.珠串。《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孔传"玑,珠类,生于水;组,绶类。"一说文彩似玑的丝带。孙星衍疏"玑组玄纁,同为篚实,当非珠玑与组二物,证以徐州蠙珠,雍州琅玕,皆不入篚,疑组文似玑,故曰玑组,犹织贝之为锦文也。"
1.珠串。《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孔传"玑,珠类,生于水;组,绶类。"一说文彩似玑的丝带。孙星衍疏"玑组玄纁,同为篚实,当非珠玑与组二物,证以徐州蠙珠,雍州琅玕,皆不入篚,疑组文似玑,故曰玑组,犹织贝之为锦文也。"
瑶琨
[相关解释]
1.语出《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孔传"瑶﹑琨皆美玉。"后用以泛指美玉美石。 2.传说中的古地名。出产美酒。
1.语出《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孔传"瑶﹑琨皆美玉。"后用以泛指美玉美石。 2.传说中的古地名。出产美酒。
禹贡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尚┦椤は氖椤分械囊黄。作者不详。疑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全书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人文现象作了描述。是我国地理学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尚┦椤は氖椤分械囊黄。作者不详。疑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全书采用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人文现象作了描述。是我国地理学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维扬
[相关解释]
1.扬州的别称。《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1.扬州的别称。《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裂土分茅
[相关解释]
1.《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1.《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谓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裴秀(224-271)
[相关解释]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和司空等职。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他提出的制图六体”,是有关地图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制原则,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绘制地图的方法。
中国西晋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和司空等职。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他提出的制图六体”,是有关地图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制原则,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绘制地图的方法。
诸君
[相关解释]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郁夷
[相关解释]
1.亦作"郁铁"。 2.指嵎夷。《书.尧典》﹑《禹贡》作"嵎夷"。
1.亦作"郁铁"。 2.指嵎夷。《书.尧典》﹑《禹贡》作"嵎夷"。
锡贡
[相关解释]
1.谓待天子有令而后进贡。有别于常贡。《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孔颖达疏﹕"此物……须之有时﹐故待锡命乃贡﹐言不常也。"蔡沈集传引张氏曰﹕"必锡命乃贡者﹐供祭祀﹐燕宾客则诏之。"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于土贡﹐所从来已久。"一说为常贡。
1.谓待天子有令而后进贡。有别于常贡。《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孔颖达疏﹕"此物……须之有时﹐故待锡命乃贡﹐言不常也。"蔡沈集传引张氏曰﹕"必锡命乃贡者﹐供祭祀﹐燕宾客则诏之。"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于土贡﹐所从来已久。"一说为常贡。
阳雁
[相关解释]
1.亦作"阳雁"。 2.大雁。语本《书.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1.亦作"阳雁"。 2.大雁。语本《书.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陪尾
[相关解释]
1.古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孔传﹕"四山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洛经熊耳﹐伊经外方﹐淮出桐柏﹐经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上》作陪尾。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1.古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孔传﹕"四山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洛经熊耳﹐伊经外方﹐淮出桐柏﹐经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上》作陪尾。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