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称颂的内容。
带有称颂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大钱
[相关解释]
1.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有政绩◇征为将作大匠。将行,有五六父老各赍百钱以送,宠只受每人一枚大钱。见《后汉书.循吏传.刘宠》◇用为称颂官吏廉洁的典实。
1.东汉会稽太守刘宠,有政绩◇征为将作大匠。将行,有五六父老各赍百钱以送,宠只受每人一枚大钱。见《后汉书.循吏传.刘宠》◇用为称颂官吏廉洁的典实。
七佐
[相关解释]
1.辅佐商汤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或作庆诵◇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1.辅佐商汤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或作庆诵◇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七椀茶
[相关解释]
1.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言饮茶不须七碗即"通仙灵",极赞茶之妙用◇即以"七椀茶"作为称颂饮茶的典实。
1.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言饮茶不须七碗即"通仙灵",极赞茶之妙用◇即以"七椀茶"作为称颂饮茶的典实。
七百
[相关解释]
1.《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1.《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不迭
[相关解释]
①不及;来不及忙回礼不迭。②不停称颂不迭。
①不及;来不及忙回礼不迭。②不停称颂不迭。
东风入律
[相关解释]
1.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1.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两岐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1.亦作"两歧"。 2.分为两支。 3.指两个分岔。 4.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5.借指麦子。 6.指特异之禾稼。 7.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
丹聪
[相关解释]
1.犹圣聪,圣听。臣下称颂帝后英明之词。
1.犹圣聪,圣听。臣下称颂帝后英明之词。
乐职
[相关解释]
1.乐于职守。 2.诗篇名『王褒《四子讲德论》"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1.乐于职守。 2.诗篇名『王褒《四子讲德论》"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二十四考中书令
[相关解释]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云麾
[相关解释]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五绔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裦"。 2.《后汉书.廉范传》"﹝范﹞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以"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1.亦作"五裦"。 2.《后汉书.廉范传》"﹝范﹞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以"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五裦謡
[相关解释]
1.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1.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仁圣
[相关解释]
1.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 2.对皇帝的尊称。
1.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称颂帝王的套词。 2.对皇帝的尊称。
从公歌
[相关解释]
1.指《诗.鲁颂.泮水》。因诗中有"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句,故称。诗颂鲁僖公之贤,后有以称颂朝廷者。
1.指《诗.鲁颂.泮水》。因诗中有"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句,故称。诗颂鲁僖公之贤,后有以称颂朝廷者。
传颂
[相关解释]
1.指被传扬称颂之事。 2.传扬歌颂。
1.指被传扬称颂之事。 2.传扬歌颂。
儿童竹马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1.《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公声
[相关解释]
1.谓共同称颂。
1.谓共同称颂。
六符
[相关解释]
1.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1.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冲裕
[相关解释]
1.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茂德渊冲,天姿玉裕。"本谓道德深厚,姿容温润◇以"冲裕"称颂人君的美好仪容。
1.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茂德渊冲,天姿玉裕。"本谓道德深厚,姿容温润◇以"冲裕"称颂人君的美好仪容。
凤翔
[相关解释]
1.凤凰飞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2)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文选.张衡》"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文选.曹冏》"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又《谢杋》"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选.傅咸》"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李善注"其龙飞﹑凤
1.凤凰飞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2)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文选.张衡》"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文选.曹冏》"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又《谢杋》"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选.傅咸》"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李善注"其龙飞﹑凤
击壤鼓腹
[相关解释]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1.《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击贼笏
[相关解释]
1.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1.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功德无量
[相关解释]
1.原为佛教语◇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1.原为佛教语◇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
十六才子
[相关解释]
1.古史相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
1.古史相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
单父琴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治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1.汉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治单父。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叡德
[相关解释]
1.圣明之德。古代多用以称颂帝王。
1.圣明之德。古代多用以称颂帝王。
口碑
[相关解释]
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载道ㄧ~甚佳。
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载道ㄧ~甚佳。
古调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乐调。 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3.见"古调诗"。
1.古代的乐调。 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3.见"古调诗"。
吐凤
[相关解释]
1.《西京杂记》卷二"雄(扬雄)着《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1.《西京杂记》卷二"雄(扬雄)着《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咏沼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攸……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以"咏沼"为称颂官吏与民同乐﹑为政不烦之典。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攸……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以"咏沼"为称颂官吏与民同乐﹑为政不烦之典。
咸若
[相关解释]
1.《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后以"咸若"称颂帝王之教化。谓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
1.《书.皋陶谟》"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后以"咸若"称颂帝王之教化。谓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
嘉肥
[相关解释]
1.旧时称颂隐遁之词。
1.旧时称颂隐遁之词。
囊萤映雪
[相关解释]
借助装在袋里的萤火虫或积雪反射的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古人囊萤映雪苦读的事例为后代所称颂。参见囊萤”、映雪囊萤”(842页)。
借助装在袋里的萤火虫或积雪反射的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古人囊萤映雪苦读的事例为后代所称颂。参见囊萤”、映雪囊萤”(842页)。
回戈
[相关解释]
1.掉转兵戈;回师。多用以称颂王师赫赫之威。 2.犹倒戈。
1.掉转兵戈;回师。多用以称颂王师赫赫之威。 2.犹倒戈。
圣作
[相关解释]
1.语本《易.干》"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
1.语本《易.干》"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
圣善
[相关解释]
1.聪明贤良。 2.专用以称颂母德。 3.父母的代称。
1.聪明贤良。 2.专用以称颂母德。 3.父母的代称。
圣明
[相关解释]
睿圣英明。封建时代常用为称颂帝王之辞,因也用作帝王的代称吾皇圣明|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睿圣英明。封建时代常用为称颂帝王之辞,因也用作帝王的代称吾皇圣明|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圣武
[相关解释]
1.圣明英武。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1.圣明英武。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圣治
[相关解释]
1.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1.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圣淑
[相关解释]
1.圣善。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皇帝与皇后。
1.圣善。旧时称颂帝王之词。 2.指皇帝与皇后。
圣神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亦借指皇帝。 2.泛称古代的圣人。 3.太平天国称上帝为"圣神"。
1.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亦借指皇帝。 2.泛称古代的圣人。 3.太平天国称上帝为"圣神"。
圣神文武
[相关解释]
1.《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以"圣神文武"为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1.《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以"圣神文武"为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圣谟
[相关解释]
1.语出《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2.犹圣训。 3.犹圣旨。
1.语出《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2.犹圣训。 3.犹圣旨。
圣辉
[相关解释]
1.圣德的光辉。多为称颂帝王之词。
1.圣德的光辉。多为称颂帝王之词。
坐棠
[相关解释]
1.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见《诗.召南.甘棠》﹑汉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
1.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见《诗.召南.甘棠》﹑汉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
坤仪
[相关解释]
1.大地。 2.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仪"。 3.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
1.大地。 2.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仪"。 3.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
垂衣裳
[相关解释]
1.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1.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天下母
[相关解释]
1.万物的始源。 2.全国的母仪。称颂皇后之词。
1.万物的始源。 2.全国的母仪。称颂皇后之词。
天功
[相关解释]
1.谓天的职任。 2.天的功绩。 3.古以帝王为天子﹐因用以称颂帝王的功业。 4.自然的功绩。 5.指天时的作用。 6.谓自然形成的工巧。
1.谓天的职任。 2.天的功绩。 3.古以帝王为天子﹐因用以称颂帝王的功业。 4.自然的功绩。 5.指天时的作用。 6.谓自然形成的工巧。
奬叹
[相关解释]
1.称颂﹐赞叹。
1.称颂﹐赞叹。
宵衣
[相关解释]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寿比南山
[相关解释]
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后用来称颂人长寿。
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后用来称颂人长寿。
封鲊
[相关解释]
1.亦作"封?"。 2.《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刘孝标注"按(三国)吴司徒孟宗为雷池监,以?饷母﹐母不受。非侃也。疑后人因孟假为此说。"后因以"封鲊"或"封?"为称颂贤母之词。
1.亦作"封?"。 2.《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刘孝标注"按(三国)吴司徒孟宗为雷池监,以?饷母﹐母不受。非侃也。疑后人因孟假为此说。"后因以"封鲊"或"封?"为称颂贤母之词。
尊名
[相关解释]
1.崇高的声名。 2.指帝号。 3.谓称颂其声誉。 4.犹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
1.崇高的声名。 2.指帝号。 3.谓称颂其声誉。 4.犹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
尧天
[相关解释]
1.《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1.《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岳降
[相关解释]
1.亦作"岳降"。 2.《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郑玄笺"﹝四岳﹞德当岳神之意而福兴,其子孙历虞夏商,世有国土,周之甫也,申也﹑齐也﹑许也,皆其苗胄。"后遂以"岳降"称颂诞生或诞辰。
1.亦作"岳降"。 2.《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郑玄笺"﹝四岳﹞德当岳神之意而福兴,其子孙历虞夏商,世有国土,周之甫也,申也﹑齐也﹑许也,皆其苗胄。"后遂以"岳降"称颂诞生或诞辰。
巷哭
[相关解释]
1.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1.在里巷中聚哭。旧时常用作称颂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庞统骥
[相关解释]
1.《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后因以"庞统骥"为称颂治世之才的典实。
1.《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后因以"庞统骥"为称颂治世之才的典实。
康哉
[相关解释]
1.《书.益稷》"﹝皋陶﹞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1.《书.益稷》"﹝皋陶﹞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德高望重
[相关解释]
品德高尚,声望卓著。多用以称颂年高资深的人老校长德高望重,深得师生的爱戴。
品德高尚,声望卓著。多用以称颂年高资深的人老校长德高望重,深得师生的爱戴。
恩鱼
[相关解释]
1.《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絶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1.《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絶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懿徽
[相关解释]
1.美善。用以称颂妇德。
1.美善。用以称颂妇德。
扬誉
[相关解释]
1.称颂赞美。
1.称颂赞美。
文思
[相关解释]
1.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 2.犹文才。 3.文章的意境或思想。 4.作文的思路。
1.指才智与道德。古代专用以称颂帝王。 2.犹文才。 3.文章的意境或思想。 4.作文的思路。
文母
[相关解释]
1.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1.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文翁
[相关解释]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1.汉庐江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蜀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
时和年丰
[相关解释]
1.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
1.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
明时
[相关解释]
1.阐明天时的变化。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1.阐明天时的变化。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昴精
[相关解释]
1.昴宿的精灵。用以称颂显贵。
1.昴宿的精灵。用以称颂显贵。
昴降
[相关解释]
1.《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1.《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有口皆碑
[相关解释]
1.比喻人人称颂。碑﹐指功德碑。语本《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1.比喻人人称颂。碑﹐指功德碑。语本《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李下无蹊
[相关解释]
1.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时借李(李树)﹑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谚以称颂李至远﹑李乿为人正直,秉公选举,无人敢走私门。
1.古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谓桃李成熟,人不期而至,树下自然踏成蹊径。唐时借李(李树)﹑李(李姓)同字,反用此古谚以称颂李至远﹑李乿为人正直,秉公选举,无人敢走私门。
杏林
[相关解释]
1.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2.杏树林。
1.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2.杏树林。
来暮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叔度,廉范字◇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1.《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褲。'"叔度,廉范字◇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林下风气
[相关解释]
1.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
1.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
柔明
[相关解释]
1.柔顺而聪明。古代称颂妇德。 2.犹明亮。
1.柔顺而聪明。古代称颂妇德。 2.犹明亮。
栖粮
[相关解释]
1.《淮南子.缪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1.《淮南子.缪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横汾
[相关解释]
1.据《汉武故事》,汉武帝尝巡幸河东郡,在汾水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1.据《汉武故事》,汉武帝尝巡幸河东郡,在汾水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因以"横汾"为典,用以称颂皇帝或其作品。
檀公肉
[相关解释]
1.晋陶渊明晩年贫病交加,冻馁偃卧,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陶麾而去之,表示耿介不苟取的高尚品德◇用为称颂陶渊明之典。
1.晋陶渊明晩年贫病交加,冻馁偃卧,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陶麾而去之,表示耿介不苟取的高尚品德◇用为称颂陶渊明之典。
欧母
[相关解释]
1.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殴阳修《泷冈阡表》◇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1.宋欧阳修早岁丧父﹐母郑氏督教甚严﹐家贫无纸笔﹐尝以荻画地教子。事见殴阳修《泷冈阡表》◇因以"欧母"为称颂贤母之词。
汤鼎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
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
治谱
[相关解释]
1.《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1.《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淇奥
[相关解释]
1.亦作"淇澳"。 2.淇水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緑竹猗猗。"毛传"奥﹐隈也。"晋左思《魏都赋》"南瞻淇澳﹐则緑竹纯茂。"《宋书.谢灵运传》"蔑上林与淇澳﹐验东南之所遗。"明张景《飞丸记.发迹锄强》"淇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簀箉岫。"一说﹐为二水名。 3.《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
1.亦作"淇澳"。 2.淇水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緑竹猗猗。"毛传"奥﹐隈也。"晋左思《魏都赋》"南瞻淇澳﹐则緑竹纯茂。"《宋书.谢灵运传》"蔑上林与淇澳﹐验东南之所遗。"明张景《飞丸记.发迹锄强》"淇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簀箉岫。"一说﹐为二水名。 3.《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
清真教
[相关解释]
1.即伊斯兰教。明清时,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以称颂该教崇奉的真主,故名。
1.即伊斯兰教。明清时,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以称颂该教崇奉的真主,故名。
渊听
[相关解释]
1.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1.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渊衷
[相关解释]
1.渊深的胸怀。多用来称颂皇帝。
1.渊深的胸怀。多用来称颂皇帝。
爱树
[相关解释]
1.推爱及树。用以称颂好官的德政。语本《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1.推爱及树。用以称颂好官的德政。语本《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爱棠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十四年》"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杜预注"召公奭听讼,舍于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1.《左传.襄公十四年》"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杜预注"召公奭听讼,舍于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瑶衣
[相关解释]
1.仙人的衣服。 2.犹玉衣。指皇后的正服。相传魏明帝母甄皇后幼时,每寝寐,仿佛见有人持玉衣覆其上。事见《三国志·魏志》本传裴松之注引《魏书》◇用为称颂贤后之典。
1.仙人的衣服。 2.犹玉衣。指皇后的正服。相传魏明帝母甄皇后幼时,每寝寐,仿佛见有人持玉衣覆其上。事见《三国志·魏志》本传裴松之注引《魏书》◇用为称颂贤后之典。
甘棠
[相关解释]
1.木名。即棠梨。 2.《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1.木名。即棠梨。 2.《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畏后生
[相关解释]
1.《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何晏集解"后生,谓年少。"后用作称颂青少年之典。
1.《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何晏集解"后生,谓年少。"后用作称颂青少年之典。
留侯
[相关解释]
1.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1.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百花王
[相关解释]
1.百花之王。多用以对名花的称颂。
1.百花之王。多用以对名花的称颂。
神武
[相关解释]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睿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2.唐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 3.即神武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门名。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睿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2.唐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 3.即神武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门名。
神衷
[相关解释]
1.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1.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祥鳣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以"祥鳣"为称颂杨姓仕官人家之典。
1.《后汉书.杨震传》"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以"祥鳣"为称颂杨姓仕官人家之典。
秦镜
[相关解释]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称功颂德
[相关解释]
1.称颂功德。
1.称颂功德。
称绩
[相关解释]
1.可称颂的政绩。
1.可称颂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