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纪传的内容。
带有纪传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体 [相关解释]
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 2.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三君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 4.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乐志 [相关解释]
1.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记》有《乐书》,《晋书》﹑《宋书》﹑《南齐书》等有《乐志》,《隋书》﹑《旧唐书》有《音乐志》,《汉书》﹑《新唐书》﹑《元史》则与礼合并为《礼乐志》。
二十四史 [相关解释]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传记 [相关解释]
1.经书的注释。 2.泛指记载的文字。 3.文体名。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伪史 [相关解释]
1.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纪传录》列有"伪史"一类。
偏记 [相关解释]
1.亦作"偏纪"。唐刘知几谓史书除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十流。其一为偏纪,是记近事的短篇,如汉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等。见《史通.杂述》。 2.犹最忆。
六家 [相关解释]
1.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吴韦昭﹑三国魏王肃﹑三国吴虞翻﹑三国魏刘劭﹑隋刘炫﹑南朝齐陆澄。
刑法志 [相关解释]
1.旧时纪传体断代史中以综述刑法为内容的篇目『代班固的《汉书》首创这种体制,后来各代史书多数沿用。或称《刑罚志》﹑《刑志》。
列传(-zhuàn) [相关解释]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史体 [相关解释]
1.史书的编写体裁。我国过去的史书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种体裁。
史记 [相关解释]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噶当派 [相关解释]
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摩尼教 [相关解释]
旧译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主要经典为《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赞愿经》等。宣传善恶二元论,善人死后可获幸福,恶人则须堕入地狱。曾传布于北非、南欧与亚洲一些国家,公元7世纪后渐衰亡。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曾被严禁,元明以后渐融入其他教派。
文艺 [相关解释]
1.亦作"文蓺"。 2.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 3.指文学创作。 4.官名。即唐代所置之文学。 5.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 6.文学与艺术。
本纪 [相关解释]
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一般按年月编排重要史实,列在全书的前面,对全书起总纲的作用。
杂传 [相关解释]
1.古代史籍纪传之一种。因名目众多﹐且时杂虚妄之说﹐故别为一类﹐以区别于正史之纪传。 2.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为杂传。
杂史 [相关解释]
1.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正史 [相关解释]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考订历史。
纪传 [相关解释]
1.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与列传。 2.指纪传体史书体裁。 3.指纪传体史书。
艺文志 [相关解释]
1.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首着《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学者对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金﹑元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
轶事遗闻 [相关解释]
1.世人不大知道的事纪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郑樵(1104-1162) [相关解释]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项羽本纪 [相关解释]
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文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从起兵反秦、分封称霸到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一生经历。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饕餮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 3.特指贪食者。 4.比喻贪婪;贪残。 5.贪婪地吞食。 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 7.复姓。南朝梁世祖赐武陵王纪姓饕餮氏。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