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罪的内容。
带有罪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人作罪一人当 [相关解释]
1.见"一身做事一身当"。
一卒之令 [相关解释]
1.秦末,刘邦率兵攻入秦都咸阳,废除秦严刑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死罪只有一条,后来称之为"一卒之令"。
一岁载赦 [相关解释]
1.亦作"一岁再赦"。 2.一年之中再次赦罪。谓赦免过滥。
一殿 [相关解释]
1.一座殿堂。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奏言'考察令公清独着,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3.满殿。
一种云 [相关解释]
散文诗。瞿秋白作。1931年发表。描写天空被乌云遮盖,日月无光,当彩虹出现时,雷电打开了层层乌云,太阳重新照耀大地。作品以象征手法,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阶级统治的罪恶,歌颂中国人民的斗争,并展现中国的灿烂前景。
一负 [相关解释]
1.北齐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隋时规定九品以上犯罪可以赎铜,每一斤为一负。
一身做事一身当 [相关解释]
1.俗谚。谓自己做事(有时指犯罪),自己承担责任。
万恶 [相关解释]
1.各种罪恶;罪恶多端。
万死 [相关解释]
1.死一万次。形容罪重当死或冒生命危险。
三不孝 [相关解释]
1.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斋。"
三刺 [相关解释]
1.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2.指三次察讯。 3.谓击刺三次。
三危 [相关解释]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三官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三宥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
三居 [相关解释]
1.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三死 [相关解释]
1.三种死罪。 2.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
三流 [相关解释]
1.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轻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三淫 [相关解释]
1.三种罪过。
三王 [相关解释]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
三班六房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三章 [相关解释]
1.三条法律『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三逆 [相关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风十愆 [相关解释]
1.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上罪 [相关解释]
1.重罪。
下罪 [相关解释]
1.轻罪。
下车泣罪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不伏烧埋 [相关解释]
1.不服罪;不认错。 2.不听劝解。
不孥 [相关解释]
1.亦作"不帑"。 2.不惩罚罪人的妻子儿女。
不敬 [相关解释]
1.怠慢;无礼。 2.汉代罪名之一。
不治 [相关解释]
1.不能治理。 2.不追究,不治罪。 3.不修整。 4.不医治。 5.指无法治好。 6.不研究。
不起诉 [相关解释]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作出的决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桅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行为的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不辜 [相关解释]
1.无罪。 2.指无罪之人。 3.不必,不一定。
专赦 [相关解释]
1.特予赦罪。
世券 [相关解释]
1.犹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业冤 [相关解释]
1.犹言冤家。称似恨而实爱的人。 2.罪业冤仇。
业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罪恶的尘世。
业尸骸 [相关解释]
1.罪孽的尸骨。常用于自怨自詈。
业彻 [相关解释]
1.谓罪孽深重。
业心 [相关解释]
1.谓罪孽之心。多指男女情私的念头。
业根 [相关解释]
1.谓罪恶之根。 2.詈词。犹孽种。
业海风 [相关解释]
1.业海之风。比喻世间种种罪恶行为。
业火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 2.怒火。
业窠团 [相关解释]
1.谓罪孽之渊。指情爱﹑情欲之事。
业身躯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罪孽之身。
业重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罪孽深重。
业障 [相关解释]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业。也用作骂人的话业障未除,难成正果|丢下这两个业障在这里,谁来管他们。
东窗事发 [相关解释]
传说宋朝秦桧在他家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地藏王(神名)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见于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里说,秦桧死后他老婆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带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相关解释]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6日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共二编十三章一百九十二条。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共二编十五章和附则,四百五十二条。第一编总则,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等;第二编分则,规定桅国家安全罪,桅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桅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相关解释]
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101号。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万平方米。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陈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声讨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江青、张春桥等的干扰破坏,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在中央领导机构中得到加强。
中罪 [相关解释]
1.介于轻罪与重罪之间的罪行。 2.指犯中罪的人。
中谢 [相关解释]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3.古代臣子上谢表,例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一类的套语,表示谦恭◇人编印文集往往从略,而旁注"中谢"二字。
丹槛折 [相关解释]
1.《汉书.朱云传》"上(汉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后用为臣子犯死直谏的典实。
主文谲谏 [相关解释]
1.《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郑玄笺"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谓通过合乐的诗歌,以寓规劝之意◇泛称婉词规劝。
主犯 [相关解释]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在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几个。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按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丽罪 [相关解释]
1.被定罪。丽,通"罹"。
举正 [相关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义钱 [相关解释]
1.赎罪金。
乌台旧案 [相关解释]
1.宋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因以"乌台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乏军兴 [相关解释]
1.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征集物资叫"兴"。
九伐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 2.泛指征伐。
习读 [相关解释]
1.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注"读谓经,传谓训诂。"
乡愿 [相关解释]
乡中外表谨慎厚道,实际上同流合污的伪善之人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
买免 [相关解释]
1.花钱赎罪或免去役使。
买卖 [相关解释]
①买进卖出;贩卖转相买卖|买卖外币。②生意合伙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③泛指职业,行当做这种看人脸色的买卖太可悲|会计是得罪人的买卖。
买命 [相关解释]
1.用钱财换取性命。多指以贿赂求得免去死罪。
买死 [相关解释]
1.谓从死罪中赎出。
买爵 [相关解释]
1.汉制,平民可以用钱财买得爵位或用买得某种爵位的钱财赎罪。
买认 [相关解释]
1.出钱买嘱他人认罪。
争死 [相关解释]
1.争抵死罪。 2.临死挣扎。
云阳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五不取 [相关解释]
1.亦作"五不娶"。 2.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王聘珍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喑﹑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相关解释]
散文。叶圣陶作。写于五卅”惨案发生的次日。通过在老闸捕房的所闻所见,控诉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歌颂了爱国群众的斗争意志。全文运用比喻、象征、描摹等多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流 [相关解释]
1.谓对犯五刑之罪者从宽处理,施以流放之罚。
五罚 [相关解释]
1.对罪不当五刑者处以相应的五种赎金,称为五罚。凡不足墨刑者罚百锾;依次鼻,二百锾;剕,五百锾;宫,六百锾;大辟,千锾。
五罪 [相关解释]
1.五种过失或罪恶。
五辞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词"。 2.谓诉讼时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孔颖达疏"凡断狱者,必令囚之与证,两皆来至,囚证具备,取其言语……乃据辞定罪,与众狱官共听其辞,观其犯状,斟酌入罪,或入墨﹑劓,或入宫剕。"一说,犹言五听。孙星衍疏"五辞,即五听也。《周礼.小司寇》职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五过 [相关解释]
1.古代刑法规定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 2.五种过失。
五逆罪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五鼎烹 [相关解释]
1.亦作"五鼎亨"。 2.古代的一种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
亡从 [相关解释]
1.谓不准放跑罪犯。从,通"纵"。
亡秦三户 [相关解释]
1.《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亡虏 [相关解释]
1.逃亡的罪人。
亡辜 [相关解释]
1.无罪。亦指没有罪的人。
交代 [相关解释]
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工作。②嘱咐他一再~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政策 ㄧ~问题。也作交待。
京报 [相关解释]
①古代对邸报的一种称谓。②1918年10月由邵飘萍在北京创办。因支持群众爱国运动,两次被查封,邵也被军阀政府以宣传赤化”罪杀害。1928年6月在邵妻汤修慧主持下恢复出版,1937年7月终刊。该报副刊《莽原》(鲁迅主编)等很有影响。
人权宣言 [相关解释]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由序言和十七条组成。规定人生来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的权利;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罪推定原则;分权原则等。这些规定在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从坐 [相关解释]
1.犹连坐。因别人犯罪牵连而受处罚。
从流 [相关解释]
1.随着水流;顺着水流。 2.引申为随顺俗流。 3.见"从谏如流"。 4.按流放之罪处理。
以刑致刑 [相关解释]
1.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以大恶细 [相关解释]
1.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以羊易牛 [相关解释]
1.《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盼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伏愆 [相关解释]
1.认罪。
伏法 [相关解释]
(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
伏辜 [相关解释]
1.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伐罪吊人 [相关解释]
1.见"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 [相关解释]
1.谓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众匿 [相关解释]
1.各种罪恶。匿﹐"慝"的古字。
众恶 [相关解释]
1.指各种罪恶。
会任 [相关解释]
1.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会,通"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