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6 查到相关而下的内容。
带有而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相关解释]
1.《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上不属天,谓非星辰之类;下不着地,谓非草木之类◇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1.《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上不属天,谓非星辰之类;下不着地,谓非草木之类◇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下行
[相关解释]
1.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字在改为横写横排以前,书写和印刷都是从上到下的,故称"下行"。 2.公文从上级发往下级。 3.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 4.指声音从高到低。
1.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字在改为横写横排以前,书写和印刷都是从上到下的,故称"下行"。 2.公文从上级发往下级。 3.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 4.指声音从高到低。
东坑
[相关解释]
1.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轪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颜师古注"坑,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东海。见《文选》李善注引如淳说。
1.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轪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颜师古注"坑,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东海。见《文选》李善注引如淳说。
东巴文
[相关解释]
纳西族曾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经师以此文字写经,故名。创制于公元7世纪或11世纪。约有一千字。字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服从图画需要,用大量字组表达文意。
纳西族曾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经师以此文字写经,故名。创制于公元7世纪或11世纪。约有一千字。字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服从图画需要,用大量字组表达文意。
从善如流
[相关解释]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听从好的意见,像水顺流而下那样迅速和自然他好学不倦,从善如流,因而造诣很深。
从天而下
[相关解释]
1.比喻意想不到,突如其来。偶亦指好事之遽降。
1.比喻意想不到,突如其来。偶亦指好事之遽降。
从天而降
[相关解释]
1.见"从天而下"。
1.见"从天而下"。
以下
[相关解释]
1.表示位置﹑品第﹑级别﹑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 2.表示时代在后的,犹言以后,以来。 3.犹而下。以,而,连词。 4.指身份或地位低下。 5.指后面的话或文字。
1.表示位置﹑品第﹑级别﹑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 2.表示时代在后的,犹言以后,以来。 3.犹而下。以,而,连词。 4.指身份或地位低下。 5.指后面的话或文字。
伤弓之鸟
[相关解释]
1.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1.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倾泻
[相关解释]
水极快地涌流而下瀑布倾泻而下|湍流倾泻,沙石随走。
水极快地涌流而下瀑布倾泻而下|湍流倾泻,沙石随走。
假龙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假龙"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事物。 2.直龙图阁的别称。直龙图阁,即直阁,为宋代官名。
1.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假龙"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事物。 2.直龙图阁的别称。直龙图阁,即直阁,为宋代官名。
南北书派
[相关解释]
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南方与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书法派别。宋代赵孟坚《论书》有晋宋而下,分而南北”之语,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实即以帖学为南派,以碑学为北派。但其说与书法史并不很符合。
告天子
[相关解释]
1.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华北一带及长江中下游,冬达福建和广东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1.鸟名。即云雀。春日常于田野﹑山坡且飞且鸣,直上云霄,又复敛声而下,迅速隐入草丛。鸣声嘹亮且多变化,故又称叫天子。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东北,迁徙时见于华北一带及长江中下游,冬达福建和广东北部。参阅《三才图会.告天子》。
哀痛诏
[相关解释]
1.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1.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天井
[相关解释]
1.古代军事上称四周为山﹐中间低洼的地形。 2.即承尘﹐藻井。屋顶梁栋间架木板为方形如井者。 3.星名。即井宿。 4.古代一种军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敌地道为井﹐称天井。 5.院子;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1.古代军事上称四周为山﹐中间低洼的地形。 2.即承尘﹐藻井。屋顶梁栋间架木板为方形如井者。 3.星名。即井宿。 4.古代一种军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敌地道为井﹐称天井。 5.院子;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天府之国
[相关解释]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后专用以美称四川。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奔泻
[相关解释]
(水流)向低处急速地流瀑布~而下。
(水流)向低处急速地流瀑布~而下。
宰桑
[相关解释]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1.明代蒙古官号。从元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达延汗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卫拉特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小支
[相关解释]
1.即胡﹐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
1.即胡﹐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
山洪
[相关解释]
1.因积雪融化或大雨之后,自山上突然奔泻而下的大水。
1.因积雪融化或大雨之后,自山上突然奔泻而下的大水。
岷峨
[相关解释]
1.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2.特指峨眉山。以其在岷山之南,故称。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宋苏轼《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清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一说岷为青城山;峨为峨眉山。
1.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2.特指峨眉山。以其在岷山之南,故称。唐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回首岷峨半天黑,传觞接膝何由得。"宋苏轼《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清姚鼐《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一说岷为青城山;峨为峨眉山。
左降
[相关解释]
1.由左面台阶而下。 2.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
1.由左面台阶而下。 2.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
形下
[相关解释]
1.见"形而下"。
1.见"形而下"。
形而下
[相关解释]
1.亦省作"形下"。 2."形而上"的对称。实在﹐具体。参见"形而上"。
1.亦省作"形下"。 2."形而上"的对称。实在﹐具体。参见"形而上"。
形而下学
[相关解释]
1.旧指自然科学。参见"形而上学"。
1.旧指自然科学。参见"形而上学"。
悬注
[相关解释]
1.倾流而下;从高处下注。
1.倾流而下;从高处下注。
悬涛
[相关解释]
1.飞湍而下的急流。
1.飞湍而下的急流。
悬缒
[相关解释]
1.从高处缘绳索而下。 2.牵念。
1.从高处缘绳索而下。 2.牵念。
授室
[相关解释]
1.本谓把家事交给新妇。语本《礼记.郊特牲》"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孔颖达疏"舅姑从宾阶而下,妇从主阶而降,是示授室与妇之义也。"后以"授室"指娶妻。
1.本谓把家事交给新妇。语本《礼记.郊特牲》"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孔颖达疏"舅姑从宾阶而下,妇从主阶而降,是示授室与妇之义也。"后以"授室"指娶妻。
斜脚雨
[相关解释]
1.倾斜而下的雨。
1.倾斜而下的雨。
无穷门
[相关解释]
1.古代道家所称通往至道境界的门径。语本《庄子.在宥》"﹝广成子﹞曰'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1.古代道家所称通往至道境界的门径。语本《庄子.在宥》"﹝广成子﹞曰'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曼鬰
[相关解释]
1.有光泽而下垂的鬓发。
1.有光泽而下垂的鬓发。
棼轮
[相关解释]
1.即焚轮。自上而下的暴风。
1.即焚轮。自上而下的暴风。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关解释]
1.谓处于中等状态。语出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1.谓处于中等状态。语出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治达
[相关解释]
1.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郑玄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1.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郑玄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沿泝
[相关解释]
1.亦作"?泝"。亦作"沿溯"。亦作"沿遡"。 2.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 3.引申为泛舟。 4.沿流而下。 5.沿袭追溯。
1.亦作"?泝"。亦作"沿溯"。亦作"沿遡"。 2.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 3.引申为泛舟。 4.沿流而下。 5.沿袭追溯。
沿波
[相关解释]
1.亦作"?波"。 2.顺着水流。亦指顺流而下的水波。 3.比喻承袭过去的事物。
1.亦作"?波"。 2.顺着水流。亦指顺流而下的水波。 3.比喻承袭过去的事物。
沿洄
[相关解释]
1.亦作"?洄"。 2.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3.引申为徘徊。
1.亦作"?洄"。 2.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3.引申为徘徊。
沿流
[相关解释]
1.谓顺流而下。 2.沿袭流传。
1.谓顺流而下。 2.沿袭流传。
泝游
[相关解释]
1.顺流而下。
1.顺流而下。
注坡
[相关解释]
1.谓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1.谓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洄沿
[相关解释]
1.谓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
1.谓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
洙泗
[相关解释]
1.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1.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礼记.檀弓上》"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
流觞曲水
[相关解释]
1.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1.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浮觞
[相关解释]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 2.指饮酒。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 2.指饮酒。
漏壶
[相关解释]
古代计时仪器。构造为底部有一小孔的桶形容器。内插标竿,称为箭,箭下端有木托,浮在水面上。容器内的水从小孔漏出,箭随水面而下降。根据箭竿上时刻线的指示,便知当时时间。另有一种受水型漏壶,容器底部无孔,而是接受水滴流入,箭竿上浮指示时间。
古代计时仪器。构造为底部有一小孔的桶形容器。内插标竿,称为箭,箭下端有木托,浮在水面上。容器内的水从小孔漏出,箭随水面而下降。根据箭竿上时刻线的指示,便知当时时间。另有一种受水型漏壶,容器底部无孔,而是接受水滴流入,箭竿上浮指示时间。
潨泻
[相关解释]
1.水疾流而下。
1.水疾流而下。
燕尾服
[相关解释]
1.十八﹑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男式黑色晩礼服。前襟较短,后襟较长而下端开叉如燕尾,故名。
1.十八﹑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男式黑色晩礼服。前襟较短,后襟较长而下端开叉如燕尾,故名。
犗饵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錮没而下,鹜扬而奋鬵,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1.《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錮没而下,鹜扬而奋鬵,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猗兰
[相关解释]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 3.喻情操高洁之士。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 3.喻情操高洁之士。
甘雨随车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十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因以"甘雨随车"喻德政广被。
1.《太平御览》卷十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因以"甘雨随车"喻德政广被。
盲棋
[相关解释]
1.喻指围棋对局时随手应的子。 2.指眼睛不看棋盘而下的象棋。下这种棋的人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1.喻指围棋对局时随手应的子。 2.指眼睛不看棋盘而下的象棋。下这种棋的人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破竹
[相关解释]
1.劈竹子。喻循势而下,顺利无阻。 2.喻迅速破亡的形势。
1.劈竹子。喻循势而下,顺利无阻。 2.喻迅速破亡的形势。
纚纚
[相关解释]
1.长而下垂貌。 2.引申为连绵不断。 3.亦作"纚縰"。犹縰縰。纷纭貌。
1.长而下垂貌。 2.引申为连绵不断。 3.亦作"纚縰"。犹縰縰。纷纭貌。
续麻
[相关解释]
1."顶真续麻"的简称。古时酒令﹑诗﹑词﹑曲中的一种修辞格式。前句末字即作为后句首字,递接而下。
1."顶真续麻"的简称。古时酒令﹑诗﹑词﹑曲中的一种修辞格式。前句末字即作为后句首字,递接而下。
绳坠
[相关解释]
1.谓以绳系之而下坠。指缒城而下。
1.谓以绳系之而下坠。指缒城而下。
缒城
[相关解释]
1.由城上缘索而下。
1.由城上缘索而下。
老伧
[相关解释]
1.詈词。谓粗野之人。 2.无赖相呼之称。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自镇江而下,浙闽沿海之地,无赖相呼曰老伧。"
1.詈词。谓粗野之人。 2.无赖相呼之称。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自镇江而下,浙闽沿海之地,无赖相呼曰老伧。"
而下
[相关解释]
1.以下。
1.以下。
肉飞仙
[相关解释]
1.称善于攀高﹐能凌空而下﹑矫捷如飞的人。
1.称善于攀高﹐能凌空而下﹑矫捷如飞的人。
臆断
[相关解释]
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2.主观地判断。
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2.主观地判断。
自郐而下
[相关解释]
1.见"自郐以下"。
1.见"自郐以下"。
舟中敌国
[相关解释]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1.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若若
[相关解释]
1.长而下垂的样子。 2.众多的样子。 3.每每,常常。
1.长而下垂的样子。 2.众多的样子。 3.每每,常常。
蓬间雀
[相关解释]
1.《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原指生活在蓬蒿间目光短浅的小雀,后用以喻渺小无知的人。
1.《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原指生活在蓬蒿间目光短浅的小雀,后用以喻渺小无知的人。
请隧
[相关解释]
1.请求隧葬。隧葬﹐天子的葬礼。《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杜预注﹕"阙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杨伯峻注﹕"请隧者﹐晋文请天子允许于其死后得以天子礼葬己耳。"后以指图谋统治天下。
1.请求隧葬。隧葬﹐天子的葬礼。《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杜预注﹕"阙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杨伯峻注﹕"请隧者﹐晋文请天子允许于其死后得以天子礼葬己耳。"后以指图谋统治天下。
谷帘
[相关解释]
1.指庐山康王谷瀑布。其状如帘,故名。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载康王谷"有水帘飞泉,破岩而下者二三十派,其高不可计,其广七十余尺。陆鸿渐《茶经》第其水为天下第一"。 2.泛指如帘状的水流。
1.指庐山康王谷瀑布。其状如帘,故名。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载康王谷"有水帘飞泉,破岩而下者二三十派,其高不可计,其广七十余尺。陆鸿渐《茶经》第其水为天下第一"。 2.泛指如帘状的水流。
赤脚仙人
[相关解释]
1.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姓李。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一载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按,宋代统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会。亦称"赤脚大仙"。
1.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姓李。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一载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按,宋代统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会。亦称"赤脚大仙"。
路叟之忧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后以"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
1.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后以"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
辘轳体
[相关解释]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周瘦鹃《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周瘦鹃《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
运舟
[相关解释]
1.犹行船。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姜亮夫校注"运,运之使行也。"
1.犹行船。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姜亮夫校注"运,运之使行也。"
还拜
[相关解释]
1.回答别人的跪拜敬礼而下拜。
1.回答别人的跪拜敬礼而下拜。
逐走
[相关解释]
1.赛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师旷之对,晏子之说,皆合势之易也而道行之难,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一说,"逐走"当作"走逐"。陈奇猷集释"陶鸿庆曰案'与兽逐走',当作'与走逐兽'。与﹑以古通用。与走逐兽者,以走逐兽也◇说云'今释车舆之利,损六马之足,与王良之御,而下走逐兽',是其证◇人不知与之为以,辄以意倒转其文,则不成义。"
1.赛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师旷之对,晏子之说,皆合势之易也而道行之难,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一说,"逐走"当作"走逐"。陈奇猷集释"陶鸿庆曰案'与兽逐走',当作'与走逐兽'。与﹑以古通用。与走逐兽者,以走逐兽也◇说云'今释车舆之利,损六马之足,与王良之御,而下走逐兽',是其证◇人不知与之为以,辄以意倒转其文,则不成义。"
遡游
[相关解释]
1.亦作"溯游"。 2.顺流而下。
1.亦作"溯游"。 2.顺流而下。
雁落沙滩
[相关解释]
1.唢呐曲。起源于陕西民间。以双唢呐模拟群雁飞鸣而下的情景﹐曲调悲壮。
1.唢呐曲。起源于陕西民间。以双唢呐模拟群雁飞鸣而下的情景﹐曲调悲壮。
露天采矿
[相关解释]
也称露天开采”。通过剥离矿体上覆岩土,然后在露天状态下自上而下开采矿石的工作。有作业安全、可采用大型采矿机械、生产能力大、矿石损失少等优点。但仅适合于矿体埋藏浅、赋存条件简单、储量大的矿床。
也称露天开采”。通过剥离矿体上覆岩土,然后在露天状态下自上而下开采矿石的工作。有作业安全、可采用大型采矿机械、生产能力大、矿石损失少等优点。但仅适合于矿体埋藏浅、赋存条件简单、储量大的矿床。
顺羽
[相关解释]
1.手贴着矢羽由上而下,将矢羽理齐。
1.手贴着矢羽由上而下,将矢羽理齐。
颀省
[相关解释]
1.身躯上长而下短。
1.身躯上长而下短。
颓云駃雨
[相关解释]
1.犹言崩云快雨。谓云层崩坠﹐大雨倾盆而下。
1.犹言崩云快雨。谓云层崩坠﹐大雨倾盆而下。
飘落
[相关解释]
1.飘荡而下落。 2.凋零。 3.比喻衰落。
1.飘荡而下落。 2.凋零。 3.比喻衰落。
飞溜
[相关解释]
1.水流直泻而下。 2.瀑布。
1.水流直泻而下。 2.瀑布。
飞瀑
[相关解释]
1.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1.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高濑
[相关解释]
1.从高处飞奔而下的急流。
1.从高处飞奔而下的急流。
鬲咽
[相关解释]
1.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通"隔"。
1.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通"隔"。
魏国山河
[相关解释]
1.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1.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鴳鹏
[相关解释]
1.亦作"鷃鹏"。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絶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后遂以"鴳鹏"比喻人们志趣﹑识见的不同。
1.亦作"鷃鹏"。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絶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后遂以"鴳鹏"比喻人们志趣﹑识见的不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