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2 查到相关职方氏的内容。
带有职方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闽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三江
[相关解释]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九泽
[相关解释]
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五湖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六戎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六狄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称北方各民族。
1.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称北方各民族。
昭余祁
[相关解释]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望诸
[相关解释]
1.古泽名。春秋属宋﹐战国时为齐地﹐后归赵。故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与山东省菏泽市之间。参阅《周礼.夏官.职方氏》。 2.即望诸君。
1.古泽名。春秋属宋﹐战国时为齐地﹐后归赵。故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与山东省菏泽市之间。参阅《周礼.夏官.职方氏》。 2.即望诸君。
职方
[相关解释]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职方氏
[相关解释]
1.周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
1.周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
藩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軄方
[相关解释]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1.即职方。古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隋置职方侍郎,唐宋兵部下有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明清在兵部下设职方清吏司,其职责为掌地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