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5 查到相关职权的内容。
带有职权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院制
[相关解释]
两院制”的对称。议会只设一个议院,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芬兰、丹麦、新加坡、突尼斯等国采用。主张者的理由是公意只有一个,不必设立两院;且一院办事便捷,容易通过法案,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两院制”的对称。议会只设一个议院,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芬兰、丹麦、新加坡、突尼斯等国采用。主张者的理由是公意只有一个,不必设立两院;且一院办事便捷,容易通过法案,可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下野
[相关解释]
1.旧指掌握军政重权的人卸去职权。
1.旧指掌握军政重权的人卸去职权。
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关解释]
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核心机构。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与其常务委员会一起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领导中央书记处工作,负责召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核心机构。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与其常务委员会一起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领导中央书记处工作,负责召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第一届从1954年开始,到1997年已历八届。选出常务委员会为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等一系列职权。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第一届从1954年开始,到1997年已历八届。选出常务委员会为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等一系列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相关解释]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组成人员有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行使宪法赋予的领导全国行政工作的职权。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组成人员有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行使宪法赋予的领导全国行政工作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相关解释]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央集权
[相关解释]
地方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由中央委派官员或由地方选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以法国为典型。
地方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由中央委派官员或由地方选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以法国为典型。
临朝称制
[相关解释]
1.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
1.谓母后当政﹐代行皇帝职权。
事寄
[相关解释]
1.犹言职权范围。
1.犹言职权范围。
事权
[相关解释]
1.指军事指挥上的种种妥善处置。 2.职权;权力。
1.指军事指挥上的种种妥善处置。 2.职权;权力。
事枢
[相关解释]
1.犹职权,权柄。
1.犹职权,权柄。
五院制
[相关解释]
1.孙中山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1.孙中山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京兆尹
[相关解释]
1.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2.官名『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1.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2.官名『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仆射
[相关解释]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1.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使官
[相关解释]
1.谓利用职权。
1.谓利用职权。
侵官
[相关解释]
1.超越权限而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
1.超越权限而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
侵职
[相关解释]
1.超越职权。
1.超越职权。
侵越
[相关解释]
1.谓越犯职权﹑法制等。 2.指越界侵犯。
1.谓越犯职权﹑法制等。 2.指越界侵犯。
假摄
[相关解释]
1.暂时代行职权。
1.暂时代行职权。
党政分开
[相关解释]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针对党和政府的职能混淆、以党代政的现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指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职能分开。针对党和政府的职能混淆、以党代政的现象而提出。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的作用,管好路线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管好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凌节
[相关解释]
1.谓超越职权范围。 2.谓越出音乐的节律。
1.谓超越职权范围。 2.谓越出音乐的节律。
千总
[相关解释]
1.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千总,皆以功臣担任。以后职权日轻,至清为武职中的下级,位次于守备。
1.官名。明初京军三大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千总,皆以功臣担任。以后职权日轻,至清为武职中的下级,位次于守备。
南京临时参议院
[相关解释]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反位
[相关解释]
1.回复原位。 2.回到本来的职位。谓不要做超越职权的事。
1.回复原位。 2.回到本来的职位。谓不要做超越职权的事。
台符
[相关解释]
1.《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1.《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司鼎
[相关解释]
1.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1.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团的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各级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分为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团的基层代表大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团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职权是审查和批准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全团的工作方针、任务和有关重大事项;修改团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各级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分为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团的基层代表大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团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职权是审查和批准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全团的工作方针、任务和有关重大事项;修改团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墨绶
[相关解释]
1.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汉书.蔡邕传》"墨绶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绶"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1.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后汉书.蔡邕传》"墨绶长吏﹐职典理人。"后因以"墨绶"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外务
[相关解释]
1.身外的事务;正业以外的事务。 2.指与外国交涉的事务。清末有外务部,职权同后来的外交部。
1.身外的事务;正业以外的事务。 2.指与外国交涉的事务。清末有外务部,职权同后来的外交部。
大学士
[相关解释]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官名。唐时设崇玄署,置一大学士,又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为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后为内阁长官,权限与宰相相当。清代沿置,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
太宰
[相关解释]
1.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魏皆不置。晋以避司马师讳﹐置太宰以代太师。北周文帝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均无此官。宋崇宁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靖康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三代掌馔之官。 3.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1.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秦﹑汉﹑魏皆不置。晋以避司马师讳﹐置太宰以代太师。北周文帝依《周礼》建六官﹐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隋唐均无此官。宋崇宁间﹐改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靖康末复故。参阅《周礼·天官·大宰》﹑《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二》﹑《文献通考·职官二》。 2.三代掌馔之官。 3.明清时一般称吏部尚书为太宰。
失职
[相关解释]
1.失去常业;失所。 2.怠忽职守;未尽职责。 3.失去职权。
1.失去常业;失所。 2.怠忽职守;未尽职责。 3.失去职权。
宣谕使
[相关解释]
1.官名。宋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1.官名。宋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宰相
[相关解释]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辅佐皇帝总理国政,治理天下。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
察院
[相关解释]
1.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 2.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职权与汉刺史相似。因为巡按全衔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故称为"巡按察院",简称"察院"。 4.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
1.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 2.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 3.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明于各省置巡按御史一人,专以察吏安民,职权与汉刺史相似。因为巡按全衔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故称为"巡按察院",简称"察院"。 4.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
开后门
[相关解释]
(~儿)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儿)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托后
[相关解释]
1.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继帝位或继承职权﹐辅佐大政。
1.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继帝位或继承职权﹐辅佐大政。
护军使
[相关解释]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摄行
[相关解释]
1.代理行使职权。
1.代理行使职权。
政府首脑
[相关解释]
一国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常见的如共和国的总理、部长会议主席,君主国的首相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同时也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的职权大小因政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一国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常见的如共和国的总理、部长会议主席,君主国的首相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同时也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的职权大小因政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散骑常侍
[相关解释]
1.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1.官名。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时属集书省,隋代属门下省,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代不常置,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方面官
[相关解释]
1.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之官。明清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
1.古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之官。明清时指地方政府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
显授
[相关解释]
1.谓被显耀地授予职权。
1.谓被显耀地授予职权。
权限
[相关解释]
1.职权范围。
1.职权范围。
玉皇
[相关解释]
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也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祀奉的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天神。据称原为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在普明香严山中学道成仙。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维、四方、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道教以每年夏历正月九日为玉皇圣诞日。
称制
[相关解释]
①皇帝即位执政帝崩,即日太子立,称制。②代行皇帝职权太后临朝称制。
①皇帝即位执政帝崩,即日太子立,称制。②代行皇帝职权太后临朝称制。
符竹
[相关解释]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符虎
[相关解释]
1.即铜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1.即铜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缴奏
[相关解释]
1.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
1.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
职势
[相关解释]
1.犹职权。
1.犹职权。
职工代表大会制
[相关解释]
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监督企业行政并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后,在中国企业中逐步推行。1986年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其职权和组织制度等作了规定。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企业的工会即为常设机构。
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监督企业行政并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后,在中国企业中逐步推行。1986年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其职权和组织制度等作了规定。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企业的工会即为常设机构。
职权
[相关解释]
1.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
1.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
舍人
[相关解释]
①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古代官称。前冠以头衔,名称及职权都不同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舍人从何处来。
①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古代官称。前冠以头衔,名称及职权都不同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舍人从何处来。
议长
[相关解释]
1.代表议会﹐主持议事的主要负责人。在资本主义国家﹐凡采用两院制议会的﹐下议院议长大多由多数党提名﹐经全院选举产生﹐或由参加议会的各政党领袖协商确定。上议院议长有的由国家元首直接任命﹐有的由特定的政府高级官员兼任﹐有的则由选举产生。有的国家宪法规定﹐在国家元首因故不能视事或死亡时﹐议长可代行总统职权。
1.代表议会﹐主持议事的主要负责人。在资本主义国家﹐凡采用两院制议会的﹐下议院议长大多由多数党提名﹐经全院选举产生﹐或由参加议会的各政党领袖协商确定。上议院议长有的由国家元首直接任命﹐有的由特定的政府高级官员兼任﹐有的则由选举产生。有的国家宪法规定﹐在国家元首因故不能视事或死亡时﹐议长可代行总统职权。
贪污腐化
[相关解释]
1.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物或接受贿赂,过糜烂堕落的生活。
1.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物或接受贿赂,过糜烂堕落的生活。
越职
[相关解释]
1.超出职权范围。
1.超出职权范围。
越躐
[相关解释]
1.越过职权范围。
1.越过职权范围。
郎官
[相关解释]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都护
[相关解释]
1.官名『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1.官名『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铨柄
[相关解释]
1.盐﹑任用﹑考核官吏的职权。
1.盐﹑任用﹑考核官吏的职权。
陪审制度
[相关解释]
由法官以外的公民作为陪审员参加法院审判工作的制度。各国的陪审制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陪审员的职权不同。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法官有同等权利。
由法官以外的公民作为陪审员参加法院审判工作的制度。各国的陪审制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陪审员的职权不同。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法官有同等权利。
非职
[相关解释]
1.非其职守﹐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
1.非其职守﹐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
须知册
[相关解释]
1.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1.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首辅
[相关解释]
1.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1.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鸷击
[相关解释]
1.击搏。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3.比喻猛烈。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1.击搏。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3.比喻猛烈。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