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1 查到相关肃省的内容。
带有肃省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乌鞘岭
[相关解释]
祁连山脉东端余脉。在甘肃省中部。拔3562米。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交汇处。北方旱地区和西北灌溉农业区的分界。从东部进入河西走廊的门户,兰新铁路经此。
祁连山脉东端余脉。在甘肃省中部。拔3562米。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交汇处。北方旱地区和西北灌溉农业区的分界。从东部进入河西走廊的门户,兰新铁路经此。
六泉
[相关解释]
1.亦称"六钱"。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泉名。一在安徽省青阳县五溪山之南﹐俗称六泉口。一在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
1.亦称"六钱"。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泉名。一在安徽省青阳县五溪山之南﹐俗称六泉口。一在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
嘉峪关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1965年设市。人口124万(1995年)。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名胜古迹有长城终点嘉峪关,还有黑山石刻画像、魏晋壁画墓等。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1965年设市。人口124万(1995年)。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名胜古迹有长城终点嘉峪关,还有黑山石刻画像、魏晋壁画墓等。
妙娥
[相关解释]
1.宋代居于今甘肃省平凉县一带的种族名。
1.宋代居于今甘肃省平凉县一带的种族名。
密须
[相关解释]
1.古国名。商时姞姓之国,周文王灭之,以封姬姓◇又为周共王所灭。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
1.古国名。商时姞姓之国,周文王灭之,以封姬姓◇又为周共王所灭。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
张掖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8年始设市。人口4492万(1995年)。为河西走廊粮、棉和青海省部分畜产品集散中心,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有大佛寺、木塔、钟鼓楼、黑水国汉墓群等名胜古迹。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兰新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8年始设市。人口4492万(1995年)。为河西走廊粮、棉和青海省部分畜产品集散中心,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有大佛寺、木塔、钟鼓楼、黑水国汉墓群等名胜古迹。
张贤亮(1936- )
[相关解释]
小说家。安徽盱眙(今属江苏)人。早年在甘肃省委干部学校任教。1979年任《朔方》杂志编辑◇任宁夏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著有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中篇小说集《感情的历程》,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等。
小说家。安徽盱眙(今属江苏)人。早年在甘肃省委干部学校任教。1979年任《朔方》杂志编辑◇任宁夏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著有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中篇小说集《感情的历程》,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等。
敦煌
[相关解释]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敦煌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党河流域,兰新铁路经过北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设市。人口1243万(1995年)。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玉门关、阳关等古迹。
在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党河流域,兰新铁路经过北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设市。人口1243万(1995年)。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玉门关、阳关等古迹。
木门
[相关解释]
1.木制的门。 2.春秋晋国邑名。 3.谷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
1.木制的门。 2.春秋晋国邑名。 3.谷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
栗玉砚
[相关解释]
1.砚之一种。产地当今甘肃省成县境。
1.砚之一种。产地当今甘肃省成县境。
洮河
[相关解释]
1.水名。在甘肃省西南。 2.借指洮砚。
1.水名。在甘肃省西南。 2.借指洮砚。
洮砚
[相关解释]
1.亦作"洮研"。 2.古砚名。采甘肃省洮河中的绿石制成。
1.亦作"洮研"。 2.古砚名。采甘肃省洮河中的绿石制成。
渭河
[相关解释]
黄河最大支流。源于甘肃省东部,横贯陕西全境,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长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黄河各支流之首。渭河谷地农业发达,并为中国东部地区通往西北的陆上交通要道。
黄河最大支流。源于甘肃省东部,横贯陕西全境,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长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黄河各支流之首。渭河谷地农业发达,并为中国东部地区通往西北的陆上交通要道。
焉支
[相关解释]
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玄川
[相关解释]
1.指黑河,即张掖河,在今甘肃省。
1.指黑河,即张掖河,在今甘肃省。
玉门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兰新铁路经过境内。1955年设市。人口2099万(1995年)。盛产石油,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兰新铁路经过境内。1955年设市。人口2099万(1995年)。盛产石油,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
瓜州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百顷
[相关解释]
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 2.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旧时为氐族杨氏世居之处。
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 2.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旧时为氐族杨氏世居之处。
皇涧
[相关解释]
1.涧名。源出甘肃省正宁县﹐西南流入泾河。
1.涧名。源出甘肃省正宁县﹐西南流入泾河。
祁山
[相关解释]
1.在甘肃省礼县东『代在西汉水北岸山上筑城,极为严固,即今祁山堡,为军事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曾多次出祁山而攻魏,即指此处。
1.在甘肃省礼县东『代在西汉水北岸山上筑城,极为严固,即今祁山堡,为军事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曾多次出祁山而攻魏,即指此处。
祁连山
[相关解释]
1.匈奴语意为"天山"。广义的祁连山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狭义的祁连山系指最北的一支。
1.匈奴语意为"天山"。广义的祁连山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狭义的祁连山系指最北的一支。
祖厉
[相关解释]
1.古县名『置,属安定郡,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
1.古县名『置,属安定郡,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
空同
[相关解释]
1.虚无浑茫。 2.亦作"空桐"﹑"空峒"。山名。即崆峒。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险峻雄伟﹐山上道观极盛。 3.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号空同子﹐亦简称"空同"。 4.复姓。战国赵有空同氏。见《史记.赵世家》。
1.虚无浑茫。 2.亦作"空桐"﹑"空峒"。山名。即崆峒。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险峻雄伟﹐山上道观极盛。 3.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号空同子﹐亦简称"空同"。 4.复姓。战国赵有空同氏。见《史记.赵世家》。
肃省
[相关解释]
1.犹言整肃自省。
1.犹言整肃自省。
萧关
[相关解释]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街亭
[相关解释]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先锋马谡为魏将张合战败于此。 2.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东晋时,秃发乌孤与吕光战于此。
1.亦称"街泉亭"。古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先锋马谡为魏将张合战败于此。 2.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北。东晋时,秃发乌孤与吕光战于此。
蹛林
[相关解释]
1.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1.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银会子
[相关解释]
1.南宋的一种纸币。由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四钱折合四川钱引一贯。以后又有金银会子的发行。
1.南宋的一种纸币。由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发行。面额有一钱和半钱两种﹐四钱折合四川钱引一贯。以后又有金银会子的发行。
阏氏
[相关解释]
1.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 2.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3.汉时县名。 4.山名。在甘肃省山丹县。
1.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 2.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3.汉时县名。 4.山名。在甘肃省山丹县。
阳关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阳谷
[相关解释]
1.即昫谷。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 2.借指太阳。 3.喻指天子朝会处。 4.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
1.即昫谷。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 2.借指太阳。 3.喻指天子朝会处。 4.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
陇右
[相关解释]
1.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2.甘肃省旧时别称之一。
1.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2.甘肃省旧时别称之一。
陇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在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
1.古城名。在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
陇西
[相关解释]
1.古代郡名。 2.甘肃省的别称。参见"陇右"。
1.古代郡名。 2.甘肃省的别称。参见"陇右"。
青塞
[相关解释]
1.指今甘肃省东北环县青山一带。古为北地郡﹐地近长城。东汉建武六年﹐大将冯异曾进军义渠﹐并领北地太守﹐青山胡率众归降◇因以"青塞"泛指边塞﹐边地。见《后汉书.冯异传》。
1.指今甘肃省东北环县青山一带。古为北地郡﹐地近长城。东汉建武六年﹐大将冯异曾进军义渠﹐并领北地太守﹐青山胡率众归降◇因以"青塞"泛指边塞﹐边地。见《后汉书.冯异传》。
青泥岭
[相关解释]
1.岭名。在今甘肃省徽县南。历来为甘陕入蜀之要途。
1.岭名。在今甘肃省徽县南。历来为甘陕入蜀之要途。
骊靬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南。
1.古地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南。
鸟鼠同穴
[相关解释]
1.古山名。在甘肃省渭源县西。
1.古山名。在甘肃省渭源县西。
鸣沙山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敦煌市南。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数十米。山丘为沙漠覆盖,登山远望,沙丘林立。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有沙岭晴鸣”之称。山麓有月牙泉,别有一景。
在甘肃省敦煌市南。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数十米。山丘为沙漠覆盖,登山远望,沙丘林立。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有沙岭晴鸣”之称。山麓有月牙泉,别有一景。
麦积山石窟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麦积山。开凿于后秦时期,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均有修凿。现存窟龛一百九十四个,有造像七千二百多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麦积山。开凿于后秦时期,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均有修凿。现存窟龛一百九十四个,有造像七千二百多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