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脏腑的内容。
带有脏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九府 [相关解释]
1.周代掌管财币的机构◇泛指国库。 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 3.南齐设置的九个官署,犹汉之九寺。 4.犹言脏腑。
五气 [相关解释]
1.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 4.五种情感。
内伤 [相关解释]
1.心中悲痛。 2.中医学名词。指七情过极﹑劳累过度﹑饮食不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脏气损伤。 3.中医学名词。泛指因跌﹑打﹑挤﹑碰等引起的血﹑气﹑脏腑﹑经络等的损伤。
内寒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指阳虚气弱,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症。
内陷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内陷"。
劳损 [相关解释]
因疲劳过度而损伤腰肌~ㄧ脏腑~。
募俞 [相关解释]
1.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俞,通"腧"。
口糜 [相关解释]
1.中医病症名。口舌糜烂。脏腑积热所致。 2.中医病症名。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糜点如细碎饭粒,色白不痛,甚至弥漫满舌,及于唇内﹑上腭,属悟。多为热病后期伤阴所致。亦见于久病胃气衰败者。
实火 [相关解释]
1.中医名词。指邪火盛实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表现为高热﹑狂躁﹑昏瞀﹑抽搐等。随病邪所在脏腑之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如肝火旺盛,表现为头痛目赤;胃火旺盛,可见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张仲景(约150-219) [相关解释]
东汉医学家。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创用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体现了理、法、方、药的一系列辨证施治原则,提出了三因致病说◇世尊其为医圣”。
暗伤 [相关解释]
1.暗中悲伤。 2.内伤。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内部损伤。亦指物体上不显露的损伤。
气化 [相关解释]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2.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气机 [相关解释]
1.古代军事术语。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 2.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 3.指植物的生机。 4.指行文的气势。 5.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气机发生异常﹐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灵液 [相关解释]
1.滋润万物的雨露。 2.仙液。 3.对水的美称。 4.唾液。道教以为唾液可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称。
照病镜 [相关解释]
1.传说中可以照见病人脏腑的宝镜。
祛风 [相关解释]
1.中医学用语。疏散风邪的统称。即消除表里﹑经络﹑脏腑间滞留的风邪。
穴位 [相关解释]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之处。可反映各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也可接受针灸、按摩或注入药物等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分经穴和经外奇穴两大类。
脏腑 [相关解释]
1.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脏象 [相关解释]
1.指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及发生病态变化时反映于外的征象。中医据此作为判断人体健康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
虚损 [相关解释]
1.空虚﹑毁坏。 2.中医病证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或病后失调等﹐所引起的阴阳﹑气血﹑脏腑虚亏。
表里 [相关解释]
1.表面和内部,内外。 2.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 3.衣服的面子与里子。 4.泛指衣料。 5.比喻人体的肌肤和脏腑。 6.比喻地理上的邻接。 7.谓呼应;补充。
阳虚 [相关解释]
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阳虚大多具有气虚症状,同时兼有寒象。表现为畏寒肢冷、喜吃热饮、体温偏低、面色fe5f0住⒋蟊沅绫 ⑿”闱宄ぁ⒙龀廖⑽蘖Φ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