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臣下的内容。
带有臣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王 [相关解释]
1.指七国。 2.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3.南宋追封高宗时抗金诸将韩世忠为蕲王﹑刘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存中为和王﹑吴玠为涪王﹑吴璾为信王,合称七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三儒 [相关解释]
1.指汉代的董仲舒﹑公孙弘﹑儿宽。《汉书.循吏传序》"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一说,指汉代的董仲舒﹑刘向﹑扬雄。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三名儒》。
上封 [相关解释]
1.谓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上本 [相关解释]
1.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
上疏 [相关解释]
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2.指奏章。
下济 [相关解释]
1.利泽下施,长养万物。 2.指君王施恩惠于臣下百姓。
下考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2.考察臣下。
丧荒 [相关解释]
1.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中庭 [相关解释]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 3.庭院;庭院之中。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丹聪 [相关解释]
1.犹圣聪,圣听。臣下称颂帝后英明之词。
主上 [相关解释]
1.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主公 [相关解释]
1.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2.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 3.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
主子 [相关解释]
1.臣下对皇帝之称。 2.奴仆对主人之称。 3.指操纵﹑主使的人。 4.犹脚色。
主术 [相关解释]
1.指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
主王 [相关解释]
1.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买宴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臣下献钱财以参与国君所设的宴会。
五色线 [相关解释]
1.古代补衮用五色线。因用以喻臣下规谏皇帝的文辞。 2.比喻文章华美。
交修 [相关解释]
1.《书.说命下》"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孔传"交﹐非一之义。"孔颖达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后用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词。
享赐 [相关解释]
1.谓宴飨宾客,赏赐臣下。
从臣 [相关解释]
1.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
仙禁 [相关解释]
1.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令箴 [相关解释]
1.指帝王规戒臣下的诏令。
任臣 [相关解释]
1.委用臣下。 2.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
伏读 [相关解释]
1.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例对 [相关解释]
1.谓循例召臣下问对。
侍班 [相关解释]
1.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偏卒 [相关解释]
1.战车与兵卒。《管子·君臣下》"虽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则上无危矣。"郭沫若等集校引俞樾云"'偏'者车数,'卒'者人数,成七年《左传》杜注引《司马法》曰'百人为卒,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是也。有偏卒之大夫,盖谓大夫之家有车徒者耳。"一说"偏卒"皆副佐之义。见集校引丁士涵说。
偏威 [相关解释]
1.谓君权移于臣下。
入对 [相关解释]
1.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全禄 [相关解释]
1.谓国君拥有俸禄而不给予臣下。 2.旧时指按其官职而给予全部薪俸。
八奸 [相关解释]
1.古代臣下借以谋权营私的八种手段﹐即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见《韩非子.八奸》。
内宴 [相关解释]
1.亦作"内燕"。 2.宫廷宴会。 3.指皇帝在宫中为臣下所设之宴会。
内廷 [相关解释]
1.内庭。 2.内朝。对外廷而言。清代内廷指干清门内,皇帝召见臣下﹑处理政务之所。军机处﹑南书房等重要机构均设于此。
册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击柱 [相关解释]
1.刺柱。《汉书.叔孙通传》"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南朝梁江淹《恨赋》"拔剑击柱,吊影惭魂。"后亦用以指臣下争功无礼。
刮视听 [相关解释]
1.谓臣下忠谏,使皇帝耳聪目明,洞察是非。
制策 [相关解释]
1.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千歳 [相关解释]
1.千年,年代久远。 2.古人祝寿之词。 3.封建时代臣下对王公﹑太子﹑皇后等的尊称。 4.即千岁树。
反服 [相关解释]
1.旧指对已脱离隶属关系的臣下,为旧君服丧。 2.指尊长为卑幼亲属服丧。 3.脱戎装而穿常服。
受朝 [相关解释]
1.帝王接受臣下的朝贺。
口宣 [相关解释]
1.口头宣布(帝王之命)。 2.一种慰劳臣下的简短诏令。 3.佛教语。谓对弟子之垂诫。
召对 [相关解释]
1.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司聪 [相关解释]
1.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 2.官名。新莽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君前臣名 [相关解释]
1.按照封建宗法制,臣下在君主面前,不论自称或他称,一律称名,而不得尊称,谓之"君前臣名"。
命妇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受封号的妇人。在宫廷中则妃嫔等称为内命妇,在宫廷外则臣下之母妻称为外命妇。
四絶 [相关解释]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餸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圉臣 [相关解释]
1.古时臣下自谦之词,犹言贱臣。
圣谕 [相关解释]
1.皇帝训诫臣下的诏令或语言。 2.指教会根据教义所作的告诫性宣传。
圣躬 [相关解释]
1.犹圣体。臣下称皇帝的身体。亦代指皇帝。
坐尸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以臣下或晩辈象征死者神灵,代死者受祭,称为"尸"。殷代之尸坐于堂上受祭,称为"坐尸"。 2.犹坐享。
垂绅 [相关解释]
1.大带下垂。《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孔颖达疏"绅,大带也。身直则带倚,盘折则带垂。"言臣下侍君必恭◇借指在朝为臣。
天眷 [相关解释]
1.上天的眷顾。语出《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2.指帝王对臣下的恩宠。
天诔 [相关解释]
1.帝王死后﹐臣下褒扬其事迹并确定谥号﹐以其至尊﹐故称天命以诔之﹐谓之"天诔"。语本《礼记.曾子问》"唯天子称天以诔之。"
夺印 [相关解释]
1.夺去官印﹐谓将付予臣下的权力收回。 2.谓在竞争中获得代表某种权力的官印。
奉天承运 [相关解释]
1.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
奏书 [相关解释]
1.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2.泛指奏章。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
奏议 [相关解释]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奏闻 [相关解释]
1.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
奬谕 [相关解释]
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2.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
好赐 [相关解释]
1.指国君对臣下特别的恩赐。
子大夫 [相关解释]
1.古代国君对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称。 2.用作一般官员之间的敬称。
子衣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对诸侯臣下赐服,以明封爵等◇称天子所赐衣服为"子衣"。 2.即胞衣。也叫胎衣或衣胞。
宣召 [相关解释]
1.谓帝王召见臣下。
宣对 [相关解释]
1.谓臣下应诏回答皇帝的垂询。
宣问 [相关解释]
1.帝王后妃向臣下发问。 2.犹安慰。
家备 [相关解释]
1.臣下私家的军队。
家隆 [相关解释]
1.谓臣下势力强大。《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一说,隆读为"哄",家隆即"家哄",亦谓私家构兵争斗。见清孙诒让《札迻.韩非子》。
封事 [相关解释]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2.封禅。
封赠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称封﹐死者称赠。封赠之制﹐起于晋与南朝宋﹐至唐始备。最初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孙的官位为赠。 2.泛指一般的封号。
尽下 [相关解释]
1.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谓帝王宽以待下。
尾大 [相关解释]
1.比喻臣下势力强大。
嵩呼 [相关解释]
1.汉元封元年春,武帝登嵩山,从祀吏卒皆闻三次高呼万岁之声。事见《汉书.武帝纪》◇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亦谓之"嵩呼"。
席槀 [相关解释]
1.亦作"席藁"。 2.以稿荐为坐席。古时臣下表示请罪的一种方式。亦用作居丧的礼节。 3.指贫家的坐卧之具。
廷对 [相关解释]
1.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 2.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3.即廷试。
形名参同 [相关解释]
1.先秦法家明赏罚的统治法术。谓人君根据臣下的言和行﹐循名责实﹐使各司其职。
总制 [相关解释]
1.总聚其制度。 2.官名,即总督。明武宗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嘉靖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 3.任总督官职。 4.犹统率。
恩庆 [相关解释]
1.谓帝王遇庆典时对臣下的封赏。
执笏 [相关解释]
1.拿着笏板。古时臣下朝见君王或臣僚相见时,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为礼。 2.称臣。
批逆鳞 [相关解释]
1.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语本《战国策.燕策三》"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抬写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
敷纳 [相关解释]
1.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
文字狱 [相关解释]
中国封建帝王以臣下和文人的奏章、书札、作品中的片言只语为罪名进行镇压的冤狱。明太祖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曾大兴文字狱。
无遂事 [相关解释]
1.谓臣下无君命不得自行专断。
昕谒 [相关解释]
1.谓臣下朝参天子。
昧死 [相关解释]
冒死。古代臣下上书帝王用语,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见大王。
智术 [相关解释]
1.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2.才智与计谋;智慧与权术。
暖殿 [相关解释]
1.旧时称臣下备礼贺帝王住进新殿。
有犯无隐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一种事君之道。谓臣下宁可冒犯君上而不可有所隐瞒。
木披 [相关解释]
1.因果实多,致使树枝断裂。用以比喻臣下势大妨主。语本《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吴师道补正"披,折也。"
极谏 [相关解释]
1.尽力规劝。古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枝大于本 [相关解释]
1.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枭羹 [相关解释]
1.以枭肉制的羹汤。古代夏至日皇帝制之以赐臣下,寓有除绝邪恶之意。
殊典 [相关解释]
1.不同的规章。 2.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
殊私 [相关解释]
1.谓帝王对臣下的特别恩宠。
毛公鼎 [相关解释]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fe435氖虑椤J侵泄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永岁 [相关解释]
1.长寿。 2.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第三子以下诸子,臣下呼为"永岁"。
沃言 [相关解释]
1.沃心之言。旧指臣下向皇上进谏的有益言论。
渊听 [相关解释]
1.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理匦使 [相关解释]
1.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说垂拱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
瓜蔓抄 [相关解释]
1.指旧时统治者对臣下﹑人民的残酷诛戮迫害。辗转牵连﹐如瓜蔓之蔓延﹐故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