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至于的内容。
带有至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而再,再而三 [相关解释]
1.《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后以此谓三番两次或多次。
三世 [相关解释]
1.指祖孙三代。 2.指《春秋》公羊家主张的历史演变的三个阶段,即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休注略云"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周官》之六典如故,《公羊》之三世非遐。"康有为据公羊家言曾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见《大同书》。 3.佛家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 4.指《黄帝
三倒 [相关解释]
1.《世说新语。赏誉下》"﹝王平子﹞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絶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絶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三患 [相关解释]
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宋苏轼《黄河》诗"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
三月不知肉味 [相关解释]
1.谓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2.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三豕涉河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下车泣罪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不至 [相关解释]
1.不到。 2.不必。 3.不至于,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
不至于 [相关解释]
1.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东巡 [相关解释]
1.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乃若 [相关解释]
1.至于。
于以 [相关解释]
1.犹言于何。在何处。 2.犹言于何。用什么。 3.犹言至于。 4.犹是以。
五服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亥豕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用以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 2.谓猪。地支与生肖相配,亥配豕。
以及 [相关解释]
1.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犹言以至,以至于。 2.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以至于 [相关解释]
1.见"以至"。
何至 [相关解释]
1.何至于;岂有。
偃武修文 [相关解释]
停止战备,提倡文教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冥山 [相关解释]
1.北海山名。《庄子.天运》"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冥山﹐北海山名。"郭象注"冥山在乎北极﹐而南行以观之……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后以喻预期的目标。 2.即今石城山。在河南信阳县。
到得 [相关解释]
1.等到;到了。 2.亦作"到的"。与"不"连用,犹言至于。 3.亦作"到的"。犹言及得,算得。 4.犹倒是。
刺字 [相关解释]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匮竭 [相关解释]
〈书〉贫乏,以至于枯竭精力~ㄧ被困山谷,粮食~。
升中 [相关解释]
1.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郑玄注"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于方狱,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后以"升中"指祭天。
卧海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以为典﹐有隐处之意。
及事 [相关解释]
1.犹成事,谓做某事至于成功。 2.犹及笄。
名纸毛生 [相关解释]
1.祢衡初至颍川,怀刺求谒,而久无所投,至于刺字漫灭。见《后汉书.祢衡传》。"名纸毛生"原谓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迹漫灭◇以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
吐哺辍洗 [相关解释]
1.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向若而叹 [相关解释]
1.语出《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若,海神◇因以"向若而叹"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吴下阿蒙 [相关解释]
《三国志·吴·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吴市吹箫 [相关解释]
1.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萧乞食于吴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裴髎集解引徐广曰"〔箎〕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咸渊 [相关解释]
1.咸池和虞渊的并称。神话传说谓日浴于咸池,至于虞渊乃为黄昏。亦偏指虞渊。
喜跃抃舞 [相关解释]
1.谓欢乐之极以至于手舞足蹈。
四友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四唐 [相关解释]
1.指初唐﹑盛唐﹑中唐﹑晩唐。原为旧时对唐诗的分期。明高棅《总叙》"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晩唐之不同。"参见"三唐"。
坚冰 [相关解释]
1.《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王弼注"始于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于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
坠履 [相关解释]
1.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履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履。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履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后因以"坠履"为不轻易遗弃旧物或故物失而复得之典。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肃(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
大还 [相关解释]
1.谓全军撤回。 2.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 3.大还丹。 4.死之婉称。
委地 [相关解释]
①散落或委弃于地花钿委地无人收。②拖垂于地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③比喻没落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
孤苦零丁 [相关解释]
1.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语出晋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学海 [相关解释]
1.汉扬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动,所以不至于山。谓做学问当如河川流向大海,日进不已。 2.谓学问渊博。亦指学问渊博的人。 3.喻指学术界。 4.比喻广阔无边的学问领域。
害夏 [相关解释]
1.苦夏。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消瘦。
寒厥 [相关解释]
1.中医病名。因阳虚阴盛而引起。症见四肢厥冷,严重的至于昏迷失去知觉。
寡妻 [相关解释]
1.嫡妻。《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毛传"寡妻,适妻也。"一说为贤妻。郑玄笺"寡妻,寡有之妻,言贤也。" 2.寡妇。
尔其 [相关解释]
1.连词。表承接。辞赋中常用作更端之词。犹言至于,至如。
崆峒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朝梁沈约《为武帝与谢杅敕》"羲轩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崆峒,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唐曹唐《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宋沈遘《真宗皇帝忌日醮文》"真宗皇帝伏愿登御崆峒,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山。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 2.山名。在山西临汾
巧佞 [相关解释]
虚伪浮滑,巧言谄媚便捷巧佞之俗成,其流必至于乱。
庳庐 [相关解释]
1.古代国名。《吕氏春秋.简选》"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高诱注"﹝庳庐﹞,国名也。"一说为地名。疑为晋国足被庐。参阅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
庶人风 [相关解释]
1.谓卑恶之风。语出战国楚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塺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寃,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廉而不刿 [相关解释]
1.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弦外之意 [相关解释]
1.《南叶.范晔传》"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絶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声之音,不知所从而来。"后因以喻语言中隐含着的深意。
弱水 [相关解释]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弱水者甚多。(1)《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山海经.西山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西域传.
怀刺 [相关解释]
1.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恬不知怪 [相关解释]
1.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悬石程书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言秦始皇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情钟 [相关解释]
1.情之所聚。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戾于 [相关解释]
1.至于。
扬觯 [相关解释]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
扬越 [相关解释]
1.亦称"扬粤"。 2.我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战国至魏晋时为对越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扬州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岭南;一说居江汉一带地区。西周末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曾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扬越之北疆汉水地区被兼并,后为楚所并,楚王熊渠封其子为越章王,其封国当即扬越之故地。
推己及人 [相关解释]
将待己之心推而及于他人。表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思小国之见陵于我,亦犹我之见陵于楚也。惟不能推己及人,以至于此。
推食解衣 [相关解释]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故吾得以至于此。”意为汉王刘邦对韩信恩信有加,甚至将自己的衣服脱给他穿,将自己的食物推给他吃◇因以推食解衣”形容恩惠之深或慷慨地给人以帮助和关心。
攒涂 [相关解释]
1.古代停殡礼仪的一种。聚木于棺的四周,以泥涂之,谓之"攒涂"。语本《礼记·丧服大记》"君殡用輴,攒至于上,毕涂屋。"陈澔集说"攒,犹丛也;丛木于輴之四面,至于棺上。毕,尽也;以泥尽涂之。"
日薄虞渊 [相关解释]
1.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末流 [相关解释]
①指已经衰落而失其原有精神实质的流派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②后列;下等奉供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
栀貌蜡言 [相关解释]
1.唐柳宗元《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与柳。柳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后因以"栀貌蜡言"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栎散 [相关解释]
1.《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栎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
死孝 [相关解释]
1.旧时谓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
毛脉 [相关解释]
1.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手脉。"韦昭注"毛,须发。"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永业田 [相关解释]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河朔饮 [相关解释]
1.《初学记》卷三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因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火乌 [相关解释]
1.周武王伐纣前二年曾东观兵于盟津。相传其渡河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因以"火乌"代指周朝的国祚。
灭刺 [相关解释]
1.让名刺上的文字漫灭。谓不愿投名刺以干谒。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灼烂 [相关解释]
1.烧灼至于糜烂。 2.光灿。
熙洽 [相关解释]
1.清明和乐;安乐和睦。语本汉班固《东都赋》"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2.谓兴盛普及。
犹龙 [相关解释]
1.谓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去,谓弟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指老子。 3.称有道之士。
玄端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天子晏居时亦服之。
王会图 [相关解释]
1.图册名。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四夷朝会图。《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贞观三年,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着履。中书侍鄌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从之。"后用以泛指朝会。
甚且至于 [相关解释]
1.同"甚而至于"。
甚或至于 [相关解释]
1.同"甚而至于"。
甚而至于 [相关解释]
1.用以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层达到某种程度。
甚至于 [相关解释]
1.犹甚而至于。
由径 [相关解释]
1.从小路走。《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郑玄注"径……邪路也。"《论语.雍也》"有淡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后以喻行为不正或不由正道。
白鱼赤乌 [相关解释]
1.《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后遂以"白鱼赤乌"为祥瑞之兆。
直须 [相关解释]
1.应当;应。 2.竟至于;还要。
瞻韩 [相关解释]
1.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唐韩朝宗曾作荆州长史,喜拔用后进,为时人所重◇因以"瞻韩"为初见面的敬词,意谓久欲相识。
石尤风 [相关解释]
1.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引《江湖纪闻》◇因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礼絶 [相关解释]
1.谓居百官之首,地位尊荣,至于极点。
祢刺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祢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因以"祢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离黍 [相关解释]
1.《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禾黍 [相关解释]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窘逼 [相关解释]
1.穷困﹐拮据。 2.逼迫而使人至于困境。
粉面油头 [相关解释]
1.谓面上敷粉头上搽油,极意修饰,至于浮艳。
絶地天通 [相关解释]
1.《书.吕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传"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絶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祇不至于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
緑林 [相关解释]
1.(緑lù)指新莽末年的绿林军。西汉末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等,组织荆州饥民起义,以绿林山(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为根据地,史称"緑林军"。以后绿林军分兵转移,称下江兵和新市兵,并与平林兵会合,声势大振。北攻洛阳,西攻长安,王莽被杀死。事见《汉书·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等『臧洪《报陈琳书》"昔高祖取彭越于巨野,光武创基,兆于緑林,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唐刘知几《史通·曲笔》"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雠,避难緑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后因"緑林"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
续貂 [相关解释]
比喻将不及原物的东西接续在后面(常用于续写别人著作的谦词)至于闻见无多,记叙谫陋,续貂之病,阅者原之|我实在熬不住,不免续貂。
网漏吞舟 [相关解释]
1.《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焌焌,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网漏,谓法网疏宽。吞舟,指大鱼,比喻大奸◇因以"网漏吞舟"喻法网疏宽,大奸得脱。
羣玉 [相关解释]
1.《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策府。"郭璞注"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本为传说中古帝王藏书册处◇用以称帝王珍藏图籍书画之所。
老龙 [相关解释]
1.指老子。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2.龙图阁学士的别称。
耆昧 [相关解释]
1.致昧﹐使之至于昏乱。
耋嗟 [相关解释]
1.《易.离》"大耋之嗟﹐凶。"王弼注"嗟﹐忧叹之辞也……至于耋老有嗟﹐凶矣。"后因以谓老年而忧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