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舞蹈的内容。
带有舞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万舞 [相关解释]
1.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九头狮子 [相关解释]
1.古代舞蹈名。 2.神话中的异兽。
二人转 [相关解释]
①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带的曲艺,用板胡、唢呐等乐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说唱。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云手 [相关解释]
1.戏剧中表演的一种程式动作。通过双手﹑两臂的协调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
云舞 [相关解释]
1.亦作"云儛"。 2.翩翩而舞。 3.指轻盈的舞蹈。
人舞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等典礼所用的一种不拿道具的舞蹈。 2.象人一样地舞蹈。
伎乐 [相关解释]
1.音乐舞蹈。 2.指歌舞女艺人。
体育手段 [相关解释]
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和冒险类等。常用的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气功、舞蹈、野外活动,以及各种民间体育和国防体育项目。
傩舞 [相关解释]
1.古代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头戴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扑打鬼怪之状。参阅《后汉书.礼仪志中》﹑《新唐书.礼乐志六》。
儛人 [相关解释]
1.古代以舞蹈为业的艺人。
公孙大娘 [相关解释]
唐代舞蹈艺人。善剑器舞。杜甫诗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兵舞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
冰舞 [相关解释]
1.见"冰上舞蹈"。
刀美兰(1942- ) [相关解释]
舞蹈家。云南车里(今景洪)人。傣族。女。十二岁参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1959年入云南省歌舞团。1962年入东方歌舞团。曾主演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以及独舞《水》、《金色的孔雀》等。
劈叉 [相关解释]
1.本为戏曲毯子功名词。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落地,后为舞蹈﹑体育所吸收。
十二木卡姆 [相关解释]
1.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吐尔地阿洪(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华尔兹 [相关解释]
交际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分快步和慢步两种。[英waltz]
双人舞 [相关解释]
1.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
古典舞蹈 [相关解释]
具有典范意义和古雅风格的传统舞蹈。大多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具有整套的规范性技艺和严谨的程式。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中国的古典舞蹈大多保存在戏曲艺术中。
合生 [相关解释]
1.唐代一种以歌咏为主,伴随舞蹈的伎艺。 2.亦作"合笙"。宋代说书的一个流派。艺人当场指物赋诗,也称唱题目。其内容滑稽并含讽劝意味的,叫乔合生。
吉特巴 [相关解释]
1.[英jitterbug]一种随着爵士音乐节拍跳的快速四步舞,也叫水手舞或水兵舞。舞蹈时用脚尖脚跟击地,与身体前倾后仰﹑膝部屈伸相协调,节奏强烈,情绪兴奋。
和宁 [相关解释]
1.使和平安宁。 2.和睦安宁。 3.谓和解,平息。 4.唐代郊庙祭祀时的一种舞蹈名。
哑乐 [相关解释]
1.无伴奏歌唱的舞蹈。
圆舞曲 [相关解释]
1.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蹈,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用一和弦,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圈操 [相关解释]
艺术体操项目之一。在音乐伴奏下,以手持圈进行的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一种身体练习。圈用木或塑料制成。成套动作由手持圈作摆动、绕环、滚动、抛接、旋转圈、跳圈、钻圈等动作以及徒手体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种基本动作编组而成。
塑造 [相关解释]
1.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2.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头针疗法 [相关解释]
用短毫针在头皮的特定刺激区密集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患所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感觉异常以及共济失调、舞蹈震颤、失明、失语等。也可治疗内脏疼痛、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夹振 [相关解释]
1.谓夹舞者振铎。周代帝王大祀﹐表演歌颂武王伐纣的舞蹈时﹐令二人振铎夹舞者﹐象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为节。
婆娑 [相关解释]
①跳舞的样子;舞蹈婆娑呕吟,鼓掖其笑|高粱叶子舞婆娑。②舞姿飘逸优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枝叶婆娑的大树。
字舞 [相关解释]
1.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将军 [相关解释]
①将⑤。②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小舞 [相关解释]
1.古人幼小时学习的各种舞蹈的统称。 2.犹漫舞。谓聊且舞之。
崔美善(1934- ) [相关解释]
舞蹈家。原籍朝鲜。女。1951年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1952年后在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任独舞演员,舞姿舒展典雅。创作演出的舞蹈《丰收曲》、《喜悦》,曾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
巾拂 [相关解释]
1.巾和拂,古代舞蹈道具。 2.指巾舞和拂舞。 3.泛指舞蹈。
巾舞 [相关解释]
1.原称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时以巾作道具,故名。《晋书.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隋时烹请以《巾舞》和《鞞舞》﹑《铎舞》﹑《拂舞》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唐时将其曲列入清商乐中。参阅《隋书.音乐志下》﹑《旧唐书.音乐志二》。
师公戏 [相关解释]
1.戏曲剧种。最早用木制面具,故亦称"木脸戏",流行于广西的河池﹑宜山﹑贵县一带。清同治年间在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最初的剧目内容以驱鬼酬神为主,后来出现以神话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舞蹈丰富,原来是唱,后也有念白。又安徽﹑陕西等地的师公戏与端公戏以及贵州﹑四川等地流行的师道戏﹑师公脸壳戏﹑庆坛戏等,均属同一类型,在艺术上则各有特色,大都用汉语演唱。
师子舞 [相关解释]
1.狮子舞『民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自汉代起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今一般由两人扮演大狮子,一人扮演小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以彩球逗引。
弄白马益钱 [相关解释]
1.古代舞蹈名。
忻蹈 [相关解释]
1.欢欣舞蹈。
慢舞 [相关解释]
1.节奏舒缓﹑轻盈的舞蹈。
戏曲 [相关解释]
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因素的综合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的表演程式。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体,或兼用两者。渊源于秦汉的百戏。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曲形式。明代有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清代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产生。据1985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三百三十五种。
戴爱莲(1916- ) [相关解释]
舞蹈艺术家、教育家。原籍广东新会,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女。早年在伦敦学习舞蹈。1941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创办育才学校舞蹈组。1947年创办上海乐舞学校。建国后曾任中央歌舞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协副主席。舞蹈作品有《思乡曲》、《老背少》、《青春舞曲》、《苗家月》、《荷花舞》、《飞天》等。
扇舞 [相关解释]
1.以扇为舞具的舞蹈。如古时南朝梁的鞞扇舞,今时的采茶扑蝶舞等。 2.今民族舞蹈中亦有扇舞。
手鼓舞 [相关解释]
1.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打连厢 [相关解释]
1.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
挨蓝 [相关解释]
1.来自柬埔寨语。舞蹈。
掌上舞 [相关解释]
1.亦作"掌上儛"。 2.相传汉成帝之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掌中舞 [相关解释]
1.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排演 [相关解释]
1.戏剧﹑舞蹈等演出前,演员在导演指导下的练习。一般分初排﹑连排﹑总排﹑彩排等阶段。引申指演习﹑练习。
探戈 [相关解释]
西班牙文tango的音译。一种速度适中、带有强烈切分节奏的舞蹈。19世纪末起源于阿根廷,至今在世界各国风行不衰。其曲调深沉、徐缓,略带伤感情调。舞姿则洒脱、刚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强的表现力。
摩跌 [相关解释]
1.踢踏。舞蹈的一种动作。
攀花 [相关解释]
1.摘花。 2.古舞蹈名。
整理活动 [相关解释]
指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结束时所做的放松练习。旨在消除疲劳,使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一般有走步、放松舞蹈、动作和缓的游戏等。
文工团 [相关解释]
全称文艺工作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中国工农红军宣传队的传统,运用歌唱、舞蹈、演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
文舞 [相关解释]
1.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用于郊庙祭祀。
斗舞 [相关解释]
1.亦作"斗舞"。 2.比赛舞蹈。
斯琴塔日哈(1932- ) [相关解释]
中国舞蹈家≮龙江大赉人。蒙古族。女。1947年在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历任舞蹈演员、编导、副团长。其代表性舞蹈节目有《筷子舞》、《春天来了》等。著有《蒙古族民间舞蹈教材》。
时装模特儿 [相关解释]
展示服饰用的人体。可以是真人或是人造模型。真人在时装表演和时装摄影时,穿着时装展览样品,同时伴以一定的动作、舞蹈或显示一定的姿势,以更好地显示时装效果。
李可及 [相关解释]
唐代艺人。唐懿宗时为宫廷伶官。擅演参军戏。通音律,能啭喉唱新声曲,音辞曲折,称为拍弹”,流行民间。编有大型舞蹈节目《叹百年队舞》、《菩萨蛮队舞》等。
梅派 [相关解释]
1.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浑脱 [相关解释]
1.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 2.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如"人浑脱"等。 3.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 4.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 5.谓浑然天成,无人工痕迹。
渝舞 [相关解释]
1.四川省渝水一带的舞蹈。
演员 [相关解释]
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者的通称。
热芭 [相关解释]
1.亦作"热巴"。 2.藏族的一种包括说﹑唱﹑舞蹈﹑杂技的综合艺术形式。 3.指演唱"热芭"的艺人。
燕舞 [相关解释]
1.燕子飞舞。 2.筵席中的舞蹈。
独舞 [相关解释]
单人表演的舞蹈。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也叫单人舞。
狮子舞 [相关解释]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流行地区很广。一般由两人合作舞大狮,一人舞小狮,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狮子翻滚、跳跃等,技巧性很强。历史悠久,汉代已流行。
猘猴舞 [相关解释]
1.古舞蹈名。
现代舞 [相关解释]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派。创始人为美国女舞蹈家邓肯。其特征是摆脱古典芭蕾的程式,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和情感。
白纻舞 [相关解释]
1.盛行于晋﹑南朝各代的江南民间舞蹈。有独舞和群舞两种。舞者穿轻纱般的白色长袖舞衣﹐故称。
盘舞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舞蹈。因舞时用盘,故名。
秋田雨雀(1883-1962) [相关解释]
日本戏剧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参与创办艺术座、先驱座等剧团。1921年参加日本社会主义同盟。1948年任舞台艺术学院院长。剧作有《国境之夜》、《被埋葬的春天》、《骷髅的舞蹈》等。
秧歌 [相关解释]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北方地区。起源于农业劳动。表演形式分为地秧歌和高跷秧歌两种。按流行地区不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地秧歌等。一般由十余人或数十人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中的各种人物,手执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
竹马灯 [相关解释]
1.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绳操 [相关解释]
艺术体操项目之一。在音乐伴奏下,以手持绳进行的有节奏的连续不断的一种身体练习。绳由棉、麻制成,长短因人而异。整套动作由手持绳作摆、绕、卷、抛接以及徒手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种基本动作编组而成。
编演 [相关解释]
创作和演出(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
罗舞 [相关解释]
1.回旋舞蹈。
翎子 [相关解释]
1.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孔雀翎或鹖尾翎。 2.戏曲中武将盔头上装饰的雉羽。作用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装饰的美观。
翘袖 [相关解释]
1.举袖。指舞蹈中的一种姿势。
耍大头 [相关解释]
1.宋代瓦舍中演出的一种民间舞蹈。因演员戴大头面具表演﹐故称。
耍狮子 [相关解释]
1.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由两人扮成狮子的样子﹐另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追逐为乐﹐表演各种身段技巧。
腰鼓 [相关解释]
膜鸣乐器。鼓框木制,长筒形,两端小而腰较粗,双面蒙皮。用时以绸布带系腰间,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鼓,同时伴以舞蹈。
腰鼓舞 [相关解释]
1.又称打腰鼓『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陕北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中国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自由体操 [相关解释]
男女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在音乐伴奏下,于规定时间内在12米见方的地毯上完成由翻腾、倒立、转体、平衡、跳跃和舞蹈等徒手动作组成的套路。
舒巧(1933- ) [相关解释]
舞蹈家,编导。浙江慈溪人。女。少时参加新安旅行团◇任上海歌舞团副团长、中国舞协副主席。曾主演《剑舞》、《弓舞》以及舞剧《小刀会》等。曾参与创作舞剧《奔月》、《岳飞》、《画皮》等。
舞佾 [相关解释]
1.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
舞判 [相关解释]
1.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舞台摄影 [相关解释]
以舞台演出的戏剧、舞蹈、曲艺、音乐和杂技等为表现对象的摄影。通过摄影艺术再现舞台表演内容以及演员的表演艺术。
舞咏 [相关解释]
1.舞蹈歌咏。
舞商 [相关解释]
1.舞蹈着的商羊。指下雨的预兆。
舞女 [相关解释]
色粉画。法国德加作于1878年。描绘芭蕾舞女演员在舞台上的绝妙舞姿,表现画家对舞蹈动作的瞬间印象。画中丰富的色彩和奇异的光影效果赋予作品以纯印象派绘画的品质。
舞师 [相关解释]
1.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
舞席 [相关解释]
1.舞蹈时用以铺地的席子。
舞旋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回旋的舞蹈。 2.耍弄;折腾。
舞狮 [相关解释]
亦称狮舞”。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活动。由两人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有文狮与武狮之分。文狮有骚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是民间节日主要的体育娱乐活动。
舞筵 [相关解释]
1.舞蹈时铺地用的席子或地毯。
舞羽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乐舞。手执翟雉的尾羽而舞蹈。
舞裵 [相关解释]
1.供舞蹈用的地毯。
舞象 [相关解释]
1.学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2.会舞蹈的象。
舞蹈 [相关解释]
①艺术的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规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与音乐、诗歌等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②雕塑。法国卡尔波作于1869年。表现一群裸体青年男女狂欢跳舞的情景。男青年居中,几个少女手拉手地环绕着他。作品结构紧凑,形象生动,体态活泼。③壁画。法国马蒂斯作于1909年。描绘由五个女人围绕一圈,手拉手地跳起圆圈舞。这是马蒂斯记忆中的法国南方迦太南的圆圈舞。画面天空运用蓝色,地面是绿色,人物则呈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