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0 查到相关行善的内容。
带有行善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觉分
[相关解释]
1.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1.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舍觉分(舍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丛雀渊鱼
[相关解释]
1.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1.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中山狼传
[相关解释]
寓言小说名。明代马中锡作。战国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营救一负伤被追逐的狼,狼脱离险境后反而恩将仇报,欲害东郭先生,最终被一老人设计杀死。小说讽谕世人要分清敌友,不可盲目行善。
寓言小说名。明代马中锡作。战国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营救一负伤被追逐的狼,狼脱离险境后反而恩将仇报,欲害东郭先生,最终被一老人设计杀死。小说讽谕世人要分清敌友,不可盲目行善。
为善
[相关解释]
1.犹行善。
1.犹行善。
为善最乐
[相关解释]
1.谓行善是最大的乐事。
1.谓行善是最大的乐事。
乐善好义
[相关解释]
1.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1.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五绔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裦"。 2.《后汉书.廉范传》"﹝范﹞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以"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1.亦作"五裦"。 2.《后汉书.廉范传》"﹝范﹞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以"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人亡政息
[相关解释]
1.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絶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1.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絶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令淑
[相关解释]
1.谓德行善美。
1.谓德行善美。
作善
[相关解释]
1.行善;做善事。
1.行善;做善事。
作善降祥
[相关解释]
1.谓行善可获天佑。语出《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1.谓行善可获天佑。语出《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修善
[相关解释]
1.以善自勉,行善。
1.以善自勉,行善。
修好
[相关解释]
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 2.指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 3.方言。行善积德。
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 2.指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 3.方言。行善积德。
修德
[相关解释]
1.修养德行。 2.行善积德。
1.修养德行。 2.行善积德。
修福
[相关解释]
1.行善积德,以求来世及子孙之福。
1.行善积德,以求来世及子孙之福。
修积
[相关解释]
1.行善积德。
1.行善积德。
修美
[相关解释]
1.美好。 2.修善,行善。
1.美好。 2.修善,行善。
功德
[相关解释]
①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②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
①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②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
善士
[相关解释]
1.有德之士。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3.信佛的人。
1.有德之士。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3.信佛的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相关解释]
1.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1.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善簿
[相关解释]
1.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
1.迷信称阴间记录人生前行善事迹的簿册。
善门
[相关解释]
1.行善之家。 2.喻指行善的先例。
1.行善之家。 2.喻指行善的先例。
四摄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分身示现,随机教化。语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闻持品》"是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以四事摄无量百千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分身示现,随机教化。语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闻持品》"是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以四事摄无量百千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履善
[相关解释]
1.行善。
1.行善。
思政
[相关解释]
1.谓思行善政。
1.谓思行善政。
戊申録
[相关解释]
1.旧时称阴间记录人在世所行善恶的簿册。
1.旧时称阴间记录人在世所行善恶的簿册。
旧德
[相关解释]
1.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3.昔日的德行善绩。
1.谓先人的德泽;往日的恩德。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3.昔日的德行善绩。
本生
[相关解释]
1.亲生父母。 2.亲生,生身。 3.指嫡亲。 4.犹个人,自身。 5.巴利文j?taka的意译,音译"阇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1.亲生父母。 2.亲生,生身。 3.指嫡亲。 4.犹个人,自身。 5.巴利文j?taka的意译,音译"阇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树善
[相关解释]
1.结好。 2.犹行善。
1.结好。 2.犹行善。
正五九
[相关解释]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用灵
[相关解释]
1.谓实行善政。
1.谓实行善政。
盖愆
[相关解释]
1.谓修德行善以弥补过去之罪恶。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唯忠唯孝。"
1.谓修德行善以弥补过去之罪恶。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尚盖前人之愆,唯忠唯孝。"
福业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布施行善﹑慈悲利生等造福的功德。
1.佛教语。指布施行善﹑慈悲利生等造福的功德。
福善祸淫
[相关解释]
1.谓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常用为劝人行善之词。
1.谓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常用为劝人行善之词。
福征
[相关解释]
1.指行善得福的效验。
1.指行善得福的效验。
福田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
1.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
自善
[相关解释]
1.自觉行善。
1.自觉行善。
行善
[相关解释]
1.做善事。
1.做善事。
让畔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
1.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
遭命
[相关解释]
1.指行善而遭凶的坏命运。
1.指行善而遭凶的坏命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