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行时的内容。
带有行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相关解释]
1.谓一旦掌权就发号施令。语本唐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七驺 [相关解释]
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搆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 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
三副 [相关解释]
1.指三种毛笔,即栗尾﹑枣核﹑散卓。 2.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一般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航行时轮流值班驾驶。
仙旌 [相关解释]
1.指高官出行时用的旌旗。
仙驺 [相关解释]
1.仙人的坐骑。指梅花鹿。 2.指贵官出行时随从的骑卒。
仪盆 [相关解释]
1.盥盆『代皇帝出行时,随从捧之。
传警 [相关解释]
1.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 2.传递警报。
俞儿骑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兴头 [相关解释]
1.行时;兴旺。
分时计算机 [相关解释]
具有分时操作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将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运行时间分成许多小的时间段(约几秒钟),这些时间段可轮流分配给各联机的用户终端。由于时间段很短,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又快,故每个用户都认为自己在独自使用计算机。
前导 [相关解释]
1.引导;引路。 2.引路的人;向导。 3.我国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列的仪仗。
前站 [相关解释]
1.行军或出行时将要停留或将要到达的地点。 2.指行军或集体出行时担当先行准备工作的部队或人员。
前跸 [相关解释]
1.亦作"前?"。 2.古代帝后出行时﹐侍卫在车驾前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称为"前跸"。
前驺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官吏出行时在前边开路的侍役。
升船机 [相关解释]
又称举船机”。利用机械装置升降船舶以克服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通航建筑物。由承船厢、支承导向结构、驱动装置、事故装置等组成。船只上行时,从下游引航道驶入承船厢,关闭闸门和下游端厢门后,泄去这两门之间缝隙内的水体,松开承船厢与下闸首的拉紧和密封装置,在驱动装置作用下,承船厢上升并停靠与上闸首对接的位置;松开承船厢与上闸首间的拉紧和密封装置,给闸门之间空隙内灌水;开启上闸首的工作闸门及承船厢上游端的船厢门,船只即驶进上游引航道。下行时则相反。
卫仗 [相关解释]
1.天子出行时用以护卫的仪仗。
双旌 [相关解释]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之仪仗。 3.借指高官。
双节 [相关解释]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向导处 [相关解释]
1.皇帝出行时负责勘察程途的机构。
告礼 [相关解释]
1.指报帝王之丧。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
呵跸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出行时卫队吆喝清道,禁止通行。
哄士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吏出行时,为之开道前引,喝止行人的侍从。
坐马 [相关解释]
1.供骑坐的马匹。 2.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3.坐马衣。
声爆 [相关解释]
飞机作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强压力波,传到地面后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与飞行的速度、高度和航线,气象条件,接近地面的湍流等因素有关。声爆出现时间短暂,对地面的影响在户外一般不大,对室内压强变化虽小,但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共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颇大。在城市上空,低于10千米高度常禁止作超声速飞行。
天行时气 [相关解释]
1.时疫﹐流行病。
天跸 [相关解释]
1.谓皇帝出行时的车驾。
头答 [相关解释]
1.亦作"头搭"。 2.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头踏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2.形容威风。
头达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导从 [相关解释]
1.古时帝王﹑贵族﹑官僚出行时﹐前驱者称导﹐后随者称从﹐因谓之导从。 2.泛指前导与后卫。
小洋 [相关解释]
1.指旧时货币"银角"。"大洋"的对称。银角初发行时﹐原系十进辅币﹐银角十角等于一元◇因铸造过滥﹑成色降低而贬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兑银元一元。此后﹐贬值的银角就成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属车 [相关解释]
1.帝王出行时的侍从车。秦汉以来,皇帝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进。 2.借指帝王。
峄山碑 [相关解释]
1.秦碑名。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时登峄山所刻,颂赞秦的功德,后有二世诏辞。相传为李斯篆书。原刻石已佚。
帷宫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开锣喝道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 2.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引力势能 [相关解释]
物体系内由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如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附近引力势能较小,在远地点附近引力势能较大。
引喤 [相关解释]
1.古代贵官出行时,其侍从在前高声喝道。
引藤 [相关解释]
1.牵藤。 2.清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
引马 [相关解释]
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2.宋代杂剧动作名。
引驺 [相关解释]
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弥节 [相关解释]
1.驻节。古指官员巡视途中停留。节,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旌节。
得时 [相关解释]
1.获得时机。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3.遇合机缘;行时走运。
手提箱 [相关解释]
1.旅行时装随身用品的有提把的箱子。
打前站 [相关解释]
1.行军或集体出行时先派人到将要停留或到达的地点去办理食宿等事务。
打道 [相关解释]
1.亦称"打道子"。 2.古代官员出行时,差役在前面开路叫人回避。
折价发行 [相关解释]
以低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的方式。公司债或公债发行时,由于市场利率一时高于债券票面的规定利率而给予购买债券人以一定的补偿而折价发行;在市场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常采用折价发行以给予一定的额外利益。
护书 [相关解释]
1.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层夹袋﹐旧时官场中一般作出行时存放文书﹑拜帖等物之用。
振袂 [相关解释]
1.挥动衣袖。《仪礼.聘礼》"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胡培翚正义引敖氏曰"振袂,去尘也。"后多形容出行时的动作。
整跸 [相关解释]
1.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
文旌 [相关解释]
1.有文彩的旌旗。古时贵官出行时前导的仪仗﹐后用为称人行旅的敬辞。
斜行字 [相关解释]
1.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多排成"人"字形,故称。
斜行横阵 [相关解释]
1.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斧车 [相关解释]
1.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
最大转矩 [相关解释]
交流电动机的重要性能之一。是在额定条件下运行时,增加负载而不致于使电机突然停下时电动机所能产生的最大转动力矩。对其要求视不同的运行情况而定,一般最小值约为额定转矩的16~25倍。
棨戟 [相关解释]
1.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水罐银盆 [相关解释]
1.亦作"水礶银盆"。 2.古代官吏出行时仪仗队中所拿的物件。水罐即水瓶,银盆即洗脸盆,用以除尘辟秽。
水路 [相关解释]
1.水上航行的路线。 2.古代皇室贵族出行时,令人前导且洒水于路,谓之"水路"。
油戟 [相关解释]
1.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清道 [相关解释]
1.清净无为之道。 2.又称净街。清除道路,驱散行人。旧时常于帝王﹑官员出行时行之。 3.清扫街道。
游辔 [相关解释]
1.出行时驾驭马匹用的缰绳。
热障 [相关解释]
飞行器作超声速或高超声速飞行时,因高速气流引起表面加热而产生的影响飞行器的不良现象。如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结构应力和应变增大、金属蒙皮熔化或烧毁、乘员和飞行器内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等。可采用耐热材料、加装隔热设备、安装冷却系统等防热措施。
燕子 [相关解释]
燕科鸟类的通称。益鸟。体型小巧,两翅尖长,尾羽平展时呈叉状,飞行时捕食昆虫。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有九种,如家燕夏季遍布各地,在建筑物的屋檐下筑巢,秋冬季节飞往南方。
牌票 [相关解释]
1.旧时官方为某具体目的而填发的固定格式的书面命令﹐差役执行时持为凭证。
猫头鹰 [相关解释]
鸟纲,鸱慰颇窭嗟耐ǔ啤M凡靠泶笏泼ㄍ贰`购妥Τ使承危十分锐利。两眼位于头部正前方,视野宽广。飞行时无声。昼伏夜出,以鼠类为主食。为农林益鸟。
王闲 [相关解释]
1.天子出行时,宿处所设的防卫木障。 2.天子的马厩。
环步 [相关解释]
1.形容美人的步履,以其步行时与环佩声相应,故称。
盗骖 [相关解释]
1.古代考核骑士御者技艺的项目之一。在车马疾行时,暗中解去骖马,而不使御者知之。
直伞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官吏出行时,在轿前举直柄伞的差役。
碰头礼 [相关解释]
1.藏族最亲密的礼节。行礼时双方脸擦脸﹑额触额或头碰胸部。这种礼节只有在家人或最亲密的人远行时才举行。
祖輗 [相关解释]
1.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
神机营 [相关解释]
1.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较早使用火枪武器。清沿明制,于咸丰十一年阉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站班 [相关解释]
1.旧指长官出行时﹐属员或仆役等排列两侧侍侯。
竹秋 [相关解释]
1.宋赞宁《笋谱》"凡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簇辇 [相关解释]
1.皇帝出行时﹐拥随在车驾旁供役使的人。
籯粮 [相关解释]
1.裹粮。出行时身带口粮。
红伞 [相关解释]
1.亦作"红伞"。 2.红色伞盖。我国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一种仪仗,以罗﹑绢制成。有黄﹑红﹑蓝诸色,以黄﹑红为贵。
网篮 [相关解释]
1.上面有网子罩住的提篮。多用于旅行时装盛零星杂物。
義罕 [相关解释]
1.捕鸟的网。 2.亦作"義?"。古代帝王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肩随 [相关解释]
1.古时年幼者事年长者之礼。并行时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郑玄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随于后之意。 2.犹追随。 3.跟上﹐比得上。
腾蹶 [相关解释]
1.谓马疾行时﹐后蹄踢地而腾空。
藩盾 [相关解释]
1.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蜗篆 [相关解释]
1.蜗牛爬行时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称。
行卤 [相关解释]
1.拒敌的大盾。天子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行卫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出行时的侍卫。
行器 [相关解释]
1.指国君出行时所用的行装器物。
行囊 [相关解释]
1.出行时所带的钱袋。 2.借指出行时所带的钱。 3.行李。
行幨 [相关解释]
1.亦作"行襜"。 2.车行时所挂的帷帐。
行扇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时用作仪仗的障扇。
行旃 [相关解释]
1.帝王或高官出行时所树的大旗。
行旌 [相关解释]
1.旧指官员出行时的旗帜。亦泛指出行时的仪仗。 2.借以敬称出行的官员。
行时 [相关解释]
1.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行牒 [相关解释]
1.出行时用以证明身分的凭证。 2.行移公文。
行笥 [相关解释]
1.出行时所带的箱笼。
行笼 [相关解释]
1.出行时所带的箱笼。
行装 [相关解释]
1.出远门时所携带的衣物。 2.谓着军服。 3.指军服。 4.泛指出行时的服装。
行裾 [相关解释]
1.出行时所穿的衣衫。
行褂 [相关解释]
1.清代礼服,指出行时外穿的短褂。
行钵 [相关解释]
1.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行锡 [相关解释]
1.僧人出行时率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人行走为行锡。
装囊 [相关解释]
1.出行时所带的存放财物的口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