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 查到相关行第的内容。
带有行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十六体
[相关解释]
1.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1.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三小子
[相关解释]
1.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 2.排行第三的儿子。
1.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 2.排行第三的儿子。
三郎
[相关解释]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 2.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3.泛称排行第三者。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 2.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3.泛称排行第三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相关解释]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少数兵力阻击、消耗、疲惫敌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经过两次战斗,歼敌万余人,俘敌师长张辉瓒。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少数兵力阻击、消耗、疲惫敌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军,经过两次战斗,歼敌万余人,俘敌师长张辉瓒。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主力绕道千里,在敌军主力背后发动攻击。敌军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在往来奔波中饥疲沮丧,被迫退却§军乘势追击,共歼敌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以少数红军配合地方武装阻击、迟滞敌人,集中主力攻击敌军薄弱环节。在半个月内连打五仗,横扫350千米,共歼敌军三万多人、缴枪二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以少数红军配合地方武装阻击、迟滞敌人,集中主力攻击敌军薄弱环节。在半个月内连打五仗,横扫350千米,共歼敌军三万多人、缴枪二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五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战略已在红军中取得统治地位,他们否定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在反围剿”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集中主力进攻敌军坚固阵地,使红军遭受重大伤亡。随后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防御,进行短促突击”,与敌拼消耗,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又实行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卒命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八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五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战略已在红军中取得统治地位,他们否定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在反围剿”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集中主力进攻敌军坚固阵地,使红军遭受重大伤亡。随后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防御,进行短促突击”,与敌拼消耗,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又实行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卒命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八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相关解释]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933年2、3月间,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两次设伏,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933年2、3月间,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两次设伏,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二哥
[相关解释]
1.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 2.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3.小二哥的敬称。
1.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 2.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3.小二哥的敬称。
二房
[相关解释]
①旧时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②小老婆;妾。
①旧时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②小老婆;妾。
仲叔
[相关解释]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2.泛指兄弟﹑弟弟。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 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2.泛指兄弟﹑弟弟。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 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仲氏
[相关解释]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4.指汉末仲长统。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4.指汉末仲长统。
元九
[相关解释]
1.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唐白居易有《与元九书》。
1.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唐白居易有《与元九书》。
史里芬计划
[相关解释]
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姓第
[相关解释]
1.姓氏行第。姓下加排行以代姓名。如元稹称元九,张籍称张十八之类。
1.姓氏行第。姓下加排行以代姓名。如元稹称元九,张籍称张十八之类。
密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着的修行。释迦牟尼弟子罗瞭罗以"密行第一"着称。
1.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着的修行。释迦牟尼弟子罗瞭罗以"密行第一"着称。
小乙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
1.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
成吉思汗(1162-1227)
[相关解释]
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被追尊为太祖。
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被追尊为太祖。
朱三
[相关解释]
1.五代后梁太祖朱温排行第三,故称。
1.五代后梁太祖朱温排行第三,故称。
柳七
[相关解释]
1.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
1.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
柳八
[相关解释]
1.唐柳宗元排行第八,因以为其别称。
1.唐柳宗元排行第八,因以为其别称。
次公
[相关解释]
1.汉盖宽饶字次公。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平恩侯许伯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宽饶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许伯亲为酌酒﹐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道"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汉黄霸亦字次公。霸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2.排行第二者之称。
1.汉盖宽饶字次公。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平恩侯许伯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宽饶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许伯亲为酌酒﹐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道"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汉黄霸亦字次公。霸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2.排行第二者之称。
武松
[相关解释]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勇猛刚烈,曾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杀死张都监。为逃避缉捕,改行者打扮,绰号行者◇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反对接受朝廷招安。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形象。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勇猛刚烈,曾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杀死张都监。为逃避缉捕,改行者打扮,绰号行者◇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反对接受朝廷招安。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形象。
短裤党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7年发表。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7年发表。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
秦七
[相关解释]
1.北宋词家秦观辈行第七﹐故称。
1.北宋词家秦观辈行第七﹐故称。
第行
[相关解释]
1.犹行第。家族内同辈人的排行次第。
1.犹行第。家族内同辈人的排行次第。
老几
[相关解释]
①排行第几。②用于反问,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数不上、不够格(多用于自谦或轻视别人)我不行,在他们中间我算~?
①排行第几。②用于反问,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数不上、不够格(多用于自谦或轻视别人)我不行,在他们中间我算~?
老大
[相关解释]
①〈书〉年老少壮不努力,~徒伤悲。②排行第一的人。③〈方〉木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④很;非常(多见于早期白话)心中~不忍。
①〈书〉年老少壮不努力,~徒伤悲。②排行第一的人。③〈方〉木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④很;非常(多见于早期白话)心中~不忍。
行第
[相关解释]
1.排行的次序。
1.排行的次序。
郑五
[相关解释]
1.唐郑綮。因排行第五,故称。 2.指郑五歇后体。
1.唐郑綮。因排行第五,故称。 2.指郑五歇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