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表演的内容。
带有表演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开
[相关解释]
1.元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1.元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上手
[相关解释]
①也作上首”。位置较尊的一侧。多指左手一侧你是客人,理应坐在上手。②犹好手;高手(卜筮)十中六七,以为上手。③开始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儿先给咱穷人修。④曲艺名词。由两个演员合作表演时,其面向观众坐(站)在右方的演员称为上手”,坐(站)在左方的演员称为下手”。一般以上手为主,下手为辅。有些曲种,如相声称上手为逗哏”,下手为捧哏”;二人转”称上手为上口”、逗口”,下手为下口”、捧口”。
①也作上首”。位置较尊的一侧。多指左手一侧你是客人,理应坐在上手。②犹好手;高手(卜筮)十中六七,以为上手。③开始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儿先给咱穷人修。④曲艺名词。由两个演员合作表演时,其面向观众坐(站)在右方的演员称为上手”,坐(站)在左方的演员称为下手”。一般以上手为主,下手为辅。有些曲种,如相声称上手为逗哏”,下手为捧哏”;二人转”称上手为上口”、逗口”,下手为下口”、捧口”。
世阿弥(1363-1443)
[相关解释]
日本能乐演员、谣曲作家。与其父观阿弥共同改革能乐表演艺术。作有能乐论著《能作书》、《花传书》以及谣曲(即能乐脚本)《羽衣》、《弓八幡》等。
日本能乐演员、谣曲作家。与其父观阿弥共同改革能乐表演艺术。作有能乐论著《能作书》、《花传书》以及谣曲(即能乐脚本)《羽衣》、《弓八幡》等。
东海黄公
[相关解释]
1.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东海人黄公『代亦以为角抵戏名。
1.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东海人黄公『代亦以为角抵戏名。
严凤英(1930-1968)
[相关解释]
黄梅戏演员。安徽桐城人。女。十三岁学艺,演花旦。吸收昆剧、京剧、话剧等的表演艺术,丰富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流畅。擅演《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剧。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
黄梅戏演员。安徽桐城人。女。十三岁学艺,演花旦。吸收昆剧、京剧、话剧等的表演艺术,丰富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流畅。擅演《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剧。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
[相关解释]
简称全国运动会”。始于1959年,每四年举行一次。前四届在北京举行,第五、六届分别在上海、广州举行,第七届在北京和成都举行,第八届在上海举行。以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解放军以及产业系统体育协会为参赛单位。有各种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是中国最盛大的体育赛会。
简称全国运动会”。始于1959年,每四年举行一次。前四届在北京举行,第五、六届分别在上海、广州举行,第七届在北京和成都举行,第八届在上海举行。以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解放军以及产业系统体育协会为参赛单位。有各种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是中国最盛大的体育赛会。
中幡
[相关解释]
1.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1.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中野良子(1951- )
[相关解释]
日本电影演员。女。曾在大映电影公司的表演技术研究所学习。1970年从影。初期较多扮演青春少女角色,后戏路拓宽,能演各种女性角色。主要影片有《如花的情死》、《追捕》、《野性的证明》、《遥远的跑道》等。
日本电影演员。女。曾在大映电影公司的表演技术研究所学习。1970年从影。初期较多扮演青春少女角色,后戏路拓宽,能演各种女性角色。主要影片有《如花的情死》、《追捕》、《野性的证明》、《遥远的跑道》等。
丸剑
[相关解释]
1.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
1.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
主角
[相关解释]
1.亦作"主脚"。 2.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员。 3.主要当事人。
1.亦作"主脚"。 2.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员。 3.主要当事人。
举凡
[相关解释]
〈书〉凡是(下文大多列举)戏曲表演的手法,内容非常丰富,~喜、怒、哀、乐、惊、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书〉凡是(下文大多列举)戏曲表演的手法,内容非常丰富,~喜、怒、哀、乐、惊、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云手
[相关解释]
1.戏剧中表演的一种程式动作。通过双手﹑两臂的协调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
1.戏剧中表演的一种程式动作。通过双手﹑两臂的协调动作﹐构成舞蹈化的姿态﹐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度。
五花爨弄
[相关解释]
1.金元院本的别称。"爨弄"意为表演,院本演出大都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人组成,故名。
1.金元院本的别称。"爨弄"意为表演,院本演出大都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人组成,故名。
伎艺
[相关解释]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 2.指有技艺的人。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 2.指有技艺的人。
众虎攒羊
[相关解释]
1.表演战斗场面时所摆的一种阵势。即一人衣羊裘﹐众披虎皮﹐各持器械围杀。
1.表演战斗场面时所摆的一种阵势。即一人衣羊裘﹐众披虎皮﹐各持器械围杀。
优俳
[相关解释]
1.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谑为主的杂戏。 2.指表演杂戏的艺人。 3.仿效。 4.戏谑。
1.古代化装表演的以谐谑为主的杂戏。 2.指表演杂戏的艺人。 3.仿效。 4.戏谑。
优倡
[相关解释]
1.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 2.泛指戏曲演员。 3.指歌舞杂戏。
1.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 2.泛指戏曲演员。 3.指歌舞杂戏。
优戏
[相关解释]
1.古代指乐舞或以戏谑为主的杂戏。 2.泛指戏曲。 3.指表演乐舞或杂戏。 4.泛指演戏。
1.古代指乐舞或以戏谑为主的杂戏。 2.泛指戏曲。 3.指表演乐舞或杂戏。 4.泛指演戏。
传踏
[相关解释]
1.转踏。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1.转踏。宋时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种。
作伎
[相关解释]
1.亦作"作妓"。 2.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
1.亦作"作妓"。 2.谓表演歌舞或演奏音乐。
作倡
[相关解释]
1.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
1.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
作剧
[相关解释]
1.劳作勤苦。 2.戏弄,开玩笑。 3.表演戏术。
1.劳作勤苦。 2.戏弄,开玩笑。 3.表演戏术。
作场
[相关解释]
1.民间艺人在空地上表演献艺。
1.民间艺人在空地上表演献艺。
倒喇
[相关解释]
1.金元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清犹存此戏。清陆次云《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j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1.金元时的一种杂戏。大抵由一位演员吹弹多种乐器,并有歌唱和杂耍表演,如顶瓯,舞盘,翻觔斗之类。至清犹存此戏。清陆次云《满庭芳》词对倒喇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写。词云"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j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蜡,故使人惊。哀艳极,色飞心駴,四座不胜情。"
倒彩
[相关解释]
1.观众在看演出或其他的表演时,故意发出不满的怪叫声。
1.观众在看演出或其他的表演时,故意发出不满的怪叫声。
倒舞伎
[相关解释]
1.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1.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假妇戏
[相关解释]
1.古时称男扮女的表演。
1.古时称男扮女的表演。
假面剧
[相关解释]
演员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如古希腊悲剧,古罗马闹剧,中国的傩戏,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日本的能乐等。
演员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如古希腊悲剧,古罗马闹剧,中国的傩戏,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日本的能乐等。
傀儡戏(傀kuǐ)
[相关解释]
也称傀儡子”、魁子”、窟fefeW印薄V泄古代对木偶戏的称谓。唐宋时已很发达。宋代除杖头傀儡(杖头木偶)、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外,还有利用火药爆炸作动力的药发傀儡,用水力激发木偶机关在水面上进行表演的水傀儡等。
也称傀儡子”、魁子”、窟fefeW印薄V泄古代对木偶戏的称谓。唐宋时已很发达。宋代除杖头傀儡(杖头木偶)、悬丝傀儡(提线木偶)外,还有利用火药爆炸作动力的药发傀儡,用水力激发木偶机关在水面上进行表演的水傀儡等。
全武行
[相关解释]
1.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亦用以喻暴力行动‖贬义。
1.原指戏曲舞台上全副武打表演。亦用以喻暴力行动‖贬义。
冲狭
[相关解释]
古代杂技节目『代已经流行。把竹席卷成一圈,四周插入矛头,表演者投身从中穿过。现代的钻圈,即渊源于冲狭。
古代杂技节目『代已经流行。把竹席卷成一圈,四周插入矛头,表演者投身从中穿过。现代的钻圈,即渊源于冲狭。
出台
[相关解释]
演员上场表演。喻指新的方针、政策、规定等正式公布实行酝酿已久的改革方案终于出台了。
演员上场表演。喻指新的方针、政策、规定等正式公布实行酝酿已久的改革方案终于出台了。
出彩
[相关解释]
1.旧时戏剧表演杀伤时,涂红色作流血状,叫作出彩◇用以指出血,流血。
1.旧时戏剧表演杀伤时,涂红色作流血状,叫作出彩◇用以指出血,流血。
出演
[相关解释]
1.演员登台表演。
1.演员登台表演。
击丸
[相关解释]
1.古时的一种杂技表演。亦指这种杂技的表演者。
1.古时的一种杂技表演。亦指这种杂技的表演者。
刀竿节
[相关解释]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刘毓中(1896-1984)
[相关解释]
秦腔演员。陕西临潼人。十七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演生脚。表演稳健优美,演唱淳厚朴实。擅演《游龟山》、《周仁回府》、《卖画劈门》等剧。曾任西安易俗社社长、西安市秦腔剧院副院长。
秦腔演员。陕西临潼人。十七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演生脚。表演稳健优美,演唱淳厚朴实。擅演《游龟山》、《周仁回府》、《卖画劈门》等剧。曾任西安易俗社社长、西安市秦腔剧院副院长。
刺杀旦
[相关解释]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前头人
[相关解释]
1.亦称"内人"。 2.唐代应征入宫内宜春院的教坊歌妓。她们常在皇帝面前表演﹐故称。
1.亦称"内人"。 2.唐代应征入宫内宜春院的教坊歌妓。她们常在皇帝面前表演﹐故称。
剧团
[相关解释]
表演戏剧的团体,由演员、导演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表演戏剧的团体,由演员、导演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加官
[相关解释]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2.晋升官阶。参见"加官进禄"﹑"加官进爵"。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 4.指加官脸。
匠郢
[相关解释]
1.匠石和郢人的并称。匠石郢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用以称相知之人。
1.匠石和郢人的并称。匠石郢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用以称相知之人。
单口
[相关解释]
也称单档”。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由一个演员表演。如一人表演的相声称为单口相声”,一人表演的评弹称单档”等。
也称单档”。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由一个演员表演。如一人表演的相声称为单口相声”,一人表演的评弹称单档”等。
单口快板
[相关解释]
1.只有一个人表演的快板。
1.只有一个人表演的快板。
单口相声
[相关解释]
1.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
1.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
单档
[相关解释]
1.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江苏﹑浙江等地区称单口表演的曲艺形式为"单档"。
1.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江苏﹑浙江等地区称单口表演的曲艺形式为"单档"。
卖弄
[相关解释]
1.犹玩弄。 2.故意显示,炫耀。 3.摆弄;安排。 4.应付,对付。 5.扮演,表演。
1.犹玩弄。 2.故意显示,炫耀。 3.摆弄;安排。 4.应付,对付。 5.扮演,表演。
卖技
[相关解释]
1.谓以表演技艺谋生。
1.谓以表演技艺谋生。
卖拳头
[相关解释]
1.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
1.方言。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武术以谋生。
卖武
[相关解释]
1.靠表演武术谋生。
1.靠表演武术谋生。
卖艺
[相关解释]
1.以诗文书画等换钱。 2.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杂技﹑武术﹑曲艺等挣钱。
1.以诗文书画等换钱。 2.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杂技﹑武术﹑曲艺等挣钱。
卖解
[相关解释]
1.指表演马技。亦泛指表演武艺﹑杂技,借以谋生。
1.指表演马技。亦泛指表演武艺﹑杂技,借以谋生。
卧鱼
[相关解释]
1.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有正﹑反卧鱼两种。正卧鱼的动作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平﹐右腿往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稳﹐缓缓下蹲往右卧﹐背着地﹐压在右脚上﹐左手往后背﹐右手放在胸前。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动作相反。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嗅花时即运用此动作。
1.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有正﹑反卧鱼两种。正卧鱼的动作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平﹐右腿往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稳﹐缓缓下蹲往右卧﹐背着地﹐压在右脚上﹐左手往后背﹐右手放在胸前。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动作相反。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嗅花时即运用此动作。
危竿
[相关解释]
1.杂技的一种。长竿矗立,人攀其上以作表演。亦指演出时所用的长竿。
1.杂技的一种。长竿矗立,人攀其上以作表演。亦指演出时所用的长竿。
即兴(-xìng)
[相关解释]
因当前的感受而触发即兴诗|即兴曲|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因当前的感受而触发即兴诗|即兴曲|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
[相关解释]
1.谓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临时进行的表演。 2.指临时表演。
1.谓不依据剧本或事先未经排练而临时进行的表演。 2.指临时表演。
卸妆
[相关解释]
1.亦作"卸装"。 2.除去身上的装饰。 3.脱换衣服。 4.演员表演完毕后,除去化装。
1.亦作"卸装"。 2.除去身上的装饰。 3.脱换衣服。 4.演员表演完毕后,除去化装。
压轴戏
[相关解释]
1.亦称"压台戏"。 2.一场演出中的最后一个节目。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3.比喻引人注目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
1.亦称"压台戏"。 2.一场演出中的最后一个节目。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3.比喻引人注目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
双人舞
[相关解释]
1.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
1.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
双簧
[相关解释]
①一作双黄”。曲艺曲种。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员两人,一人坐前,一人藏后;藏后者说唱,前坐者按说唱内容表演各种动作,使观众感到如前坐者说唱一样。演出多以滑稽取胜。相传起源于清代曲艺演员黄辅臣。黄晚年嗓喑,演出时只能由其子蹲在椅后说唱,后人模仿而成为另一曲种。②比喻双方的行动表面上似乎无关,其实按秘密约定进行,互相配合他们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唱的是一出双簧。
①一作双黄”。曲艺曲种。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员两人,一人坐前,一人藏后;藏后者说唱,前坐者按说唱内容表演各种动作,使观众感到如前坐者说唱一样。演出多以滑稽取胜。相传起源于清代曲艺演员黄辅臣。黄晚年嗓喑,演出时只能由其子蹲在椅后说唱,后人模仿而成为另一曲种。②比喻双方的行动表面上似乎无关,其实按秘密约定进行,互相配合他们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唱的是一出双簧。
叠罗汉
[相关解释]
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
人上架人,重叠成各种形式,是体操、杂技表演项目之一。
叫好
[相关解释]
(~儿)对于精彩的表演等大声喊‘好’,以表示赞赏。
(~儿)对于精彩的表演等大声喊‘好’,以表示赞赏。
吊毛
[相关解释]
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
戏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动作。演员身体向前,头向下,然后腾空一翻,以背着地。
嗔面戏
[相关解释]
1.唐代杂戏名。表演时,演员以手举足加于颈上。
1.唐代杂戏名。表演时,演员以手举足加于颈上。
四功五法
[相关解释]
1.戏曲演员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1.戏曲演员唱﹑做﹑念﹑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四川扬琴
[相关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相传清乾隆年间形成。原为坐唱,分生、旦、净、丑等脚色,开头、结尾和段落间穿插第三人称的唱词交代情节。现有一人站唱和表演唱等形式。传统曲目多取戏曲故事。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成都、重庆等地。相传清乾隆年间形成。原为坐唱,分生、旦、净、丑等脚色,开头、结尾和段落间穿插第三人称的唱词交代情节。现有一人站唱和表演唱等形式。传统曲目多取戏曲故事。
坐唱
[相关解释]
曲艺表演形式之一。演员坐着说唱。弹词、琴书一类曲艺,多取此形式,并由演员自弹(奏)乐器自唱。有些只说不唱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坐着说讲,也属坐唱范畴。
曲艺表演形式之一。演员坐着说唱。弹词、琴书一类曲艺,多取此形式,并由演员自弹(奏)乐器自唱。有些只说不唱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坐着说讲,也属坐唱范畴。
垫话
[相关解释]
相声演员表演正式节目前所说的开匙,用以引起观众注意或点出下面正式节目的内容。
相声演员表演正式节目前所说的开匙,用以引起观众注意或点出下面正式节目的内容。
塑造
[相关解释]
1.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2.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1.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2.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壮剧
[相关解释]
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右江流域和云南富宁、广南一带。广西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师剧三支;云南有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两支。各支的形成过程不同,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右江流域和云南富宁、广南一带。广西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师剧三支;云南有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两支。各支的形成过程不同,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大独裁者
[相关解释]
美国故事片。联美影片公司1940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犹太理发师查利被征入伍,作战受伤失去记忆。因他面貌酷似独裁者亨克尔,闹出许多笑话。最后他被当作亨克尔请上检阅台,向军人发表演说,竟讲出了人民不要战争、不要独裁的心里话。
美国故事片。联美影片公司1940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犹太理发师查利被征入伍,作战受伤失去记忆。因他面貌酷似独裁者亨克尔,闹出许多笑话。最后他被当作亨克尔请上检阅台,向军人发表演说,竟讲出了人民不要战争、不要独裁的心里话。
大花脸
[相关解释]
1.传统戏曲角色行当。"净"行的一支。亦称"大面"﹑"正净"。一般指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表演上着重唱功的净脚。京剧的黑头或铜锤花脸有时也作为大花脸的同义语。
1.传统戏曲角色行当。"净"行的一支。亦称"大面"﹑"正净"。一般指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表演上着重唱功的净脚。京剧的黑头或铜锤花脸有时也作为大花脸的同义语。
大象棋
[相关解释]
1.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进行棋赛时﹐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供观众观看。常用于表演赛。
1.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进行棋赛时﹐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供观众观看。常用于表演赛。
夹振
[相关解释]
1.谓夹舞者振铎。周代帝王大祀﹐表演歌颂武王伐纣的舞蹈时﹐令二人振铎夹舞者﹐象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为节。
1.谓夹舞者振铎。周代帝王大祀﹐表演歌颂武王伐纣的舞蹈时﹐令二人振铎夹舞者﹐象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为节。
奏技
[相关解释]
1.亦作"奏伎"。 2.表演技艺。
1.亦作"奏伎"。 2.表演技艺。
女飐
[相关解释]
1.古代在角抵之前表演花把势的女子。
1.古代在角抵之前表演花把势的女子。
妙戏
[相关解释]
1.美妙的表演。
1.美妙的表演。
娱乐会
[相关解释]
1.以表演文娱节目为内容的集会。
1.以表演文娱节目为内容的集会。
子弟书
[相关解释]
清代曲艺形式。因创始于满族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于北京和东北各地。清乾隆年间形成,清末衰亡。有东城调、西城调两大流派。表演时以八角鼓击节。对单弦、东北大鼓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清代曲艺形式。因创始于满族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于北京和东北各地。清乾隆年间形成,清末衰亡。有东城调、西城调两大流派。表演时以八角鼓击节。对单弦、东北大鼓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学艺
[相关解释]
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 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 3.学问﹑技艺的统称。
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 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 3.学问﹑技艺的统称。
定场
[相关解释]
1.出场表演。 2.犹压场。谓演员技艺高超。
1.出场表演。 2.犹压场。谓演员技艺高超。
宣传队
[相关解释]
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寻檋
[相关解释]
1.古代百戏之一。檋﹐竿。据现存汉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
1.古代百戏之一。檋﹐竿。据现存汉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
将军
[相关解释]
①将⑤。②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①将⑤。②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小热昏
[相关解释]
1.曲种名。旧时流行在江浙一带的一种街头曲艺。原为卖梨膏糖的人作为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唱词多以新闻时事﹑民间故事为题材。演唱时用一面小锣﹐三块竹板﹐边敲边唱。小热昏有苏州﹑杭州两派。现在搬上舞台表演的"小锣书"﹑"三敲赋"均属"小热昏"。 2.语言妄诞﹑行为荒唐的年轻人。
1.曲种名。旧时流行在江浙一带的一种街头曲艺。原为卖梨膏糖的人作为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唱词多以新闻时事﹑民间故事为题材。演唱时用一面小锣﹐三块竹板﹐边敲边唱。小热昏有苏州﹑杭州两派。现在搬上舞台表演的"小锣书"﹑"三敲赋"均属"小热昏"。 2.语言妄诞﹑行为荒唐的年轻人。
工架
[相关解释]
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也作功架。
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也作功架。
幻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对魔术艺人的称呼。牦靬(属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以魔术着称,由西向东传播,汉时曾有幻人来中国表演。又称"眩人"﹑"幻师"﹑"幻士"﹑"化人"。
1.古代对魔术艺人的称呼。牦靬(属罗马帝国的亚历山大)以魔术着称,由西向东传播,汉时曾有幻人来中国表演。又称"眩人"﹑"幻师"﹑"幻士"﹑"化人"。
庙会
[相关解释]
中国城乡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办的集市形式。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并配以各种文艺表演和风味小吃。
中国城乡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办的集市形式。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地段。以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并配以各种文艺表演和风味小吃。
开口饭
[相关解释]
旧时把以表演戏曲、曲艺等为职业叫做吃开口饭。
旧时把以表演戏曲、曲艺等为职业叫做吃开口饭。
开打
[相关解释]
戏曲中演员表演搏斗。
戏曲中演员表演搏斗。
开篇
[相关解释]
①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先弹唱的一段唱词,自为起讫,作为正书的引子,也可以单独表演。江苏、浙江有些地方戏曲演出前,有时附加内容与正戏无关的唱段,也叫开篇。如越剧开篇、沪剧开篇。②指著作的开头。
①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先弹唱的一段唱词,自为起讫,作为正书的引子,也可以单独表演。江苏、浙江有些地方戏曲演出前,有时附加内容与正戏无关的唱段,也叫开篇。如越剧开篇、沪剧开篇。②指著作的开头。
弄参军
[相关解释]
1.即参军戏。唐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
1.即参军戏。唐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
弄水
[相关解释]
1.在水上作竞技表演。 2.游泳。
1.在水上作竞技表演。 2.游泳。
弄潮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水上运动之一。相传源于春秋时代,唐宋时浙江最盛。每年八月盛潮时,成群的弄潮者于江河出海口,手执彩旗,迎潮而泅,踏浪争雄,在波峰浪谷中表演各种泅技,颇为壮观。
中国古代水上运动之一。相传源于春秋时代,唐宋时浙江最盛。每年八月盛潮时,成群的弄潮者于江河出海口,手执彩旗,迎潮而泅,踏浪争雄,在波峰浪谷中表演各种泅技,颇为壮观。
弄马
[相关解释]
1.玩马。 2.指表演骑术。
1.玩马。 2.指表演骑术。
影戏
[相关解释]
1.亦称"影灯戏"。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 2.今亦指电影。
1.亦称"影灯戏"。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 2.今亦指电影。
影评
[相关解释]
1.对电影创作或表演进行评论的文章。
1.对电影创作或表演进行评论的文章。
影调剧
[相关解释]
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1.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吸取了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
心理剧
[相关解释]
群体心理治疗方式。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里诺倡导。要求病人表演或再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众把目前的苦恼讲述出来,以此来宣泄情绪,增强自我意识和适应环境、克服危机的能力。
群体心理治疗方式。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里诺倡导。要求病人表演或再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众把目前的苦恼讲述出来,以此来宣泄情绪,增强自我意识和适应环境、克服危机的能力。
戏剧
[相关解释]
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以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成分的综合,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英文drama)即指话剧。
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是以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成分的综合,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英文drama)即指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