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裴的内容。
带有裴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龙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七政 [相关解释]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七纵七禽 [相关解释]
1.亦作"七纵七擒"。 2.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秖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余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2.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三十六郡 [相关解释]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三户 [相关解释]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裴髎集解引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一说,指楚之昭﹑屈﹑景三大姓。见司马贞索隐引韦昭说◇人多指"三户人家"。 2.地名。在今河南淅川县境。 3.古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今河北磁县境内。
三才 [相关解释]
1.天﹑地﹑人。 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晋之潘滔﹑刘舆﹑裴邈。《晋书.刘舆传》"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2)指北齐之温子升﹑邢子才﹑魏收。《北史.魏收传》"﹝魏收﹞与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 3.三种材料。
三里雾 [相关解释]
1.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上咸五,下登三 [相关解释]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髎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专阃 [相关解释]
1.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髎集解引韦昭曰"此郭门之阃也。门中橛曰阃。"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阃"。
东阁 [相关解释]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3.明清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武十五年始置。清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为虎作伥 [相关解释]
1.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乐冰 [相关解释]
1.《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刘孝标注引《玠别传》"﹝玠﹞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后因以"乐冰"指岳父。
买酎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裴髎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后用"买酎"指地方对中央献纳钱财。
云台仗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戊子夜﹐帝自将?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铠仗授兵﹐欲因际会﹐自出讨文王。"后因以"云台仗"指天子的殿中宿卫。
云英 [相关解释]
1.云母的一种。 2.云气的精华﹐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4.指白色的花。 5.唐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名。传说裴航过蓝桥驿﹐以玉杵臼为聘礼﹐娶云英为妻◇夫妇俱入玉峰成仙。事见唐裴铏《传奇.裴航》。诗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6.唐代锺陵著名歌姬名。唐罗隐《嘲锺陵妓云英》诗﹕"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五相 [相关解释]
1.指唐代裴垍﹑王涯﹑杜元颖﹑崔群和李绛五宰相。
五石散 [相关解释]
1.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更生散或单称散。配剂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故名。相传其方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魏晋名士何晏裴秀等都服散,竟成一时风气。
五色棒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操﹞除洛阳北部尉"裴松之注引三国吴人撰《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用以喻严刑峻法。
五都 [相关解释]
1.战国齐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裴松之注引《魏略》"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
伏龙凤雏 [相关解释]
1.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土元也。'"后因以指诸葛亮(字孔明)和庞统(字士元)。
何郎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驸马何晏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借作驸马的美称。 3.指南朝梁诗人何逊∥逊青年时即以文学着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余数定理 [相关解释]
又称剩余定理”。初等代数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即多项式ゝ(x)除以x-a所得的余式等于这个多项式当x=a时的值f(a)。因法国数学家裴蜀首先发现,故也称裴蜀定理”。
倚衡 [相关解释]
1.靠在车前横木上。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裴髎集解引如淳曰"骑,倚也♀,楼殿边栏榡也。"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如淳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引袁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唐刘禹锡《观市》"是日倚衡而阅之,感其盈虚之相寻也速,故着于篇云。"一解据韦昭说,谓跨在车前横木上。
借对 [相关解释]
1.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
债帅 [相关解释]
1.唐大历以后,政治腐败,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欲为帅者,若家财不足,则向富户借贷;升官之后,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偿还。因被称为债帅。及韦处厚﹑裴度为相,此风稍敛。《旧唐书.高瑀传》"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搢绅相庆曰'韦公作相,债帅鲜矣!'"后遂用以称借行重贿而取将帅之高位者。
傫如丧狗 [相关解释]
1.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髎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僮指 [相关解释]
1.《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裴髎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后即以"僮指"称僮仆,奴婢。
八拓将军 [相关解释]
1.唐裴聿的外号。
八裴 [相关解释]
1.谓晋裴氏家族八人。
六代 [相关解释]
1.指黄帝﹑唐﹑虞﹑夏﹑殷﹑周。 2.指唐﹑虞﹑夏﹑殷﹑周﹑汉。 3.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4.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六体 [相关解释]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六飞 [相关解释]
1.亦作"六騱"﹑"六蜚"。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騱﹐驰下峻山。"裴髎集解引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飞"◇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 2.喻帝位或皇权。 3."六月飞霜"之省。 4.指飞雪。
兵厨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其貌不扬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杜预注"颜貌不扬显。"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后以"其貌不扬"形容人容貌平常或丑陋。
养媳妇 [相关解释]
1.幼时即领而养之,待长大后方成婚的儿媳妇。语本《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饮食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丽"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其嫁娶之法﹐女年十岁﹐已相设许。婿家迎之﹐长养以为妇。"
写韵 [相关解释]
1.吴彩鸾书写《唐韵》的故事。传说仙女吴彩鸾于唐大和末,遇书生文箫于钟陵郡,相互爱悦而成夫妇。文箫贫,彩鸾为写孙愐《唐韵》,售以为生◇二人皆乘虎仙去。见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三引唐裴铏《传奇.入仙坛》。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忆别深宫七百年,几经尘劫两相捐。踏灯忽漫春携手,写韵曾看夜擘笺。"或谓吴彩鸾写《唐韵》为实有其人其事。又后人傅会传说,于钟陵建"写韵亭",或称"写韵轩"。宋洪明有《写韵亭》诗,见宋吕本中《紫薇诗话》。
千头木奴 [相关解释]
1.指千棵柑橘树『末李衡为官清廉,晩年派人于武陵龙阳汜洲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多用以为典。亦省作"千奴"。
午桥庄 [相关解释]
1.唐宰相裴度的别墅名。至宋为张齐贤所有。其地在今河南洛阳。
午桥泉石 [相关解释]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满宦官擅权,于洛阳郊外建午桥庄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卒更 [相关解释]
1.汉徭役名称。谓践更﹑居更﹑过更三种徭役。《史记.吴王濞列传》"卒践更"司马贞索隐引《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一说卒更为更三品之一。《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裴髎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有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
卖韵 [相关解释]
1.传说仙女吴彩鸾受谪下山为文箫妻,家贫日写唐孙愐《唐韵》一编,售之以度日。见唐裴铏《传奇.文箫》。
卧海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宁往见度﹐语惟经典﹐不及世事。还乃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越海避难者﹐皆来就之而居﹐旬月而成邑。"后用以为典﹐有隐处之意。
厕牏 [相关解释]
1.便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石建﹞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裴髎集解引孟康曰"厕,行清;窬,行中受粪者也。东南人谓凿木空中如曹谓之窬。"按,《汉书.万石君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注,两"窬"字均作"牏"。明归有光《陶节妇传》"已而姑病痢,六十余日,昼夜不去侧。时尚秋暑,秽不可闻,常取中裙厕牏自浣洒之。"清钱谦益《永丰程翁七十寿序》"考其家教,不过使其子孙驯行孝谨,澣厕牏﹑数马足而已。"一说厕牏指旁室门墙边的水沟。参阅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万石君传》。
受厘 [相关解释]
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剈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髎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司马昭之心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吞爻 [相关解释]
1.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翻初立《易》注,奏上'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戏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吴下阿蒙 [相关解释]
《三国志·吴·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吴市吹箫 [相关解释]
1.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萧乞食于吴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裴髎集解引徐广曰"〔箎〕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周南 [相关解释]
1.《诗.国风》之一◇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2.代称周公。因成周以南之地为周公旦的采邑,故称。 3.地名。指成周(今河南洛阳)以南。《韩非子.说林下》"周南之战,公孙喜死焉。"一说即洛阳。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裴髎集解引徐广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哭竹 [相关解释]
1.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唯唯否否 [相关解释]
1.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髎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盖不欲径'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啸云侣 [相关解释]
1.传说唐广德中,有孙恪者,游洛中一大第,见袁氏女,遂纳为室◇十余年,携二子至峡山寺。袁氏欣然易服理妆,诣老僧,乃持一碧玉环献僧,曰"此是院中旧物。"僧初不晓,及斋罢,有野猿数十,悲啸扪萝而跃,袁氏恻然,俄命笔题诗曰"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乃掷笔于地,遂裂衣化为老猿,追啸者跃树而去。老僧方悟,曰"此猿是贫道为沙弥时所养……碧玉环者,本诃陵胡人所施,当时亦随猿颈而往。"见唐裴铏《传奇.孙恪》◇因以为典,称野猿为"啸云侣"。
四白 [相关解释]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王符《潜夫论.相列》"《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汪继培劐笺引王先生云"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相妇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见《唐书.方技.袁天纲传》。"又北周郎中裴珪妾赵氏目有四白,相者张瓃藏劐谓其"终以奸废",后应验。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2.指商山四皓。 3.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四裴 [相关解释]
1.南朝梁裴黎﹑裴子野﹑裴楷﹑裴绰兄弟四人的合称。
墙头马上 [相关解释]
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代白朴作。取材于唐代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私奔裴家,在后花园匿居七年,被裴父发现逐出◇少俊中状元来认亲,李不肯相认,裴父前来赔礼,始和好团圆。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肃(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
大被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孟宗﹞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为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后用为招贤接友之典实。 2.后汉姜肱性友爱﹐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着称。弟兄三人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见《后汉书.姜肱传》◇世遂以"大被"比喻弟兄友爱。
天启 [相关解释]
1.《左传.闵公元年》"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史记.晋世家》作"天开"。裴髎集解引服虔曰"以魏赏毕万﹐是为天开其福。"后多指上天的启示。
失鹿 [相关解释]
1.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髎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夷羊 [相关解释]
1.古指神兽﹑怪兽。《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韦昭注"夷羊﹐神兽。牧﹐商郊牧野。"《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裴髎集解引晋徐广曰"此事出《周书》及《随巢子》﹐云'夷羊在牧'。牧﹐郊也。夷羊﹐怪物也。"一说﹐土神。《淮南子.本经训》"江河三川,絶而不流,夷羊在牧,飞蛩满野。"高诱注"夷羊,土神。殷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后亦以比喻乱世中的贤者。 2.复姓。春秋晋国有夷羊五。
奉倩 [相关解释]
1.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馀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成为悼亡的典实。
孟宗竹 [相关解释]
1.竹的一种。又名江南竹。其笋供食用。《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孟宗,江夏人,为避吴主孙晧字讳,改名仁。亦省作"孟竹"。
察战 [相关解释]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射石饮羽 [相关解释]
1.射箭入石中﹐陷没箭上的羽毛。谓勇猛善射。传其事者有四(1)指春秋楚养由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按﹐"先"为"兕"的误字。《论衡·儒增》﹑《文选·七启》李善注﹑《路史·发挥三》皆作"兕"。(2)指春秋熊渠子。《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3)指汉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裴髎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没羽'。"(4)指北周李远。《周书·李远传》"〔远〕尝猎于莎栅
少从 [相关解释]
1.古谓出国使者随从中之地位低微者。《史记.大宛列传》"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裴髎集解引《汉书音义》"或云从行之微者也。"一说为使者的少年随从。
少女风 [相关解释]
1.指西风。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
少男风 [相关解释]
1.东北风。又称艮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称。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言'……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果有艮风鸣鸟。"亦省作"少男"。
崔徽 [相关解释]
1.唐歌妓名。曾与裴敬中相爱,既别,托画家写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后抱恨而卒。事见唐元稹《崔徽歌序》◇多以指美丽多情或善画的少女。
干封 [相关解释]
1.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髎集解引如淳说。
康衢歌 [相关解释]
1.相传春秋齐宁戚饲牛,击牛角而歌于康衢,辞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奇其歌,命后车载回,任以国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汉刘向《说苑.尊贤》。歌辞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髎集解引应劭曰◇因以"康衢歌"喻指贤才不遇而发之悲歌。
怕妇 [相关解释]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韦后;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严父。一日内宴,有优人唱《回波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参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惊肉生髀 [相关解释]
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以"惊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愈头风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以"愈头风"为称赞他人诗文杰出之典。
拙袖 [相关解释]
1.《史记.五宗世家》"﹝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裴髎集解引汉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后因以"拙袖"喻幅员狭小的邦国。
拾带重还 [相关解释]
1.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捋虎须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朱桓传》"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后因以"捋虎须"喻撩拨强有力者,谓冒风险。
捧日 [相关解释]
1.喻忠心辅佐帝王。语本《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表昱为东平相,屯范"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 2.捧日营。参见"捧日营"。
文箫 [相关解释]
1.传奇中的人名。传说唐大和年间﹐书生文箫中秋日游锺陵西山游帷观﹐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兼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见唐裴铏《传奇.文箫》。
斑特处士 [相关解释]
1.牛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三四引唐裴铏《传奇·宁茵》谓唐大中年间有宁茵秀才假大僚庄于南山下,因夜风清月朗,吟咏庭际,俄闻扣门声,称桃林斑特处士相访,茵开门延入,言谈间,又闻扣门声,曰南山斑寅将军奉谒,茵亦延入,饮酒赋诗,大醉而别。及明,视门外唯有牛踪虎迹而已。
日月入怀 [相关解释]
1.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晋干宝《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 2.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昆仑奴 [相关解释]
1.亦作"昆侖奴"。古代豪门富家以南海国人为奴,称"昆仑奴"。 2.亦省称"昆奴"。特指昆仑奴磨勒。唐裴铏《传奇.昆仑奴》有昆仑奴磨勒,负崔生逾十重垣,与红绡妓相会,并帮助出奔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因以借指热心助人婚事者。
晏温 [相关解释]
1.天气晴暖。《史记.孝武本纪》"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裴髎集解引如淳曰"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二"于时日景晏温﹐皆以为恭孝所感。"清赵翼《多雨》诗"忽晴忽雨乱晨昏﹐纔苦阴寒又晏温。"一说"晏温"与"曣?"﹑"氤氲"音近义同﹐形容云霭垂覆之状。
有心 [相关解释]
1.谓怀有某种意念或想法。 2.有心计。 3.有志向。 4.指有侠义心肠的人。 5.有情意﹐有爱心。 6.有意;故意。唐裴度逸句"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木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2.指柑橘的果实。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4.柯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柯树》。
木榻穿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后因以"木榻穿"形容高士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生活。
李衡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桔槔烽 [相关解释]
1.《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裴髎集解引文颖曰"作高木橹,橹上作桔槔,桔槔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后因称烽火台为"桔槔烽"。
桥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相传为黄帝葬处。沮水穿山而过,山状如桥,故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裴髎集解引《皇览》"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后因以借指黄帝陵墓或帝王陵墓。 2.山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上有黄帝和唐尧庙。
梦松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裴松之注引《吴书》"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后因以"梦松"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
橘奴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檄医头疾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三国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水渰蓝桥 [相关解释]
1.相传唐裴航在蓝桥驿遇仙女云英,求得玉杵臼捣药,终结为夫妇。见《太平广记》卷五十引唐裴铏《传奇.裴航》◇以"水渰蓝桥"。比喻男女欢会之事不成。
泣竹 [相关解释]
1.相传三国吴孟宗以孝着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孟宗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遂用为至孝的典实。
洄曲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溵水于此洄曲,故名。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命裴度宣慰淮西行营,率李愬﹑李光颜等将领往讨,元济重兵据洄曲拒战。李愬雪夜绕道径袭蔡州,擒元济,即此地。
洗脚上船 [相关解释]
1.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孙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清慎勤 [相关解释]
1.清廉﹑谨慎﹑勤勉。《三国志.魏志.李通传》"以宠异焉"裴松之注引晋王隐《晋书》"﹝李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后用以为官箴。衙署公堂多书"清慎勤"三字作匾额。
渴日 [相关解释]
1.尽日,终日。 2.时间不足。语本《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 3.旱日。
游光 [相关解释]
1.流传荣誉。参见"游光扬声"。 2.传说中的恶鬼名。《文选.张衡》"殪野仲而歼游光。"薛综注"野仲﹑游光﹐恶鬼也。"汉马融《广成颂》"捎罔两﹐拂游光。"《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丰不知而往﹐即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清唐孙华《逐疫鬼》诗"游光及野仲﹐次第行天诛。"一说为火神名。参阅《广雅.释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