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8 查到相关见闻的内容。
带有见闻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吴沃尧作。一百零八回。以1884年中法战争到1903年前后二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见闻,描绘了晚清社会官场、儒林、商界、家庭的种种怪现状,对社会现实作了较全面的暴露。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井蛙 [相关解释]
1.亦作"井鼃"。 2.井底之蛙。比喻见闻狭隘,目光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鼃,"蛙"的古字。虚,所居之处。
伊本·拔图塔 [相关解释]
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开始离乡旅行,到过北非、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以及波斯、中亚、印度等地,遍访伊斯兰教各国,据称到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和中国◇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见闻被记录成书,称为《伊本·拔图塔游记》。
偏人 [相关解释]
1.才行特出的人。 2.见闻孤陋的人。
僻儒 [相关解释]
1.见闻狭隘浅陋的儒士。
僻学 [相关解释]
1.谓未能博学,见闻寡陋。
儿童走卒 [相关解释]
1.比喻见闻最浅陋的人。
区闻陬见 [相关解释]
1.谓见闻狭陋。
医话 [相关解释]
1.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清陆以湉撰有《冷庐医话》,王士雄撰有《潜斋医话》。
博闻 [相关解释]
1.多闻,见闻广博。
合闻 [相关解释]
1.犹洽闻。见闻广博。
听视 [相关解释]
1.犹见闻。
固陋 [相关解释]
〈书〉见闻不广。
墟拘 [相关解释]
1.《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以"墟拘"喻孤居一隅,见闻不广。
夏虫语冰 [相关解释]
1.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孤陋 [相关解释]
1.见闻少,学识浅陋。
孤陋寡闻 [相关解释]
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宋应星(1587-?) [相关解释]
明代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人。1615年考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开发利用自然,创造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整理和总结工农业生产经验,以其亲身见闻和实践作主要依据,撰写了《天工开物》。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
实见 [相关解释]
1.犹言真知灼见。 2.实地见闻;实际见闻。
宿闻 [相关解释]
1.早已知闻。 2.陈旧的见闻﹑知识。
寡闻 [相关解释]
1.见闻不广。
寡陋 [相关解释]
见识少,学识浅,眼界狭窄见闻寡陋。
少见多怪 [相关解释]
1.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多以为怪。语本汉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駒驼﹐言马肿背。'"
应天三絶 [相关解释]
1.唐僖宗年间,孙位在成都应天寺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蜀景焕又在右壁画天王像,与之相对。当时的词人欧阳炯为此作长歌,僧梦归草书此歌于壁。因画﹑诗﹑书法三者俱佳,时人称之"应天三絶"。参阅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应天三绝》。
开博 [相关解释]
1.指见闻广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
异闻 [相关解释]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 3.新异之事;奇闻。
强记博闻 [相关解释]
1.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相关解释]
长诗。德国海涅作于1844年。记叙作者1843年从巴黎返回汉堡,途经亚琛、科隆、哈根等城市的旅行见闻和感受。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德国,通过童话般的梦境和想像,对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社会现实作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
惠气 [相关解释]
1.和顺之气。《楚辞.天问》"伯强何处?惠气安在?"王夫之注"惠,顺也,南方和顺之气。"南朝宋鲍照《拟阮公》诗"惠气凭夜清,素景缘雓流。"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愈赋十四韵以献》"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一说即惠风。见闻一多《古典新义.天问释天》。
拘虚 [相关解释]
1.亦作"拘墟"。 2.比喻孤处一隅,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陆德明释文"本亦作'墟'。"
搜神记 [相关解释]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作。原本已佚,今传本二十卷为后人所辑。其创作动因是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故事或采之史传杂说,或得之亲身见闻。多为因果报应、神怪灵异之事。对于后世小说戏曲有深远影响。
杂史 [相关解释]
1.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
束教管闻 [相关解释]
1.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殚见洽闻 [相关解释]
1.谓见闻﹑知识十分广博。
洽闻强记 [相关解释]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浅闻 [相关解释]
1.寡闻,所闻不广。 2.谓粗浅的见闻。
猒饫 [相关解释]
1.饮食饱足。引申为自足不外求。《楚辞.严忌》"时猒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朱熹集注"厌饫﹐自足而不乐见闻之意也。"一说犹厌倦。王逸注"言时君不好忠直之士﹐猒倦其言而不肯用。"
玄奘(602-664) [相关解释]
唐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俗称唐僧。原姓陈,名fd6a#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印度。初在那烂陀寺受学,后又游学印度各地,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645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记旅行途中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即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
珍闻 [相关解释]
奇异有趣的见闻科学珍闻。
疏陋 [相关解释]
1.亦作"痚陋"。 2.简陋。 3.浅陋﹐见闻不广。
疵陋 [相关解释]
1.谓见闻浅陋而好非议。
盲陋 [相关解释]
1.谓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瞽聩 [相关解释]
1.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耳目 [相关解释]
①耳朵和眼睛掩人~(比喻以假象欺骗蒙蔽别人)。②指见闻~所及ㄧ~一新ㄧ~不广。③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众多。
肤知 [相关解释]
1.肤浅的见闻。
至识 [相关解释]
1.见闻广博而深明事理的人。
要闻 [相关解释]
1.重要的见闻。 2.重要的新闻。
见见闻闻 [相关解释]
1.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谓接触熟悉的事物。
见闻 [相关解释]
见到和听到的事~广ㄧ增长~。
视听 [相关解释]
看和听。指对事物的感觉、印象和看法。也指见闻混淆视听|务广视听,深防蔽塞。
记闻 [相关解释]
1.记述所闻。 2.记事与见闻。
赤都心史 [相关解释]
报告文学集。瞿秋白作于1921-1923年。《饿乡纪程》续篇。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远听 [相关解释]
1.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 2.聆听远处的声音。
随想录 [相关解释]
散文集。巴金作。1979-1985年出版。共五集,一百五十篇。作者回顾亲身经历,批判极左路线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并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深刻反思。内容有对故人的怀念、见闻录、访问记、文艺评论以及关于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建议等。文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随想录】散文集。巴金作。1979-1985年出版。共五集,一百五十篇。作者回顾亲身经历,批判极左路线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并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深刻反思。内容有对故人的怀念、见闻录、访问记、文艺评论以及关于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建议等。文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雨季不再来 [相关解释]
小说、散文合集。1976年出版。三毛作。收作品十二篇。其中《惑》写作者病中迷失在《珍妮的画像》里的幻觉;《月河》描写小女孩林珊对感情的执著;《极乐鸟》为纪念一位自杀身亡的朋友而作。另有《赴欧旅途见闻录》、《我从台湾起飞》、《去年的冬天》等流浪纪实散文。
韬声匿迹 [相关解释]
1.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题破山寺后禅院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