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5 查到相关言文的内容。
带有言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连城 [相关解释]
1.《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狗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中央民族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民族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设有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文、民族学、历史等系以及研究生部等。
中文 [相关解释]
1.中国语言文字或中国语言文学的省称。特指汉语言文字或汉语言文学。
以心传心 [相关解释]
1.佛教用语。指传授禅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即离开语言文字,以慧心相传授。这种方法,重点在于修心,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
侏离 [相关解释]
1.亦作"侏"。亦作"侏?"。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3.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4.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5.用以鄙称外国人。
兰州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兰州。创办于1909年,初名法政学堂◇校名几经变更,1946年改现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数学、力学、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系。
南开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天津。创建于1919年。前身为南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经济学院和数学、化学、历史、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等系。
厦门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厦门。创建于1921年。设有经济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海外函授学院、研究生院等,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人类学、会计、哲学、音乐、美术等系。
口诛笔伐 [相关解释]
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古文 [相关解释]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同化政策 [相关解释]
1.一般指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消灭被统治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政策。如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迫他们改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奴役﹑迫害,以改变其民族成分。
四夷馆 [相关解释]
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四川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校址在成都。创建于1931年。设有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村建设学院等,以及中日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系。
四译馆 [相关解释]
1.清代所设掌管接待四方邻国贡使和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声律 [相关解释]
1.五声六律。指音乐。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寓言 [相关解释]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作品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结构一般较简单。
少数民族 [相关解释]
指多民族国家内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也有指外来移民的。在中国,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132万(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8%。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多有本民族语言文字,部分通用汉语文。宗
山东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济南。创建于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校名和校址多次变更和迁移。一度停办。1951年和华东大学合校,称山东大学。设有经济学院、化学学院等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系。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干巴 [相关解释]
①失去水分而收缩或变硬枣儿都晒~了。②缺少脂肪,皮肤干燥人老了,皮肤就变得~了。③(语言文字)枯燥,不生动话说得~乏味。
干巴巴 [相关解释]
(~的)①干燥(含厌恶意)过去~的红土地带,如今变成了米粮川。②(语言文字)内容不生动,不丰富文章写得~的,读着引不起兴趣。
心印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4.心心相印。 5.拆字术。
思如涌泉 [相关解释]
1.极言文思充沛。
掩过饰非 [相关解释]
1.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描写 [相关解释]
1.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文山 [相关解释]
1.极言文件之多。
文武双全 [相关解释]
1.犹言文武全才。
文海 [相关解释]
1.犹文苑。 2.犹言文章总汇。《周书.萧圆肃传》"又撰时人诗笔为《文海》四十卷。"多用作书名。又如《明文海》。
文白 [相关解释]
1.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章二百年 [相关解释]
1.极言文章精妙。为二百年来所未有。语本《南史.谢杋传》"杋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文言文 [相关解释]
1.用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写的文章。
文风 [相关解释]
1.文章的风格。 2.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3.学文的风气。 4.文德教化之风。
新疆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乌鲁木齐。前身是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建于1924年。校名几经变更,1960年改现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系。
日月重光 [相关解释]
1.《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迭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显教 [相关解释]
1.能以语言文字阐明佛教教义的教派。与密教相对而言。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属显教。
歧义 [相关解释]
1.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洋文 [相关解释]
1.外国的语言文字。
石端明 [相关解释]
1.游戏寓言文章中以拟人手法给石砚起的名称。
石虚中 [相关解释]
1.游戏寓言文章中以拟人手法给石砚起的姓名。
经学 [相关解释]
把儒家经典当作研究对象的学问,内容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
翻译 [相关解释]
①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外国小说ㄧ把密码~出来。②做翻译工作的人他当过三年~。
肇禋 [相关解释]
1.开始祭祀。《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毛传"肇,始;禋,祀也。"一说,禋,当作西土,乃西土二字误合之垔,后人又加示旁。周在西方,故称。肇西土,言文王开辟周国土地。见高亨《诗经今注》。
能文能武 [相关解释]
1.犹言文武双全。 2.指既有文化﹐又会劳动。
虫言鸟迹 [相关解释]
1.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言文 [相关解释]
1.谓解释法律文字。 2.言语和文字。 3.专指书面语言。
言文行远 [相关解释]
1.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语妙天下 [相关解释]
1.谓言语之精妙为天下人所不及。极言文辞之隽永优美。
警愦觉聋 [相关解释]
1.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语文学 [相关解释]
1.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
象喻 [相关解释]
1.谓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阐明玄妙深奥的道理。
轻虚 [相关解释]
1.轻而不实。 2.犹平易,浅显。用于形容语言文字。
释读 [相关解释]
1.谓考证并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金声掷地 [相关解释]
1.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非语言传播 [相关解释]
不见诸语言文字,但大家都能理解的传播方法。即通过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姿态、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韑象 [相关解释]
1.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