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论道的内容。
带有论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笑图
[相关解释]
1.古画名。以晋代释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三名高士于庐山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1.古画名。以晋代释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三名高士于庐山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乡老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清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清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吟论
[相关解释]
1.吟诗论道。
1.吟诗论道。
坐而论道
[相关解释]
1.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 2.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3.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
1.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 2.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3.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
太傅
[相关解释]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孤卿
[相关解释]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经邦论道
[相关解释]
1.谓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亦比喻居于高位。
1.谓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亦比喻居于高位。
聚沙
[相关解释]
1.亦作"聚砂"。 2.《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1.亦作"聚砂"。 2.《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订道
[相关解释]
1.论道。
1.论道。
论理
[相关解释]
1.议论道理。 2.争论是非。 3.按照道理。 4.理论。 5.逻辑。
1.议论道理。 2.争论是非。 3.按照道理。 4.理论。 5.逻辑。
论道
[相关解释]
1.谋虑治国的政令。 2.议论﹑阐明道理。
1.谋虑治国的政令。 2.议论﹑阐明道理。
论道官
[相关解释]
1.指备顾问之官。
1.指备顾问之官。
论道经邦
[相关解释]
1.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1.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