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3 查到相关识字的内容。
带有识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丁 [相关解释]
1.一个成年男子。 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3.一枚钉子。
不识一丁 [相关解释]
1.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 [相关解释]
1.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初等教育 [相关解释]
也称基础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最初阶段的教育。在中国,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小学,对青年、成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型识字学校,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
半文盲 [相关解释]
识字不多的成年人。
史篇 [相关解释]
1.《史籀篇》的省称。相传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
墨水 [相关解释]
1.墨汁。 2.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水。 3.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女秀才 [相关解释]
1.旧时对通经义能诗文的女子的美称。 2.女官名。 3.科举时代的科目名称。明初识字妇女可以举女秀才。参阅清董恂《宫闺联名谱》。
字书 [相关解释]
1.以字为单位,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玉篇》等。 2.古代指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
字块 [相关解释]
1.供初学者识字用的方形小纸块或小纸片,每块或每片上写一个字或词。
开蒙 [相关解释]
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请王老师给他~ㄧ他六岁开的蒙。
形体 [相关解释]
①身体;体态形体虽死,精神犹存|形体训练。②形状和结构文字的形体|识字之初,苦于形体之辨别。
心术 [相关解释]
心计目不识字而有心术|他是个有经验、有心术的人。
急就篇 [相关解释]
1.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史游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汉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
扫盲 [相关解释]
消除文盲,让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成年人接受识字教育扫盲工作|妇女扫盲班。
文盲 [相关解释]
不识字的成年人。
杂字 [相关解释]
1.古代启蒙的识字读本。汇辑各类常用字﹐编成韵语﹐以便初学者记诵。
牛识字 [相关解释]
1.讥人不识字。
目不识书 [相关解释]
1.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睁眼 [相关解释]
1.张开眼睛。 2.喻指识字的人。
睁眼瞎子 [相关解释]
1.喻指不识字的人,文盲。
知书识字 [相关解释]
1.谓有文化修养。
脱盲 [相关解释]
1.指不识字的人经学习后脱离文盲状态。
蒙学 [相关解释]
也称蒙馆”。中国古代对儿ν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始于夏商周。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作文及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
蒙童 [相关解释]
1.知识未开的儿童。旧亦以指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
认字 [相关解释]
1.识字。
识丁 [相关解释]
1.《旧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后以"识丁"指识字。
识字 [相关解释]
1.认识文字。 2.谓知晓文字音义﹐精于训诂。
识字班 [相关解释]
1.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
识字知书 [相关解释]
1.谓有文化知识。
通文 [相关解释]
1.谓知书识字。
阿买 [相关解释]
1.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
马可(1918-1976) [相关解释]
作曲家。江苏徐州人∮南大学肄业。1937年后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去延安,在鲁艺音乐系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音乐研究室主任及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作有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秧歌剧《夫妻识字》,管弦乐《陕北组曲》及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二百余首。论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