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0 查到相关词曲的内容。
带有词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犯
[相关解释]
1.三度触犯。 2.三度犯法。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1.三度触犯。 2.三度犯法。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促拍
[相关解释]
1.节奏急促的乐曲。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唐士云'蔡邕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历三台。乐工以邕洞晓音律﹐故制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1.节奏急促的乐曲。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唐士云'蔡邕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历三台。乐工以邕洞晓音律﹐故制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俞平伯(1900-1990)
[相关解释]
作家,学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学运动,加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诗》。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古典文学研究尤深,编选、校点、注释多种古典文学作品。其《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诗集《冬夜》、散文集《杂拌儿》以及《论诗词曲杂著》等。
作家,学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学运动,加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诗》。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古典文学研究尤深,编选、校点、注释多种古典文学作品。其《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诗集《冬夜》、散文集《杂拌儿》以及《论诗词曲杂著》等。
借宫
[相关解释]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偷声
[相关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元杂剧
[相关解释]
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前腔
[相关解释]
1.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只在第一支曲前标明曲牌名﹐其后各曲前都`作"前腔"。与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意谓曲名同前。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1.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只在第一支曲前标明曲牌名﹐其后各曲前都`作"前腔"。与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意谓曲名同前。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南乐
[相关解释]
1.指《诗经》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都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
1.指《诗经》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都有密切关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
压韵
[相关解释]
1.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1.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声家
[相关解释]
1.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1.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1.官名『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六朝以来,亦称员外郎,谓正员以外的官员。 2.宋元以来对衙门书吏的称呼。亦指县府小吏。小说词曲中多用之。
幺篇
[相关解释]
1.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说"幺篇"为"腰篇"之省文。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1.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白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只唱幺篇。"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一说"幺篇"为"腰篇"之省文。参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
忆秦娥(箫声咽)
[相关解释]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写伤心离别,清秋寂寥,引发出深沉的历史感慨。末二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使本词超越了普通的愁恨离别之作。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同被后人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写伤心离别,清秋寂寥,引发出深沉的历史感慨。末二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使本词超越了普通的愁恨离别之作。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同被后人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慢调
[相关解释]
1.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1.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换韵
[相关解释]
1.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转韵"。
1.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转韵"。
新唱
[相关解释]
1.新写的诗词曲作品。
1.新写的诗词曲作品。
晓风残月
[相关解释]
1.谓晨风轻拂,残月在天,情景冷清。常借以抒写离情。 2."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宋柳永《雨霖铃》词中名句,后用以指代词曲。 3.指婉约的诗词风格。
1.谓晨风轻拂,残月在天,情景冷清。常借以抒写离情。 2."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宋柳永《雨霖铃》词中名句,后用以指代词曲。 3.指婉约的诗词风格。
柳枝
[相关解释]
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5.侍姬名。唐韩愈
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5.侍姬名。唐韩愈
梦撒撩丁
[相关解释]
1.亦作"梦撒寮丁"。 2.犹言无钱。梦撒,犹无;撩丁,犹钱。元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有一日使的来赤手空拳,梦撒撩丁。"参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一说谓梦醒空虚。参阅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1.亦作"梦撒寮丁"。 2.犹言无钱。梦撒,犹无;撩丁,犹钱。元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有一日使的来赤手空拳,梦撒撩丁。"参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一说谓梦醒空虚。参阅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牌子
[相关解释]
1.招牌;门牌。 2.牌位﹐神主。 3.领物凭证。 4.告示牌。 5.工牌。旧时工人上班的凭证。 6.企业为商品所起的专用名号。 7.指名气。 8.盾牌。 9.指持盾牌的士兵。 10.指简版。一种特制的书帖。 11.对牌军的称呼。 1 2.词曲的调名。
1.招牌;门牌。 2.牌位﹐神主。 3.领物凭证。 4.告示牌。 5.工牌。旧时工人上班的凭证。 6.企业为商品所起的专用名号。 7.指名气。 8.盾牌。 9.指持盾牌的士兵。 10.指简版。一种特制的书帖。 11.对牌军的称呼。 1 2.词曲的调名。
王粲登楼
[相关解释]
1.东汉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词曲中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而怀故土之思。
1.东汉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词曲中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而怀故土之思。
自度
[相关解释]
1.自行检束。 2.自己过活。 3.谓济渡自身﹐超越苦难。 4.自谱(词曲)。
1.自行检束。 2.自己过活。 3.谓济渡自身﹐超越苦难。 4.自谱(词曲)。
词史
[相关解释]
1.谓以词曲写成的史书。 2.妓女的雅称。
1.谓以词曲写成的史书。 2.妓女的雅称。
词曲
[相关解释]
1.词和曲的并称。 2.指戏曲。 3.谓说唱。
1.词和曲的并称。 2.指戏曲。 3.谓说唱。
词魔
[相关解释]
1.对词曲爱好入迷的人。
1.对词曲爱好入迷的人。
转韵
[相关解释]
也称换韵”。古代韵文每隔若干句转换一韵,称为转韵。但律诗、绝句不得转韵,词曲转韵必须遵守定格。其他韵文转韵一般较自由。
也称换韵”。古代韵文每隔若干句转换一韵,称为转韵。但律诗、绝句不得转韵,词曲转韵必须遵守定格。其他韵文转韵一般较自由。
郑生
[相关解释]
1.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后世词曲中简称郑交甫为郑生。
1.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后世词曲中简称郑交甫为郑生。
重头
[相关解释]
1.词曲用语。词的上下片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散曲中以同一曲调重复填写几遍﹑几十遍,甚至百遍的亦称重头。这种形式,大都用来合述一事,或分咏各事,也有用来演述故事的,如以一百首《小桃红》来咏唱《西厢》故事等。 2.犹从头。
1.词曲用语。词的上下片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散曲中以同一曲调重复填写几遍﹑几十遍,甚至百遍的亦称重头。这种形式,大都用来合述一事,或分咏各事,也有用来演述故事的,如以一百首《小桃红》来咏唱《西厢》故事等。 2.犹从头。
韵脚
[相关解释]
诗词曲赋等韵文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通称为韵脚。参见押韵”。
诗词曲赋等韵文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通称为韵脚。参见押韵”。
鬲指声
[相关解释]
1.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1.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