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诏书的内容。
带有诏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符六诏
[相关解释]
1.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1.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三箓
[相关解释]
1.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
1.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
上谕
[相关解释]
1.即诏书。
1.即诏书。
丝纶
[相关解释]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2.钓丝。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丝言
[相关解释]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丹凤
[相关解释]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4.喻杰出者。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4.喻杰出者。
书命
[相关解释]
1.犹书信。 2.书写诏书﹑命令。
1.犹书信。 2.书写诏书﹑命令。
书诏
[相关解释]
1.诏书;草拟诏书。
1.诏书;草拟诏书。
五章
[相关解释]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 2.泛指五采。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 4.指孔子所作刺时的乐章。 5.指五言诗。 6.指诏书。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 2.泛指五采。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 4.指孔子所作刺时的乐章。 5.指五言诗。 6.指诏书。
五色书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五色诏
[相关解释]
1.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诏"指诏书。
1.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诏"指诏书。
五花官诰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因以五色金花绫纸制成,故称。
1.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因以五色金花绫纸制成,故称。
令书
[相关解释]
1.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
1.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
伏读
[相关解释]
1.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1.谓恭敬地阅读。"伏"为表敬之词。《孔丛子.杂训》"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后世臣下阅读帝王诏书亦称"伏读"。
优制
[相关解释]
1.优诏,嘉奖的诏书。
1.优诏,嘉奖的诏书。
优诏
[相关解释]
1.褒美嘉奖的诏书。
1.褒美嘉奖的诏书。
使传
[相关解释]
1.指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
1.指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
六条
[相关解释]
1.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
1.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
册书
[相关解释]
1.史册,史籍。 2.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3.指一般诏书。 4.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1.史册,史籍。 2.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3.指一般诏书。 4.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册免
[相关解释]
1.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1.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册谥
[相关解释]
1.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1.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凤书
[相关解释]
1.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 2.指皇帝的诏书。
1.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 2.指皇帝的诏书。
凤尾诏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凤诏
[相关解释]
1.即诏书。
1.即诏书。
出敕
[相关解释]
1.出示帝王的诏书。
1.出示帝王的诏书。
制词
[相关解释]
1.亦作"制辞"。 2.诏书;诏书上的文词。 3.指一定程式的公文。 4.泛指文词。
1.亦作"制辞"。 2.诏书;诏书上的文词。 3.指一定程式的公文。 4.泛指文词。
制麻
[相关解释]
1.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上元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诏黄"。
1.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唐高宗上元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诏黄"。
刺闺
[相关解释]
1.古代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以告警。闺,宫中小门。南朝梁戴暠《从军行》"长安夜刺闺,胡马白铜韑。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陈书.世祖纪》"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兼呈上杨使君》诗"戎寇夜刺闺,民荒岁伤国。"明杨慎《丹铅总录.刺闺》"刺闺,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清钱谦益《五芳井歌》"丙子之秋虏再入,旁午军画刺闺急。"一说,"刺即钻刺之刺。如云'穴门以入'耳。"参阅明焦竑《焦氏笔乘.刺闺》。
1.古代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以告警。闺,宫中小门。南朝梁戴暠《从军行》"长安夜刺闺,胡马白铜韑。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陈书.世祖纪》"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兼呈上杨使君》诗"戎寇夜刺闺,民荒岁伤国。"明杨慎《丹铅总录.刺闺》"刺闺,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清钱谦益《五芳井歌》"丙子之秋虏再入,旁午军画刺闺急。"一说,"刺即钻刺之刺。如云'穴门以入'耳。"参阅明焦竑《焦氏笔乘.刺闺》。
削书
[相关解释]
1.削藩的诏书。
1.削藩的诏书。
劝进表
[相关解释]
1.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弇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1.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弇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十行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十行诏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告麻
[相关解释]
1.宣读麻词。唐宋时诏书用黄﹑白麻纸书写,故称之为麻词。
1.宣读麻词。唐宋时诏书用黄﹑白麻纸书写,故称之为麻词。
命书
[相关解释]
1.诏书,诏令。 2.算命的书。
1.诏书,诏令。 2.算命的书。
命词
[相关解释]
1.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2.遣词,用词。
1.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2.遣词,用词。
哀痛诏
[相关解释]
1.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1.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哀诏
[相关解释]
1.帝王崩后,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
1.帝王崩后,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
嘉诏
[相关解释]
1.敬称朝廷的诏书。
1.敬称朝廷的诏书。
圣诏
[相关解释]
1.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
1.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
墨麻
[相关解释]
1.皇帝直接下达的诏书。
1.皇帝直接下达的诏书。
天书
[相关解释]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奎墨
[相关解释]
1.御书﹐诏书。
1.御书﹐诏书。
奎札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如律令
[相关解释]
1.谓按法令执行『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
1.谓按法令执行『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
宣底
[相关解释]
1.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1.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宣旨
[相关解释]
1.宣布旨令﹑诏书。
1.宣布旨令﹑诏书。
宣诏
[相关解释]
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 2.谓帝王召见。诏,召。 3.指诏命。
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 2.谓帝王召见。诏,召。 3.指诏命。
宣麻
[相关解释]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宸纶
[相关解释]
1.帝王的诏书﹑制令。
1.帝王的诏书﹑制令。
宽诏
[相关解释]
1.《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后因以"宽诏"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1.《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后因以"宽诏"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密诏
[相关解释]
1.秘密的诏书。
1.秘密的诏书。
屏风儿
[相关解释]
1.指诏书的草稿格式。宋代皇帝的诏书体制不一,故翰林院吏常以片纸抄录旧作以供当值的翰林参考,称"屏风儿"
1.指诏书的草稿格式。宋代皇帝的诏书体制不一,故翰林院吏常以片纸抄录旧作以供当值的翰林参考,称"屏风儿"
山东诏
[相关解释]
1.《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1.《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恩书
[相关解释]
1.谓帝王颁发的升官﹑赦罪之类的诏书。
1.谓帝王颁发的升官﹑赦罪之类的诏书。
恩诏
[相关解释]
1.帝王降恩的诏书。
1.帝王降恩的诏书。
愍册
[相关解释]
1.怜恤抚慰的诏书。
1.怜恤抚慰的诏书。
手诏
[相关解释]
1.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1.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押麻
[相关解释]
1.监督宣读诏书。唐宋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1.监督宣读诏书。唐宋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敕文
[相关解释]
1.指帝王诏书。
1.指帝王诏书。
敕牒
[相关解释]
1.诏书的一种。 2.授官的文书,委任状。
1.诏书的一种。 2.授官的文书,委任状。
木凤衔书
[相关解释]
1.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木凤衔书"称美皇帝传诏。
1.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木凤衔书"称美皇帝传诏。
木鹤仙人
[相关解释]
1.木雕的骑鹤仙人。古代大赦仪式中用于捧诏书。
1.木雕的骑鹤仙人。古代大赦仪式中用于捧诏书。
朱字诏
[相关解释]
1.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
1.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
板房
[相关解释]
1.内廷处理诏书公文之处。 2.用木板隔成的房间。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1.内廷处理诏书公文之处。 2.用木板隔成的房间。亦指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泥封
[相关解释]
1.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
1.古人封缄书函多用封泥封住绳端打结处,盖上印章称"泥封"。又书简用青泥,诏书用紫泥,登封玉检用金泥。亦借指书函。
泥诏
[相关解释]
1.泥封之诏书。
1.泥封之诏书。
泰山刻石
[相关解释]
亦称《封泰山碑》。公元前219年镌立。四面有字,其中一面为前209年所刻东行诏书及从臣姓名。原字相传为李斯手笔,工整圆健,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字体,即小篆。今石刻已毁佚。有宋拓本传世。
亦称《封泰山碑》。公元前219年镌立。四面有字,其中一面为前209年所刻东行诏书及从臣姓名。原字相传为李斯手笔,工整圆健,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字体,即小篆。今石刻已毁佚。有宋拓本传世。
泰山石刻
[相关解释]
1.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李斯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1.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李斯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
润笔
[相关解释]
1.《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飃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
1.《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飃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唐宋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润笔物◇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
温诏
[相关解释]
1.词情恳切的诏书。
1.词情恳切的诏书。
犀检
[相关解释]
1.用犀角制的诏书封检。借指诏书。
1.用犀角制的诏书封检。借指诏书。
玉书
[相关解释]
1.论玉的书。 2.表示祥瑞的书简。 3.指《黄庭内景经》。亦泛指道书。 4.皇家所藏之书。 5.天子的诏书。
1.论玉的书。 2.表示祥瑞的书简。 3.指《黄庭内景经》。亦泛指道书。 4.皇家所藏之书。 5.天子的诏书。
玉诏
[相关解释]
1.玉帝的诏书。
1.玉帝的诏书。
玺书
[相关解释]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玺诏
[相关解释]
1.诏书。上有御印,故称。
1.诏书。上有御印,故称。
用板
[相关解释]
1.使用诏书。
1.使用诏书。
瘦羊博士
[相关解释]
1.《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宇复耻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后召会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号之。"后用以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1.《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钩﹐宇复耻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后召会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号之。"后用以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相麻
[相关解释]
1.唐宋时拜相的诏书。用白麻纸写,故称。
1.唐宋时拜相的诏书。用白麻纸写,故称。
神使
[相关解释]
1.原为《圣经》中天使(angel安琪儿)的意译。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已设有其神使千千万万,在天上任其派遣。"太平天国后期用作官名,地位在神将之下,诏书中常见。
1.原为《圣经》中天使(angel安琪儿)的意译。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皇上帝当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已设有其神使千千万万,在天上任其派遣。"太平天国后期用作官名,地位在神将之下,诏书中常见。
禅书
[相关解释]
1.禅让皇位的诏书。
1.禅让皇位的诏书。
禅诰
[相关解释]
1.禅让皇位的诏书。
1.禅让皇位的诏书。
秦诏版
[相关解释]
1.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铜权上;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量上。也称秦量诏版。秦始皇的诏版曾在陕西咸阳遗址出土﹐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也曾有刻有秦始皇诏书的铜权出土。秦二世的诏版只见于传世品。它们证明秦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确实有力地推行于全国。
1.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铜权上;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量上。也称秦量诏版。秦始皇的诏版曾在陕西咸阳遗址出土﹐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也曾有刻有秦始皇诏书的铜权出土。秦二世的诏版只见于传世品。它们证明秦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确实有力地推行于全国。
紫书
[相关解释]
1.道经。 2.帝王的诏书。
1.道经。 2.帝王的诏书。
紫泥
[相关解释]
古人以泥封信,泥上盖印。皇帝用紫泥◇以指诏书紫泥封诏|紫泥方降。
古人以泥封信,泥上盖印。皇帝用紫泥◇以指诏书紫泥封诏|紫泥方降。
紫涣
[相关解释]
1.诏书。涣,散。比喻皇帝令出必行,如汗出于肤,不可复收。
1.诏书。涣,散。比喻皇帝令出必行,如汗出于肤,不可复收。
紫诰
[相关解释]
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用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紫诰金章。
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用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紫诰金章。
綍纶
[相关解释]
1.帝王诏书。
1.帝王诏书。
纶书
[相关解释]
1.即诏书。
1.即诏书。
纶恩
[相关解释]
1.皇帝的恩典。指诏书。
1.皇帝的恩典。指诏书。
罪己诏
[相关解释]
1.帝王引咎自责的诏书。
1.帝王引咎自责的诏书。
草诏
[相关解释]
1.拟写诏书。 2.指拟定的诏书。
1.拟写诏书。 2.指拟定的诏书。
草麻
[相关解释]
1.犹草诏。唐宋时用黄白麻纸写诏书,故称。
1.犹草诏。唐宋时用黄白麻纸写诏书,故称。
虚有其表
[相关解释]
1.唐中书舍人萧嵩长大多髯。玄宗欲以苏飂为相﹐命嵩起草诏书。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曰"虚有其表耳。"事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因称徒有外表没有实学为"虚有其表"。
1.唐中书舍人萧嵩长大多髯。玄宗欲以苏飂为相﹐命嵩起草诏书。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曰"虚有其表耳。"事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因称徒有外表没有实学为"虚有其表"。
衔凤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包》"火离为凤皇,衔书游文王之都,故武王受凤书之纪。"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
1.《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包》"火离为凤皇,衔书游文王之都,故武王受凤书之纪。"后用作帝王使者送达诏书的典实。
视草
[相关解释]
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言丝
[相关解释]
1.指诏书。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1.指诏书。语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言綍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言纶
[相关解释]
1.指诏书。
1.指诏书。
誊黄
[相关解释]
1.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叫誊黄。
1.旧时皇帝下的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叫誊黄。
词黄
[相关解释]
1.用黄色纸书写的诏书。
1.用黄色纸书写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