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8 查到相关诗词的内容。
带有诗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丽葩 [相关解释]
1.华丽的花朵。比喻华美的诗词。
乐章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配乐的诗词◇亦泛指能入乐的诗词。 2.音乐名词。大型套曲如交响曲﹑奏鸣曲等的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演奏。 3.泛指乐曲。
云阳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交唱 [相关解释]
1.谓以诗词相唱和。
俞平伯(1900-1990) [相关解释]
作家,学者。浙江德清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学运动,加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诗歌刊物《诗》。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对古典文学研究尤深,编选、校点、注释多种古典文学作品。其《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诗集《冬夜》、散文集《杂拌儿》以及《论诗词曲杂著》等。
倒押韵 [相关解释]
1.作旧体诗词时为了押韵的需要而将组成复音词的两个字颠倒使用,称为倒押韵。如唐韩愈《答张彻诗》"碧流滴珑玲"﹑《孟生诗》"应对多差参",即因押韵而倒用"玲珑"为"珑玲"﹑"参差"为"差参"。
借宫 [相关解释]
1.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刷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偶作 [相关解释]
1.谓不经意而作。多用于诗词题中。如唐白居易有《洛中偶作》诗,宋辛弃疾有《浣溪沙.偶作》词。
偷曲 [相关解释]
1.唐元稹《连昌宫词》"李謨攌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某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謨也。'玄宗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清洪升《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催妆诗 [相关解释]
1.亦作"催妆诗"。 2.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唐陆畅《奉诏作催妆诗》。至宋,又有催妆词,读宋吕渭老《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阕"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入话 [相关解释]
1.话本小说中的一种结构。以引子的形式,用于每篇话本之首。体裁不一,多为诗词韵语或小故事,是说话人在叙述正文之前,为了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明本事之用◇代拟话本亦沿用之。 2.指引入正题的话头。
兴象 [相关解释]
1.指诗词中的意境。
冲场 [相关解释]
1.亦作"冲场"。 2.戏曲名词。谓传奇剧本的第二折。冲场开头必有个长引子,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和骈体文的定匙,要以简单的语言,说明登场人物的身份﹑性格﹑坏境和当时的思想,并要酝酿全剧的精神,埋伏下全剧的重要节目。 3.方言。指人的外貌﹑仪表。
初发芙蓉 [相关解释]
1.莲花初放。喻诗词清新可爱。
压韵 [相关解释]
1.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原韵 [相关解释]
1.和他人诗词时,称所和诗词的韵为原韵。
反诗 [相关解释]
1.表示造反之意的诗词。
口珠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比喻诗词佳句。
吟哦 [相关解释]
1.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2.有节奏地诵读。
吟风弄月 [相关解释]
1.谓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作诗词。今多贬称作品只谈风月而逃避现实。 2.谓吟玩风月。形容心情闲适洒脱。
吴祭酒 [相关解释]
1.指吴伟业。诗人,明亡入清,康熙时为国子监祭酒。 2.指吴锡麒。清乾隆进士,工诗词,并以骈文著名,官至国子监祭酒。
和雅 [相关解释]
1.温和文雅。 2.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 3.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
咏吟 [相关解释]
1.曼声诵读。多指诵读诗词,亦指作诗。 2.引申为歌颂。
响字 [相关解释]
1.指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
四五运动 [相关解释]
又称天安门事件”。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3月下旬起,全国各大城市群众冲破四人帮”的禁令,纷纷举行悼念活动。与此同时,北京人民也自发地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4月4日,到天安门广场悼念的群众达二百万人次。5日,群众与部分民兵、警察和战士发生严重冲突,遭到殴打和逮捕。随后群众的革命行动被诬为反革命政治事件”。这个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天安门
圣得知 [相关解释]
1.谓迅速灵敏地知道。多用于诗词。
声歌 [相关解释]
1.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夫人裙带 [相关解释]
1.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三"蔡卞之妻王夫人﹐颇知书﹐能诗词。蔡每有国事﹐先谋之于床笫﹐然后宣之于庙堂……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讥其官职自妻而致。"按﹐蔡卞妻乃王安石之女﹐故讥其因妻之关系而得官◇俗称因妻之关系而得的官职为"裙带官"。
奉和 [相关解释]
1.谓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唐杨炯有《奉和上元醫宴应诏》诗。
寒杵 [相关解释]
1.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寿词 [相关解释]
1.祝寿的吉祥语﹑诗词。
小句 [相关解释]
1.指短的诗词。
小蕊 [相关解释]
1.花中蕊须顶端长有粉囊者﹐即雄蕊。诗词中常指绽开的花朵。
山公 [相关解释]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璾《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
常律 [相关解释]
1.指诗词的一般格律。 2.通常的规则或法律。
怨句 [相关解释]
1.讽喻的诗句。 2.指抒写哀怨的诗词。
挼蓝 [相关解释]
1.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揉蓝 [相关解释]
1.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蓝色。
攀和 [相关解释]
1.和人诗词的谦词。犹奉和。
散曲 [相关解释]
1.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诗词一样,可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有时也专指小令。
敬同 [相关解释]
1.犹敬和。指唱和他人诗词。
文杏 [相关解释]
1.即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 2.诗词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
新唱 [相关解释]
1.新写的诗词曲作品。
新词 [相关解释]
1.新作的诗词。 2.新产生的词语。 3.没有学过的词语。
昭君 [相关解释]
1.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一男◆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参阅《汉书.元帝纪》及《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晓风残月 [相关解释]
1.谓晨风轻拂,残月在天,情景冷清。常借以抒写离情。 2."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宋柳永《雨霖铃》词中名句,后用以指代词曲。 3.指婉约的诗词风格。
本事 [相关解释]
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诗ㄧ这些诗词的~,年久失考。
李宝嘉(1867-1906) [相关解释]
清末文学家。字伯元,江苏武进人。擅诗词、书画、篆刻。曾在上海创办《指南报》、《世界繁华报》、《绣像小说》等报刊。政治上倾向于改良派。所作小说着重揭露清廷官吏昏庸腐败和贪污纳贿,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
柔丽 [相关解释]
1.温柔美丽。 2.婉柔清丽。多指诗词风格。
柳亚子(1886-1958) [相关解释]
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加入同盟会,1909年创立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逃亡日本,次年回国◇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8年在香港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又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梦撒撩丁 [相关解释]
1.亦作"梦撒寮丁"。 2.犹言无钱。梦撒,犹无;撩丁,犹钱。元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有一日使的来赤手空拳,梦撒撩丁。"参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一说谓梦醒空虚。参阅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楹联 [相关解释]
也叫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字数无定规,但两联须相等。旧时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旧体诗词的演变。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用于装饰和交际庆吊。
楼台 [相关解释]
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正是 [相关解释]
1.就是。 2.恰是。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
比翼鸟 [相关解释]
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词里用做恩爱夫妻的比喻。
毛泽东诗词集 [相关解释]
1996年出版。收旧体诗词六十七首。表达了作者崇高的志向,也歌颂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想像丰富,语言凝练,具有雄浑、豪放、壮美的风格。
汜人 [相关解释]
1.唐沈亚之《湘中怨解》载,垂拱中,驾在上阳宫。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乘晓月渡洛桥,遇艳女,自言养于兄,因嫂恶,欲投水。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曰汜人。汜人能诵善吟,其词艳丽不凡。数年后,汜人自述本系蛟宫之娣,贬谪而从生,今已期满。遂啼泣离去。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郑子况为岳阳太守﹐因上巳日携家登岳阳楼﹐下望鄂渚。郑追想汜人﹐俄有所见﹐闻汜人歌曰'溯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袅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后诗词中用作钟情艳女之典。
沈尹默(1883-1971) [相关解释]
书法家,诗人。原名君默,字中,后改今名,号秋明、匏瓜,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工楷、行、草书,尤擅行书,清圆秀润中见刚健遒劲。擅诗,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曾发表白话诗。旧体诗词功力亦深。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沈尹默诗词集》等。
温厚 [相关解释]
1.犹暖和。 2.富足。 3.温和宽厚。 4.指诗词温柔敦厚﹐合于《诗》教。
燕台句 [相关解释]
1.唐代李商隐尝作《燕台诗》四首,描情摹怨﹑忆旧伤别,备极工细,传颂一时。洛中妓柳枝尤赞诵之◇因以"燕台句"指工于言情的诗词佳作。
王季思(1906-1996) [相关解释]
戏曲史家、理论家。原名起,浙江永嘉人。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长期在大学任教。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著有《西厢五剧注》、《玉轮轩曲论》、《王季思诗词录》等。
用韵 [相关解释]
1.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
白雪 [相关解释]
1.洁白的雪。 2.比喻白色物。 3.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 4.喻指高雅的诗词。 5.词调名。宋杨无咎创作。双调九十五字。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相属 [相关解释]
1.相接连;相继。 2.相关;相类。 3.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4.和人诗词。
章句 [相关解释]
1.诗文的章节和句子。 2.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 3.指文章﹑诗词。
童生 [相关解释]
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那胡老二原是个老童生,于诗词上还有些灵性,只是屡试不中,如今也歇了这科举的心。
笺咏 [相关解释]
1.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红笺 [相关解释]
1.亦作"红笺"。 2.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或作名片等。
联珠 [相关解释]
1.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2.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3.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东汉。
能品 [相关解释]
1.犹精品。多指书画﹑诗词等艺术作品。
能有 [相关解释]
1.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腔调 [相关解释]
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 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艳词 [相关解释]
1.亦作"艳词"。亦作"艳辞"。 2.艳丽的文辞。 3.常指描写情爱的诗词。 4.情话;浮艳轻薄的话。
虫娘 [相关解释]
1.唐玄宗女寿安公主的小名。 2.诗词中多指歌伎舞女。
詶唱 [相关解释]
1.谓以诗词相互赠答。
词名 [相关解释]
1.诗词的名声。
词宗 [相关解释]
1.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词坛泰斗。 2.犹词旨。 3.指诗词的流派﹑品格。
词筒 [相关解释]
1.盛诗词的竹筒。为便于传递而用。借指诗词。
词话 [相关解释]
①中国古代评论词作、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作。始于宋代杨的《古今词话》,此后作者众多。今人所辑《词话丛编》汇集宋代至近代六十多种词话,颇有价值。②元明曲艺形式。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今见最早的词话刊本是明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花关索出身传》等十六种,均为中长篇。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出现的弹词和鼓词,是词话的直接发展。③明代章回小说中夹有诗词的,也称词话。如《金瓶梅词话》等。
诗友 [相关解释]
1.常在一起以诗词唱和的朋友。
诗词 [相关解释]
1.诗的词句。 2.诗和词。
诗韵 [相关解释]
1.诗的韵。 2.诗词用韵所依据的韵书。宋以后通用《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
贴子词 [相关解释]
1.指宋时遇佳节,命词臣撰写黏于宫中壁上的诗词。
转合 [相关解释]
1.泛指文章﹑诗词的作法。"转"是"转折","合"是结束。
郑燮(1693-1765) [相关解释]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配声 [相关解释]
1.为诗词谱曲。
酬唱 [相关解释]
相互写诗词赠答互相酬唱。
酬赓 [相关解释]
1.指诗词应和。
酬赠 [相关解释]
1.以礼物﹑金钱等为赠以表谢意。 2.诗词唱和。
野狐落 [相关解释]
1.唐宫中巷名。宫人聚居之处。《新唐书.温造传》"大和二年,内昭德寺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续说郛》卷十九引明曹安《谰言长语》"诗词中有院落﹑篱落﹑村落﹑部落。落,居也。唐宫中巷有野狐落,落亦居也。"一说,唐宫人葬处。
阊门 [相关解释]
1.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唐代阊门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都有诗词吟诵。 2.城门名。扬州城西门。
韵字 [相关解释]
1.韵脚用字。亦指诗词之类的韵文。
韵律 [相关解释]
1.亦作"韵律"。 2.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3.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
韵脚 [相关解释]
诗词曲赋等韵文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通称为韵脚。参见押韵”。
韵藻 [相关解释]
1.有韵律的词语。多指诗词。
韵语 [相关解释]
1.指合韵律的文词。特指诗词。
香奁体 [相关解释]
1.凡诗词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多绮罗脂粉之语者,称香奁体。又称艳体。
骚语 [相关解释]
1.诗词的语句。泛指诗词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