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4 查到相关说文的内容。
带有说文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九扈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少皞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鴘",《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沈鸟,借以作农事官名。 2.鸟名。
亦声 [相关解释]
1.指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如《说文.土部》"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声符。
今音 [相关解释]
①现代的语音。②指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的隋唐音,跟以《诗经》押韵、《说文》谐声等为代表的‘古音’(周秦音)区别。
介狄 [相关解释]
1.犹言元凶。《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马瑞辰通释"《说文》'狄之为言淫辟也。'《广雅.释言》'狄,辟也。'古或通以为淫辟之称。介狄谓大狄,犹云元恶也。"一说为披甲的北狄。
令令 [相关解释]
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借训 [相关解释]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假借 [相关解释]
①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名义,招摇撞骗。②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是说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例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③〈书〉宽容针砭时弊,不稍~。
八体 [相关解释]
1.八种书体。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唐张怀瓘《书断》◇以指书法。 2.指八种文体风格。
兽君 [相关解释]
1.虎的别称。语出《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
古文 [相关解释]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吸嚊 [相关解释]
1.开张貌。《汉书.扬雄传上》"飞廉﹑云师,吸濞潚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颜师古注"吸嚊,开张也。潚率,聚敛也。"一说喘息貌。《文选.羽猎赋》李善注"《说文》曰吸,喘息也。《埤苍》曰嚊,喘息声也。"
噧言 [相关解释]
1.过甚之言,虚夸不切实际之言。《说文.口部》"噧,高气多言也……《春秋传》曰'噧言'。"今本《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作"躛言"。杜预注"躛,过也。"陆德明释文"躛,谓过谬之言。"章炳麟《訄书.儒墨》"诋其兼爱而谓之无父,则末流之噧言,有以取讥于君子,顾非其本也。"一说为《左传.定公四年》"啧有烦言"之"烦"的假借字。
壁中字 [相关解释]
1.汉代发现的孔子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壤虫 [相关解释]
1.即衛虫。《淮南子·道应训》"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速,岂不悲哉!"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壤〕又为衛,《淮南·道应》'犹黄雀与壤虫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皆不然乎?"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壤虫之比黄鹄,辙鲋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说,幼虫。见《淮南子》高诱注。
大徐 [相关解释]
1.指北宋文字学家徐铉。铉与弟锴初仕南唐﹐并有文名﹐皆精通文字学﹐人称"大小二徐"。铉入宋后﹐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子兮 [相关解释]
1.嗟叹之词。《诗.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毛传"子兮者,嗟兹也。"孔颖达疏"子兮子兮,自嗟叹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嗟兹即嗟嗞。《说文》'嗞,嗟也。'"一说,犹言你呀,用_人称。
字书 [相关解释]
1.以字为单位,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玉篇》等。 2.古代指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
字典 [相关解释]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顺序编排,逐一说明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中国古代称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最早的汉语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近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异体字字典》。
寤梦 [相关解释]
1.谓醒时有所见而成之梦,与无所见而全凭想象者异。《周礼.春官.占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郑玄注"觉时道之而梦。"孙诒让正义"案《说文》云'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前一寤谓寐觉之后神志惝恍而有言也,与六梦寤梦无涉◇一训似即释此寤梦之义……《小尔雅.广言》云'寤,觉也。'此义与《说文》'昼见'义相近。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与上思梦为无所见而冯虚想象之梦异也。"一说,指半醒半睡时的梦。参阅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五。
小说 [相关解释]
文学的一大样式。一般通过情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动,塑造人物性格。现代西方新小说派”则主张小说可不要情节或淡化情节。叙事角度灵活多样,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法兼收并蓄。按篇幅长短,常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布母繜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状如围裙的短衣。《急就篇》卷二"襯衣蔽膝布母繜。"颜师古注"布母繜者,薲貉女子以布为胫空(腔),用絮补核,状如襜褕。薲貉者,东北之夷也。"王应麟补注引黄氏曰"江东谓鹪鹩为布母。布母繜,小衣也,犹犊鼻耳。"一说以"母繜"为词,谓即繜衣,"布"指其质料。见《说文.纟部》"繜"清段玉裁注。
廫廓 [相关解释]
1.寥廓,空阔。《说文.广部》"廫﹐空虚也。"段玉裁注"此今之寥字。"见"廫廓"。
志微 [相关解释]
1.微弱。《礼记·乐记》"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中》"'志'亦'微'也。'志'与'职'古字通。《说文》职,记微也。"孙希旦集解"愚谓志微,《汉书·乐志》作'纤微'是也。纤微,谓乐音纤细而微眇也。"一说"志微,意细也。"见郑玄注。
愁予 [相关解释]
1.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予,屈原自谓也。"一说犹忧愁。姜亮夫校注"予,诸家以为吾之借字,实不辞。予者,?之借字,《说文》?,忧也。"按,后人皆用王注义。
或体 [相关解释]
1.异体字的一种。如《说文.示部》"祀,祀或从异。"秚,即"祀"的或体。又《士部》"婿,壻或从女。"婿,即"壻"的或体。
扇庖 [相关解释]
1.指以萻莆为扇,拂除暑热于庖厨。《说文.艹部》"萻,萻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
揵搣 [相关解释]
1.按摩。《急就篇》卷三"沐浴揵搣寡合同。"见《说文解字.手部》"揵"字注。一说谓剃拔眉发。颜师古注"揵搣,谓k拔眉发也。盖去其不整齐者。"
教胄 [相关解释]
1.《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孔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穡子"。王引之曰"凡未冠者,通谓之稚子。穡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乐,教育子'西汉经师如夏侯﹑欧阳必有训育子为稚子者,故史公以稚代育,盖有所受之。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马注曰'胄,长也,教长天下之子弟。'训胄为长,始与史公异义。然云'教长天下之子弟',则是以教胄二字连读而训为教长。"见《经义述闻.尚书上》◇以"教胄"谓
新附 [相关解释]
1.新近归附。 2.指新近归附的人。 3.新近附入。宋徐铉校改《说文解字》﹐凡经典相承及当时所用而本书未载之字﹐皆补录于每部之后﹐别题曰"新附"。清王鸣盛《蛾术编》有《说字.新附》。
无虑 [相关解释]
1.没有深谋远虑。 2.不要扰乱。《吕氏春秋.长利》"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高诱注"虑,犹乱也。"一说不要阻滞。陈奇猷校释"虑落﹑留三字盖双声兼叠韵,自可通假。《说文》'留,止也。'……'无虑吾农事',盖谓无滞止吾农事,即今语'勿躭搁我的农事'耳。" 3.无所忧虑;不愁。 4.大约;总共。
昌户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姬昌)的门庭。传说文王诞日,有赤雀衔丹书止于门庭的祥瑞。丹书戒言应以仁义守天下。
曲辨 [相关解释]
1.周详地治理。《荀子.王霸》"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梁启雄释"曲﹐周也……《说文》'辨﹐治也。'"一说﹐谓尽量辨明是非÷懿行曰辨﹐古"辩"字。王先谦曰虞王本作"辩"。见杨柳桥《荀子诂释》。 2.同"曲辩"。
曲頾 [相关解释]
1.鼻梁弯曲不直『王延寿《王孙赋》"突高匡而曲頾﹐……"按﹐《说文.页部》"頾﹐鼻茎也。"一说﹐頾﹐额也。见《古文苑》卷六《王孙赋》章樵注。
朊脯 [相关解释]
1.胃脯。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遣策"朊脯一笥。"唐兰考释"朊即脘字﹐《说文》'脘﹐胃脯也。'《玉篇》'脘﹐胃脘。朊同上。'《史记.货殖传》﹑《汉书.货殖传》'浊氏以胃脯而连骑'。晋灼注'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燖羊胃﹐以末椒姜坋之﹐暴使燥是也。'出土竹笥木牌有'朊脯笥'。"
栙双 [相关解释]
1.用蔑席做的帆。《说文.木部》"栙,栙双也。"朱骏声通训"栙,栙双,迭韵连语……如今粮艘以?席为帆。"一说谓船帆未张。
次浮 [相关解释]
1.棺椁垄墓外的装饰。《管子.侈靡》"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君知章注"次浮﹐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一说为墓外之郛郭。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曰"次﹐谓次第﹐浮﹐当谓桴。桴与'捄'通。《说文》'救﹐盛土于梩中也﹐一曰桴也。'言于墓棫桴聚土壤﹐筑墙周之﹐如城之有郛郭也。"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
正父 [相关解释]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书.洛诰》"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孔颖达疏"正父谓武王﹐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孙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说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 3.指正考父。春秋时宋人,历佐戴﹑武﹑宣三公,位为上卿。
沶石 [相关解释]
1.矿石名。《山海经.西山经》"又百八十里﹐曰号山……多沶石。"郝懿行笺疏"《说文》沶本字作淦﹐云泥也﹐盖石质柔软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一说﹐沶石为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一种矿物。
牄牄 [相关解释]
1.舞貌。《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作动物"唐贾公彦疏"飞鸟走兽牄牄然而舞也。"一说鸟兽求食声。见《说文.仓部》。
狸制 [相关解释]
1.用狸皮裁制的衣服。《左传.定公九年》"齐侯赏犁弥,犁弥辞曰'有先登者,臣从之,晰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说文》云'制,裁也。'衣狸制,谓着狸皮也。裁皮着之,明是裘矣。"一说,色采如狸皮的斗篷。
玑组 [相关解释]
1.珠串。《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孔传"玑,珠类,生于水;组,绶类。"一说文彩似玑的丝带。孙星衍疏"玑组玄纁,同为篚实,当非珠玑与组二物,证以徐州蠙珠,雍州琅玕,皆不入篚,疑组文似玑,故曰玑组,犹织贝之为锦文也。"
璇弁 [相关解释]
1.亦作"璇弁"。 2.玉饰的皮冠。《说文.玉部》"璇,美玉也。《春秋传》曰'璇弁玉缨。'"今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琼弁"『张衡《西京赋》"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璇弁玉缨,遗光倏爚。"一说此指玉制的马冠。参阅《文选.张衡》薛综注。
畟畟 [相关解释]
1.锋利貌。《诗.周颂.良耜》"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毛传"畟畟,犹测测也。"孔颖达疏"以畟畟文连良耜,则是利刃之状,故犹测测以为利之意也。"朱熹集传"畟畟,严利也。"一说,深耕貌。马瑞辰通释"胡承珙曰'《尔雅》深,测也。《说文》测,深所至也。畟畟﹑测测,皆状农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测。'则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测。《尔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状其入地之深。"
疆郊 [相关解释]
1.指郊外。《管子.幼官》"旗物尚赤,兵尚戟,刑则烧交疆郊。"尹知章注"其用刑,则于疆郊焚烧而交也。"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管子一》"交乃烄之借字。《说文》'烄,交木然也。'烧烄謰语,烄亦烧也。"一说,疆郊即"僵槁"。"烧交疆郊"读作"烧烄僵槁",指火刑。见赵守正《管子注译》。
盗夸 [相关解释]
1.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财皆盗夸也。"魏源本义"盗夸《韩非子》作'盗竽'。案古韵虞﹑麻通用,则'竽'﹑'夸'皆协韵。《说文》'竽'﹑'夸'皆亏声。盖篆文'于'作'亏',是以形近致误。"高亨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韩说,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说,强盗为服饰以夸于人∮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
省声 [相关解释]
1.省略形声字声符的笔画。传统简化汉字方法的一种。如《说文.目部》"旬,目摇也。从目,匀省声。"又《缶部》"缺,器破也。从缶,决省声。"
省形 [相关解释]
1.省略形声字意符的笔画。传统简化汉字方法的一种。如《说文.目部》"省,视也。从眉省,从屮。"又《冓部》"爯,并举也。从爪,冓省。"
礳硞 [相关解释]
1.水激石险峻不平貌。一说水激石声。参阅《说文.石部》"礳"段玉裁注。
祩子 [相关解释]
1.犹祝史。司祭祀者。《墨子.明鬼下》"祩子杖揖出与言曰'观辜,是何珪璧之不满度量,酒醴粢盛之不凈洁也。'"又"祩子举揖而稿之。"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祩,祝字异文,祩子即祝史也。《玉篇》云'祩,之俞切,咒诅也,又音注。'言神冯于祝子而言也。"一说,"祩"为"禂"之异文,"祩子"当是巫。孙诒让间诂"祩,疑'禂'之异文,《说文.d部》云'禂,祷牲马祭也。'……毕以'祩'为'祝'异文,说无所据,上'观辜'已是祝,则祩子不当复为祝,窃疑当是'巫',巫能接神,故厉神降于其身。"
笺传 [相关解释]
1.注释﹐解说文义。
筐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司织物设色的工匠。《周礼.考工记》有"筐人"之称,但阙文。孙诒让正义"筐人者,《说文.匚部》云'匡,饭器,筥也,重文筐。匡或从竹。'此工文阙,职事无考……疑亦治丝枲﹑布帛之工,故与画﹑缋﹑?氏相次也。"
羣髡 [相关解释]
1.众僧侣。髡,《说文》云"k(剃)发也"﹑僧人皆剃发,故亦以髡指僧人。
羹胾 [相关解释]
1.肉羹和大块肉。《礼记.内则》"士不贰羹胾。"《墨子.节用中》"羹胾不重。"孙诒让间诂"《说文.肉部》云'胾,大脔也。'……羹,大羹﹑钘羹也。"一说,胾,肉之细切者。 2.泛指菜肴。
老扈 [相关解释]
1.亦称"老鴘"。亦称"老雇"。 2.小鸟名。即鷃雀。《说文.佳部》"九雇,农沈鸟,扈民不淫者也……春雇鴛盾,夏雇窃玄,秋雇窃蓝,冬雇窃黄,棘雇窃丹,行雇唶唶,宵雇啧啧,桑雇窃脂,老雇鴳也。"《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晋杜预注"老扈鷃鷃。"孔颖达疏"老扈鷃鷃,趣民收麦,令不得晏起者也。"按,《尔雅.释鸟》"鷈?老鴘鴳。"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下》"九鴘各有专名,而老鴘居其一。"一说"老"当点断属上读。鷈?老,鸟名;鴘鴳,即鴳雀。见郭璞注。
者流 [相关解释]
1.犹言这个流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词》"《说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后用以称某一品类的人。
肆螫 [相关解释]
1.《说文.虫部》"螫,虫行毒也。"后以"肆螫"谓任意残害。
臾曳 [相关解释]
1.《说文.申部》"臾""束缚捽抴为臾曳。"段玉裁注"曳字各本无﹐今补。束缚而牵引之谓之臾曳。"王筠句读"'臾'﹑'曳'亦双声﹐则双单皆可用矣。"引申为牵掣。
若木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一说,即扶桑(见清段玉裁《说文.木部》"榑"字注)。
萧斧 [相关解释]
1.古代兵器斧钺。萧,通"肃"。《说文.艹部》"萧,艾蒿也。从艹,肃声"清段玉裁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钺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唐孔颖达《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鋝春葱。"清吴伟业《退谷歌》"武陵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李周翰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艹部
虫象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水怪。《楚辞.远游》"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蟳虬而逶蛇。"王逸注"象,罔象也。"朱熹集注"象,《国语》所谓'水之怪龙罔象'也。"胡文英注"虫象,罔象也。"一说"象"为"豸"字之误。闻一多新义"象,疑当为豸,字之误也,豸,……与象形近,故误为象。《说文》曰'豸,兽长脊,行豸豸然。'《系传》曰'豸豸,背隆长貌。''玄螭虫豸并出进兮,形蟳虬而逶蛇',盖指鱼龙漫衍之戏,《西京赋》所谓'巨兽巨寻,是为曼延'是也。"
衣车 [相关解释]
1.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可卧息,亦兼载衣服。《释名.释车》"衣车,前户。所以载衣服之车也。"王先谦疏证补引孙诒让曰"衣车前户者,对辎车后户也。《说文.车部》云'辎,輟车,前衣车后也。'汉时辎车﹑輟车﹑衣车三者制度盖略相类,故《苍颉篇》云'輟,衣车也。'明其形大同,惟以前后衣蔽及开户,微有区别。盖輟车四面有衣蔽,故此下文云'輟车,輟,屏也。四面屏蔽,妇人所乘牛车也。'衣车则后有衣蔽而前开户,可以启闭。辎车则前有衣蔽,后开户。故刘云'衣车,前户。'而许君又以'輟车,前衣车后'释
袢延 [相关解释]
1.《诗.墉风.君子偕老》"是绁袢也"毛传"絺之靡者为绉,是当暑袢延之服也。"按,袢延,叠韵连语,汉时常语。其义有三说(1)谓暑热之气。孔颖达疏"绁袢者,去热之名,故言袢延之服,袢延是热之气也。"宋曾几《秘省避暑抵暮乃出》诗"蜗庐何以度袢延,竟日蓬山一洗前。"(2)谓以衣揩摩汗泽。段玉裁曰"袢延迭韵,如方言之襱裷,汉时有此语……揩摩之意。外展衣,中用绉絺为衣,可以揩摩汗泽,故曰亵袢。"见《说文解字.衣部》"袢"字注。(3)形容衣服纵弛﹑宽舒。俞樾曰"袢延,犹伴奂也。《卷阿》篇'伴奂尔游矣',笺云'伴奂,自
要靡 [相关解释]
1.社会地位低微的人﹐平庸的人。要﹐通"幺"。《商君书.夜战》"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高亨注"或说'要靡当读为么。《鹖冠子.道端篇》云无道之君任用么,动即烦浊;有道之君在用俊雄,动则明白,彼以么与俊雄讨官,与此以豪杰与要靡对言同义。'杨(杨树达)说'要靡谓细僾之人也。要假为幺。《说文》幺,小也。《小尔雅.广言》靡,细也。'"一说追逐奢侈者。
角羁 [相关解释]
1.《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鬱,男角女羁。"郑玄注"鬱,所遗发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羁也。"孔颖达疏"囟是首脑之上缝,故《说文》云十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夹囟两旁当角之处留发不剪……《仪礼》云'度尺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今女剪发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故曰羁。羁者,只也。"后因以"角羁"指古代童稚头顶两两相对的束髻。
訾訾 [相关解释]
1.亦作"訿訿"。 2.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诗》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昮》作"潝潝訿訿"。毛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朱熹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 3.诋毁﹔诽谤。
许学 [相关解释]
1.指对于汉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和著作。如清张炳翔编的《许学丛书》﹑许颂鼎许溎祥合编的《许学丛刻》﹑黎径诰着的《许学考》等。
许慎(约58-约147) [相关解释]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人。博通经籍,时人誉之五经无双许叔重”。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创按部首收字体例,是古文字学的巨著。
论说 [相关解释]
1.议论评说。 2.论说文。 3.按理说。
论说文 [相关解释]
1.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论辨 [相关解释]
1.谓考定才能品德。 2.议论辩驳。辨﹐通"辩"。 3.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诗序 [相关解释]
《毛诗》对各诗的解说文,又称《毛诗序》,分小序、大序两种。小序解说各诗主题,列在各诗之首,篇幅均较短。大序总论《诗经》全体,列在《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小序之后,篇幅较长。《诗序》的解说大多牵强附会,给诗篇强加无根据的政治寓义,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说文 [相关解释]
1.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简称。
通视 [相关解释]
1.眸子明而不正。《释名.释疾病》"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言视通达目匡一方也。"一说,为瞋视貌。王先谦疏证补引王启原曰"通视祗能旁达。《说文》'吴楚谓瞋目顾视曰眮。'顾视则亦旁达,盖字本为眮,然非疾病之容。" 2.天神名。 3.犹遍视;通览。 4.指能见度。
鄦学 [相关解释]
1.指文字学。东汉许慎着有《说文解字》,故称。
鍖然 [相关解释]
1.不自满的样子。鍖﹐通"歬"。《晏子春秋.问下十二》﹕"鍖然不满﹐退托于族。"孙星衍音义﹕"《玉篇》﹕'鍖﹐丑甚切。'此当为'歬然'之假音。"一说﹐鍖当为"歮"。吴则虞集释引俞樾曰﹕"案'鍖'当为'歮'﹐《说文.欠部》﹕'歮﹐食不满﹐从"欠"﹑"甚"声。'是'歮'之本义为食不满﹐引申之﹐凡不满者皆得言歮。故曰'歮然不满。'"
铄金 [相关解释]
1.熔化金属。《周礼.考工记序》﹕"铄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亦指熔化的金属。《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陈奇猷集释﹕"《说文》﹕'铄﹐销金也。'案正在销之金﹐温度甚高﹐故盗跖不取。"汉桓寛《盐铁论.诏圣》﹕"夫铄金在炉﹐庄躤不顾﹔钱刀在路﹐匹妇掇之。"一说指精美的金子。 2.谓伤人的谗言。
阴冻 [相关解释]
1.背阳处的冻冰。《管子.巨乘马》﹕"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秇稷。"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一说为地下的冻冰。见《管子集校》引刘绩注。
雁膳 [相关解释]
1.亦作"鴈膳"。 2.菰米的别称。《管子·地员》﹕"其种雁膳黑实﹐朱跗黄实。"郭沫若等集校﹕"杨慎云﹕菇﹐《管子》谓之雁膳﹐以雁食之也。"一说﹐即青稞。张佩纶曰﹕"《说文》'稞﹐谷之善者﹐一曰无皮谷'﹐《周礼·膳夫》'膳之言善'﹐膳﹑善通。《四民月令》'青稞麦与大麦同■冱■﹐黰美﹐磨尽无麸'﹐此即《说文》所谓无皮稞为谷之善者﹐且与大麦同﹐与雁味相宜﹐故名之曰'雁膳'。"
音训 [相关解释]
1.对古籍中的字词注音释义。 2.训诂学术语。与"形训"相对,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又称"声训"。有音同的,如《释名.释衣服》"衣﹐依也。"有双声的,如《说文.岂部》"恺,康也。"有叠韵的,如《说文.人部》"侨,高也。"汉刘熙《释名》是音训专着。
顾諟 [相关解释]
1.《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孔传"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顺天地。"孔颖达疏"《说文》云顾,还视也。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回视是天之明命。"后以"顾諟"指敬奉﹑禀顺天命。
颛颛 [相关解释]
1.愚昧无知貌。《汉书.贾捐之传》"颛颛独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未见虏﹐战士自死。"王先谦补注"《说文》'颛'下云头颛谨皃。此言颛颛﹐状其蠢蒙无所知识﹐亦从谨字生训。"清薛福成《筹洋刍议.藩邦》"无如僻在东海﹐颛颛自守﹐日即贫弱。"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臣愚颛颛﹐首以是请。恭折叩谢天恩﹐伏维皇上圣鉴。谨奏。"一说﹐犹区区。见《汉书.贾捐之传》颜师古注。 2.恭谨貌。 3.用心专一貌。颛,通"专"。
鼯技 [相关解释]
1.比喻浅薄的才能。语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鼯鼠五能,不成伎术。"王利器集解引赵曦明曰"鼯当作鼫……《说文》'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齞历 [相关解释]
1.《文选.宋玉》"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李善注"《说文》曰齞,张口见齿也;历,犹疏。"后因用"齞历"形容面容丑陋。
齱齵 [相关解释]
1.左右牙齿不正。《说文.齿部》"齱﹐齱齵﹐齿不正也。"亦以形容参差不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