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谗的内容。
带有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过不父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二十年》"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杜预注"一过,纳建妻。"此谓楚王纳太子建妻,过错已很严重◇因用为典实,以"一过不父"指君父有过,失于父道。
上援下推 [相关解释]
1.谓相互济助,共同前进。语出《礼记.儒行》"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东家丘 [相关解释]
1.据《孔子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陈善《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厄于陈蔡,人以为是东家丘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
东市朝衣 [相关解释]
1.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东门眼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齐国,并听信谗言,赐子胥死。子胥死前说"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及《史记·伍子胥列传》◇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亲密无间 [相关解释]
1.关系密切,没有丝毫隔阂。语本《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众女 [相关解释]
1.比喻群小﹑谗人。 2.古代传说中的多女之国。 3.特指各方所荐的皇后候选人。
众彘 [相关解释]
1.比喻众谗人。
众毁销骨 [相关解释]
1.谓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佞口 [相关解释]
1.谗佞人之口。指谗言。 2.利口;巧嘴。
冤谗 [相关解释]
1.诬人致罪的谗言。
刓方为圆 [相关解释]
1.《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南箕 [相关解释]
1.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郑玄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
口事 [相关解释]
1.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口谗 [相关解释]
1.谓能言善辩。
听谗 [相关解释]
1.听信谗言。
唌唌 [相关解释]
1.形容频进谗言。
喣喣 [相关解释]
1.和悦貌。 2.谄谗貌。
嚣书 [相关解释]
1.犹谗书。
嚣嚣(áoáo) [相关解释]
①众口谗毁的样子谗口嚣嚣。②傲慢的样子听我嚣嚣。③拟声词。众人愁怨声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
嚣嚣哓哓 [相关解释]
1.众口谗毁貌。
嚣谗 [相关解释]
1.喧嚣的谗言。
囚梁 [相关解释]
1.汉邹阳为梁王门客,遭谗被囚。事见《汉书.邹阳传》◇以"囚梁"泛指被监禁。
圣谗 [相关解释]
1.指《谗鼎》之铭。谗﹐鲁鼎名﹐传为夏禹所铸。
堲谗 [相关解释]
1.疾恶谗言。
奸詖 [相关解释]
1.谓进谗。
奸谗 [相关解释]
1.亦作"奸谗"。 2.谗言。 3.进谗言的奸臣。
媒孽 [相关解释]
原指酵母和酒曲,比喻借端诬陷,酿成别人的罪过fd42F涑ざ媒孽其短|谗巨媒孽。
媒諓 [相关解释]
1.亦作"媒谮"。 2.谓借故进谗诬陷人。
孝己 [相关解释]
1.人名。传说为殷高宗武丁之子,以孝行着,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用作孝子的典范。
害胜 [相关解释]
1.犹嫉贤。谗害胜过自己的人。
寇莱 [相关解释]
1.即寇莱公。宋真宗时契丹南侵,寇准力主御驾过河督战◇来主张南迁的王钦若却向真宗进谗曰渡河督战,陛下乃是"寇准之孤注也"。
寖润 [相关解释]
1.逐渐渗透。谓谗言渐积而发生作用。
射书 [相关解释]
1.用箭传送书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其后二十余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擢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乃自杀。"
小昮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昮序》"小昮﹐大夫刺幽王也。"郑玄笺"亦当为刺厉王。"朱熹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后用以表达对谗言的愤慨。
尸虫 [相关解释]
1.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 2.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唐柳宗元有《骂尸虫文》。
屈原 [相关解释]
①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作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篇,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样式,对后世文学具有极大影响。②话剧剧本。郭沫若作于1942年。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力主联齐抗秦,以保国安民。南后郑袖以卑鄙手段加以陷害。楚怀王撕毁楚齐盟约,对秦妥协,并下令囚禁屈原。屈原满腔忧愤,在卫士帮助下走向民间,继续救国
屈贾 [相关解释]
1.战国屈原与汉贾谊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弃秽 [相关解释]
1.抛弃秽浊。秽,喻谗佞之人。
忆鹤华亭 [相关解释]
1.晋陆机,华亭人,遭谗被杀,临刑前慨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晋书.陆机传》◇用为被杀害前怀念家乡的典故。
忧谗畏讥 [相关解释]
1.担忧被谗言中伤。
悬门抉目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惜誓 [相关解释]
1.《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汉贾谊作。王逸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
感甄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废寝与食。甄女后归曹丕,被谗死。黄初中植入朝,丕示以甄后遗物玉镂金带枕。植还,将息洛水上,思甄后,遂作《感甄赋》。丕子明帝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李善题注◇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慵谗 [相关解释]
1.见"慵馋"。
慵馋 [相关解释]
1.亦作"慵谗"。 2.懒而且馋;好吃懒做。
戴进(1388-1462) [相关解释]
明代画家。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被征召任宫廷画师,后受谗放归。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山水遒劲苍润,人物工笔、写意俱精,花鸟亦技法全面。为浙派”创始人。
投谗 [相关解释]
1.进谗。
拘幽操 [相关解释]
1.琴曲名。相传周文王为崇侯虎所谗,商纣囚之于羑里,申愤而作此曲。
掩鼻 [相关解释]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 3.《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晁错(前200-前154) [相关解释]
西汉大臣。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初习法家学说。文帝时为太子(即景帝)家令,得太子信任。景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坚持重本抑末”政策,建议募民充实边疆以防御匈奴的攻掠,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他被谗遭杀害。
有闲 [相关解释]
1.亦作"有间"。 2.有区别;有差距。 3.有嫌隙。 4.有谗言。 5.病情渐有好转。 6.有间隙。
杂糅 [相关解释]
混杂糅合在一起二者不可杂糅起来|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构言 [相关解释]
1.谓进谗言诬陷。
构谮 [相关解释]
1.进谗言陷害人。
桓郎笛 [相关解释]
1.《晋书.桓伊传》载,桓伊为江州刺史,善吹笛,独擅江左。谢安位显功盛,为人所谗,孝武帝疑之。会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吹一弄后,伊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安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椓谮 [相关解释]
1.攻讦,谗毁。
毁谗 [相关解释]
1.毁谤中伤。
毚鼎 [相关解释]
1.鼎名。即春秋时鲁国所铸谗鼎。
沈累 [相关解释]
1.屈原遭谗被逐,沉汨罗江而死,故以"沈累"指屈原。累,无罪而被迫致死。
灵化 [相关解释]
1.《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王逸注﹕"伤念君信用谗言﹐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后因以"灵化"谓君心转变。 2.神异的变化。 3.谓死。 4.对教化的美称。
烁金 [相关解释]
1.熔化金属。烁,通"铄"。 2.谓伤人的谗言。
燕将书 [相关解释]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爱憎 [相关解释]
1.犹好恶。 2.指谗佞之人。谓只凭爱憎而无是非,故称。 3.谓憎恨。
猪八戒 [相关解释]
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名猪刚鬣,法名悟能。原为天廷天蓬元帅,因酒后调戏嫦娥获罪,被贬谪下凡,误投猪胎成妖◇随唐僧往西天取经。体粗力壮,但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喜进谗言,好占小便宜。是个喜剧性的人物。
短毁 [相关解释]
1.谗言中伤。
私微 [相关解释]
1.犹谗言。
积谗磨骨 [相关解释]
1.同"积毁销骨"。
积谗糜骨 [相关解释]
1.见"积谗磨骨"。
笞妇翁 [相关解释]
1.北齐刘昼《新论.伤谗》"昔直不疑未尝有兄﹐而谗者谓之盗嫂﹐第五伦三娶孤女﹐而世人谓笞妇翁。如此者皆听虚而责响﹐视空而索影﹐悖情而倒理﹐诬罔之甚也。"后因以"笞妇翁"为无故受人诬陷中伤的典故。
簧口 [相关解释]
1.如簧之口。多借指谗言。
累臣 [相关解释]
1.古代被拘系于异国的臣子对所在国国君自称。亦泛指被拘系之臣。 2.特指战国楚屈原。原因谗被放,自沉于汨罗◇人因其无罪而死,故称。
细说 [相关解释]
1.小人之言,谗言。 2.详说。 3.谦词。渺小的说法。
绛灌 [相关解释]
1.汉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的并称。均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陈平﹑贾谊等。
罗隐(833-910) [相关解释]
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曾十余年考进士不第,后入镇海节度使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散文小品语言犀利,诗作喜用口语。有《谗书》、《甲乙集》行世,后人辑有《罗昭谏集》。
美人香草 [相关解释]
1.喻国君及诸贤臣『王逸《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后因称《离骚》文为美人香草之辞,并以美人香草象征忠君爱国思想。
美如冠玉 [相关解释]
1.《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髎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本喻汉陈平仪容美好,后用以喻男性的美貌。
美男破老 [相关解释]
1.利用年轻的外宠之臣以谗毁老成人。
耳属 [相关解释]
1.《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郑玄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后因以"耳属"谓窃听。
肤受之詖 [相关解释]
1.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肤浸 [相关解释]
1.肤受。犹言谗言中伤。
萋斐 [相关解释]
1.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孔颖达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
萋毁 [相关解释]
1.指谗言中伤。
萋锦 [相关解释]
1.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后因以"萋锦"比喻谗言。
营蝇斐锦 [相关解释]
1.《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兴者,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又《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笺"兴者,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薏苡之谗 [相关解释]
1.同"薏苡之谤"。
虺螫 [相关解释]
1.毒蛇咬。比喻被谗人诬陷。
蝇点 [相关解释]
1.《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
蝇粪点玉 [相关解释]
1.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正直的人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唐陈子昂有《宴胡楚真禁所》诗云"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寃。"
蝎谮 [相关解释]
1.指从内部发生的谗言。
角牙 [相关解释]
1.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雀鼠角牙,用以啄啮◇因以"角牙"比喻谗陷别人的手段。
讥谗 [相关解释]
1.讥议和谗谤。
诬谗 [相关解释]
1.诬告﹑进谗。
诬谮 [相关解释]
1.进谗诬陷。
谄谗 [相关解释]
1.亦作"讇谗"。 2.谄谀和谗毁。
谋谮 [相关解释]
1.进谗言陷害。
[相关解释]
1.谓相互攻讦吵闹。
谗w [相关解释]
1.见"谗?"。
谗书 [相关解释]
1.诽谤他人的书札。
谗二 [相关解释]
1.见"谗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