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贤人的内容。
带有贤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贤
[相关解释]
1.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 2.指东汉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七人。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 4.泛指七位贤人。
1.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 2.指东汉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七人。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 4.泛指七位贤人。
三哲
[相关解释]
1.亦作"三悊"。 2.三位贤人。所指随文而异。
1.亦作"三悊"。 2.三位贤人。所指随文而异。
三握发
[相关解释]
1.《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1.《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三贤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2.三个贤人。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2.三个贤人。
上志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的典籍。 2.谓以前代贤人为楷模。
1.指古代的典籍。 2.谓以前代贤人为楷模。
不贤都头
[相关解释]
1.不贤人的首领。指极不贤慧的人。
1.不贤人的首领。指极不贤慧的人。
东合
[相关解释]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1.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合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开东合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中贤
[相关解释]
1.指一般的贤人。
1.指一般的贤人。
义民
[相关解释]
1.贤人;笃义之民。 2.谓起义抗暴之民。 3.邪曲之人。 4.见"义士"。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1.贤人;笃义之民。 2.谓起义抗暴之民。 3.邪曲之人。 4.见"义士"。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九德
[相关解释]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九皐
[相关解释]
1.亦作"九皋"。亦作"九皋"。 2.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毛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汉桓宽《盐铁论.西域》"茫悯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 3.指鹤。 4.九
1.亦作"九皋"。亦作"九皋"。 2.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毛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汉桓宽《盐铁论.西域》"茫悯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 3.指鹤。 4.九
九贤
[相关解释]
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五明扇
[相关解释]
1.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晋时只限于帝王使用。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神宫中亦有之。 2.指团扇。或泛指扇。
1.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晋时只限于帝王使用。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神宫中亦有之。 2.指团扇。或泛指扇。
亢位
[相关解释]
1.指《易.干》第六爻的爻位。《干》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孔子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
1.指《易.干》第六爻的爻位。《干》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孔子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
亲贤
[相关解释]
1.喜爱贤能的。 2.亲近贤人,爱慕贤才。 3.亲戚与贤臣。
1.喜爱贤能的。 2.亲近贤人,爱慕贤才。 3.亲戚与贤臣。
人亡邦瘁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1.《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仁贤
[相关解释]
1.即仁且贤。 2.仁人与贤人。
1.即仁且贤。 2.仁人与贤人。
众贤
[相关解释]
1.众多的贤人。 2.谓使贤才增多。
1.众多的贤人。 2.谓使贤才增多。
侧陋
[相关解释]
1.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 2.狭窄简陋。 3.谦词。犹言浅陋。
1.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 2.狭窄简陋。 3.谦词。犹言浅陋。
俊民
[相关解释]
1.贤人,才智杰出的人。
1.贤人,才智杰出的人。
先正
[相关解释]
1.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 2.泛指前代的贤人。 3.前代的君长。
1.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 2.泛指前代的贤人。 3.前代的君长。
先民
[相关解释]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先贤
[相关解释]
1.先世的贤人。明嘉靖间议孔庙祭礼,称颜渊曾参等十人以下和孔子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左丘明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 2.复姓『有先贤氏。见《通志.氏族五》。
1.先世的贤人。明嘉靖间议孔庙祭礼,称颜渊曾参等十人以下和孔子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左丘明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 2.复姓『有先贤氏。见《通志.氏族五》。
兔羋
[相关解释]
1.捕兔的网。 2.指用网捕兔。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羋》,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孔颖达疏"《笺》云'羋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羋"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1.捕兔的网。 2.指用网捕兔。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羋》,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孔颖达疏"《笺》云'羋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羋"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八及
[相关解释]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晋陶潜《圣贤群辅录》及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有范滂﹐无翟超。(2)指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晋陶潜《圣贤群辅录》及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有范滂﹐无翟超。(2)指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兰桂
[相关解释]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 2.比喻子孙。参见"兰桂齐芳"。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 2.比喻子孙。参见"兰桂齐芳"。
兰芳
[相关解释]
1.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
1.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
前彦
[相关解释]
1.前代的贤人。
1.前代的贤人。
十二哲
[相关解释]
1.清代孔庙从祀的十二贤人。参见"十哲"。
1.清代孔庙从祀的十二贤人。参见"十哲"。
十八贤
[相关解释]
1.指晋庐山白莲社中十八贤人慧远法师﹑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铨﹑西林觉寂大师﹑东林普济大师﹑慧持法师﹑羪宾佛驮耶舍尊者﹑羪宾佛驮跋陀罗尊者﹑慧睿法师﹑昙顺法师﹑昙恒法师﹑道炳法师﹑道敬法师﹑昙诜法师。
1.指晋庐山白莲社中十八贤人慧远法师﹑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铨﹑西林觉寂大师﹑东林普济大师﹑慧持法师﹑羪宾佛驮耶舍尊者﹑羪宾佛驮跋陀罗尊者﹑慧睿法师﹑昙顺法师﹑昙恒法师﹑道炳法师﹑道敬法师﹑昙诜法师。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相关解释]
1.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古谊
[相关解释]
1.同"古义"。 2.古代典籍之义理。 3.古贤人之风义。 4.古代字义。指字的本义。
1.同"古义"。 2.古代典籍之义理。 3.古贤人之风义。 4.古代字义。指字的本义。
古贤
[相关解释]
1.古代贤人。
1.古代贤人。
吉士
[相关解释]
1.犹贤人。 2.男子之美称。 3.古新罗国官名。 4.明清时庶吉士的简称。
1.犹贤人。 2.男子之美称。 3.古新罗国官名。 4.明清时庶吉士的简称。
名贤
[相关解释]
1.著名的贤人。
1.著名的贤人。
周公吐哺
[相关解释]
1.《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1.《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行
[相关解释]
1.大路。 2.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毛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 3.至善之道。
1.大路。 2.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毛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 3.至善之道。
啮缺
[相关解释]
1.缺口,锋刃破缺。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 3.借指隐士。
1.缺口,锋刃破缺。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 3.借指隐士。
圣经贤传
[相关解释]
1.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1.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圣译
[相关解释]
1.谓说释圣人经义者『王符《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一说,译,当作铎。汪继培笺"译,疑当作'铎'。《法言.学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铎也。"
1.谓说释圣人经义者『王符《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一说,译,当作铎。汪继培笺"译,疑当作'铎'。《法言.学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铎也。"
圣贤
[相关解释]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壅却
[相关解释]
1.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
1.谓言路阻塞,贤人却步。
宋玉田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小言赋》云,楚襄王登阳云之台,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陪侍。王令曰"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宋玉赋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王称善,因赐玉云梦之田◇因以"宋玉田"借指楚云梦之地。
1.战国楚宋玉《小言赋》云,楚襄王登阳云之台,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陪侍。王令曰"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宋玉赋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王称善,因赐玉云梦之田◇因以"宋玉田"借指楚云梦之地。
容贤
[相关解释]
1.容纳贤人。
1.容纳贤人。
币聘
[相关解释]
1.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1.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希贤
[相关解释]
1.谓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2.指效法贤人。
1.谓仰慕贤者,愿与之齐等。 2.指效法贤人。
弃餐
[相关解释]
1.《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弃餐"檃括其义,用为典实。 2.谓不暇进餐。形容事迫情急。
1.《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弃餐"檃括其义,用为典实。 2.谓不暇进餐。形容事迫情急。
弓车
[相关解释]
1.弓人和车人;亦指弓和车。 2.延聘贤人的车子。
1.弓人和车人;亦指弓和车。 2.延聘贤人的车子。
彦士
[相关解释]
1.贤人;才士。
1.贤人;才士。
志士
[相关解释]
有远大志向并有节操的人志士仁人|爱国志士|志士不忘在沟壑|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有远大志向并有节操的人志士仁人|爱国志士|志士不忘在沟壑|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意而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古代贤人。 2.燕子的别名。
1.传说中的古代贤人。 2.燕子的别名。
慕贤
[相关解释]
1.思慕贤人。
1.思慕贤人。
截胫剖心
[相关解释]
1.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纣﹞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纣王﹞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1.砍断足胫,剖开心胸。《书.泰誓下》"﹝纣﹞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纣王﹞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招贤
[相关解释]
1.招揽贤人。
1.招揽贤人。
振鹭
[相关解释]
1.《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毛传"鹭,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郑玄笺"絜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后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洁的贤人。
1.《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絜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毛传"鹭,白鸟也,以兴絜白之士。"郑玄笺"絜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后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洁的贤人。
推贤
[相关解释]
1.推荐贤人。
1.推荐贤人。
斫胫
[相关解释]
1.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
1.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
旌贤
[相关解释]
1.亦作"旍贤"。 2.表彰贤人。
1.亦作"旍贤"。 2.表彰贤人。
无选
[相关解释]
1.指不任贤人。
1.指不任贤人。
明夷
[相关解释]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昔士
[相关解释]
1.谓古之贤人。
1.谓古之贤人。
星亡
[相关解释]
1.星宿隐没不见。 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1.星宿隐没不见。 2.古人以为人间英杰皆上应天星,故以"星亡"谓重臣或贤人死亡。
松竹
[相关解释]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
椒桂
[相关解释]
1.椒与桂。皆香木。常用以比喻贤人。 2.指椒实与桂皮。皆调味的香料。 3.指椒浆桂酒。
1.椒与桂。皆香木。常用以比喻贤人。 2.指椒实与桂皮。皆调味的香料。 3.指椒浆桂酒。
槱薪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棫朴》"苖苖棫朴,薪之槱之。"毛传"兴也……山木茂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因以"槱薪"比喻国家盐贤才。
1.《诗.大雅.棫朴》"苖苖棫朴,薪之槱之。"毛传"兴也……山木茂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因以"槱薪"比喻国家盐贤才。
民仪
[相关解释]
1.民之仪表。指贤人。
1.民之仪表。指贤人。
沈人
[相关解释]
1.沉沦在下之贤人。
1.沉沦在下之贤人。
清圣浊贤
[相关解释]
1.汉末因饥荒禁酿酒。饮酒者讳言酒,谓酒清为圣人,酒浊为贤人。见《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遂以"清圣浊贤"为酒之别称。
1.汉末因饥荒禁酿酒。饮酒者讳言酒,谓酒清为圣人,酒浊为贤人。见《三国志.魏志.徐邈传》◇遂以"清圣浊贤"为酒之别称。
滞屈
[相关解释]
1.谓贤人沉抑,不得升进。
1.谓贤人沉抑,不得升进。
潜初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即位前或贤人未被任用时。
1.指帝王即位前或贤人未被任用时。
焚芝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2.为哀悼死者之词。
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2.为哀悼死者之词。
猎贤
[相关解释]
1.搜求贤人。
1.搜求贤人。
王倪
[相关解释]
1.传说为尧时贤人,啮缺之师。啮缺曾向他问道,"四问而四不知。"见《庄子·齐物论》及《应帝王》。
1.传说为尧时贤人,啮缺之师。啮缺曾向他问道,"四问而四不知。"见《庄子·齐物论》及《应帝王》。
生刍
[相关解释]
1.亦作"生蒭"。 2.鲜草。《诗.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陈奂传疏"刍所以萎白驹,托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 3.指贤人;贤能。 4.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5.《后汉书.徐穉传》"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1.亦作"生蒭"。 2.鲜草。《诗.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陈奂传疏"刍所以萎白驹,托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 3.指贤人;贤能。 4.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5.《后汉书.徐穉传》"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用善
[相关解释]
1.任用贤人。
1.任用贤人。
用贤
[相关解释]
1.任用贤人。
1.任用贤人。
田苏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七年》"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杜预注"田苏,晋贤人。苏言起好仁。"后借指贤德长者。
1.《左传.襄公七年》"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杜预注"田苏,晋贤人。苏言起好仁。"后借指贤德长者。
相出
[相关解释]
1.谓推举贤人。
1.谓推举贤人。
立石起柳
[相关解释]
1.卧石自竖﹐枯柳复生。相传为有贤人自民间起而为帝之兆。事详《汉书.眭弘传》。
1.卧石自竖﹐枯柳复生。相传为有贤人自民间起而为帝之兆。事详《汉书.眭弘传》。
立贤无方
[相关解释]
1.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1.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粉省
[相关解释]
1.尚书省的别称。《太平御览》卷二一五引汉应劭《汉官仪》"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郎握兰含香,趣走丹墀奏事。"世因称尚书省为"粉省"。
1.尚书省的别称。《太平御览》卷二一五引汉应劭《汉官仪》"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郎握兰含香,趣走丹墀奏事。"世因称尚书省为"粉省"。
紫芝
[相关解释]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2.比喻贤人。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2.比喻贤人。
聇老
[相关解释]
1.亦作"聈老"。 2.年高有德的贤人。 3.指老成人。 4.高寿。
1.亦作"聈老"。 2.年高有德的贤人。 3.指老成人。 4.高寿。
蒲衣
[相关解释]
1.用蒲草编的衣服。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
1.用蒲草编的衣服。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
薪槱
[相关解释]
1.亦作"薪榓"。 2.《诗.大雅.棫朴》"苖苖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盐贤良的人材。 3.柴木。 4.比喻基础。
1.亦作"薪榓"。 2.《诗.大雅.棫朴》"苖苖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盐贤良的人材。 3.柴木。 4.比喻基础。
虬虎
[相关解释]
1.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1.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襧贤
[相关解释]
1.亦作"褒贤"。 2.嘉奖贤人『桓宽《盐铁论》有《褒贤》篇。
1.亦作"褒贤"。 2.嘉奖贤人『桓宽《盐铁论》有《褒贤》篇。
谷驹
[相关解释]
1.比喻不被任用的贤人。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毛传"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孔颖达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矣。"
1.比喻不被任用的贤人。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毛传"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孔颖达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矣。"
贤人
[相关解释]
1.有才德的人。 2.浊酒的别名。
1.有才德的人。 2.浊酒的别名。
贤人酒
[相关解释]
1.指浊酒。
1.指浊酒。
贤圣
[相关解释]
1.道德才智极高。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1.道德才智极高。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贤巧
[相关解释]
1.贤人巧匠。
1.贤人巧匠。
贤庑
[相关解释]
1.绘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贤人肖像的廊屋。
1.绘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贤人肖像的廊屋。
贤智
[相关解释]
1.有贤德有才智。 2.贤人智士。
1.有贤德有才智。 2.贤人智士。
越石父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齐国贤人。齐相晏婴解左骖赎之于缧绁之中,归而久未延见,越石父以为辱己,要求绝交,晏婴谢过,延为上客。见《晏子春秋.杂上二四》。
1.春秋时齐国贤人。齐相晏婴解左骖赎之于缧绁之中,归而久未延见,越石父以为辱己,要求绝交,晏婴谢过,延为上客。见《晏子春秋.杂上二四》。
迎吠
[相关解释]
1.犬迎人而吠。《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王逸注"谗佞歡呼而在侧也……迎吠,拒贤人使不得进也。"《隋书·食货志》"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叩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后以"迎吠"指奸邪。
1.犬迎人而吠。《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王逸注"谗佞歡呼而在侧也……迎吠,拒贤人使不得进也。"《隋书·食货志》"人愁不堪,离弃室宇,长吏叩扉而达曙,猛犬迎吠而终夕。"后以"迎吠"指奸邪。
逸贤
[相关解释]
1.隐遁不仕的贤人。
1.隐遁不仕的贤人。
酒圣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后指清酒为"酒圣"。 2.谓豪饮的人。
1.《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后指清酒为"酒圣"。 2.谓豪饮的人。
集贤
[相关解释]
1.聚集贤人。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1.聚集贤人。 2.集贤殿书院的省称。
颐贤
[相关解释]
1.谓蓄养贤人。
1.谓蓄养贤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