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9 查到相关起兵的内容。
带有起兵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子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七擒孟获 [相关解释]
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采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三逆 [相关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二次革命 [相关解释]
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传箭 [相关解释]
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 2.引申为传令。 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兴兵 [相关解释]
1.起兵。
兴师 [相关解释]
1.举兵﹐起兵。
刘渊(?-310) [相关解释]
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匈奴族。冒顿单于的后裔。以自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为由,自称姓刘。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和《孙子兵法》。公元304年在山西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308年称汉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努尔哈赤(1559-1626) [相关解释]
即清太祖”◇金(清)创立者。爱新觉罗氏。满族。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后逐步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并创建八旗制度。1616年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南)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南)战役中大败明军,逐步夺取辽东。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明将袁崇焕所部击伤,不久病死。
勤王 [相关解释]
1.谓尽力于王事。 2.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南阳佳气 [相关解释]
1.亦作"南阳气"。 2.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起兵舂陵,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派遣到南阳,遥望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卷甲束兵 [相关解释]
1.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司隶章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新莽末年淮阳王刘玄起兵后,将北都洛阳,以刘秀兼代司隶校尉。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与属县,从事伺察。一如旧章。三辅吏士东迎刘玄部队,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本谓恢复汉朝官仪服饰制度◇用以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
唐太宗(599-649) [相关解释]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唐才常(1867-1900) [相关解释]
清末维新派〓南浏阳人。与谭嗣同办时务学堂,并办报宣传变法维新。1900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旋改名自立会),召开中国国会”,拥护光绪帝当政,并在汉口组成自立军,定期起兵勤王”。不久被杀害。
唐末农民战争 [相关解释]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唐高祖(566-635) [相关解释]
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字叔德。袭唐国公爵。公元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之机起兵,攻取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次年又逼杨侑让位,建立唐朝。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四其御史 [相关解释]
1.唐武后废中宗,徐敬业以匡复为辞起兵。武后召见郭弘霸,郭自请往讨敬业,言"臣誓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絶其髓。"武后大悦,授左台监察御史。时号"四其御史"。见《新唐书.郭弘霸传》。
夏完淳(1631-1647) [相关解释]
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即跟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又与陈子龙等联合太湖义兵继续抗清。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十六岁。所作诗赋慷慨悲壮,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夏桀 [相关解释]
1.夏朝末代君王。名履癸。暴虐荒淫。汤起兵伐桀,败之于鸣条,流死于南巢。参阅《史记.夏本纪》。
奋旅 [相关解释]
1.起兵﹐举兵。
姜子牙 [相关解释]
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又称姜太公”。名尚,传封于吕,又称吕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王斗智、斗法、斗力,终于完成灭商兴周的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
娘子军 [相关解释]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射狼 [相关解释]
1.旧传五代晋石敬瑭起兵灭唐的先兆。
平陵东 [相关解释]
1.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王莽立孺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进子东郡太守义起兵,事败为莽所杀,义门客为作哀歌。原辞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下》。
延秋门 [相关解释]
1.唐代长安禁苑西门。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唐玄宗即由延秋门出长安,赴蜀避难。
弄兵潢池 [相关解释]
1.《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张巡(709-757) [相关解释]
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坚守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张飞(?-221) [相关解释]
三国蜀汉大将。字益德,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随刘备起兵。曹操夺取荆州时,刘备败于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他率一小支骑兵勇猛抵御,曹军不敢接近◇随刘备取益州,任车骑将军。当时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夷陵之战前夕,被部将刺死。
提剑 [相关解释]
1.《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收兵 [相关解释]
1.招收士兵。 2.撤退军队。 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 4.引申为放弃争执。 5.喻结束工作。
整戈 [相关解释]
1.整顿兵器。谓起兵。
明成祖(1360-1424) [相关解释]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滞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束兵 [相关解释]
1.收起兵器。
束戈卷甲 [相关解释]
1.捆起兵器甲冑。谓缴械投降。
查浦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建康石头山(今南京市清凉山)南。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苏峻叛据建康,陶侃起兵入讨,屯兵于此。
梁启超(1873-1929) [相关解释]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协助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起兵反袁。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武帝(464-549) [相关解释]
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原为齐雍州刺史,乘齐内乱起兵,公元502年夺取帝位。在位时重用士族,残酷剥削农民,多次镇压农民起义。酷信佛教,大兴寺院,曾三次出家为僧。擅长文学,精乐律,善书法。统治后期北方降将侯景叛乱,都城建康被攻破,饥病而死。
沛公 [相关解释]
1.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以应陈涉,众立为沛公。
洪宪帝制 [相关解释]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并废除民国纪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正式称帝。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各省纷纷独立,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在内外压力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玫瑰战争 [相关解释]
1455-1485年,英国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两大封建贵族集团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因两者各以红玫瑰和白玫瑰为标志,所以称玫瑰战争”。1461年,约克家族夺得王位建立约克王朝◇发生内讧。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乘机起兵,打败约克军,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这场战争异常残酷,双方都大肆屠杀对方大贵族,英国大贵族几乎全部被杀。
石达开(1831-1863) [相关解释]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地主出身。1847年前后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任左军主将◇封翼王。参与攻克武昌、南京等地。曾督师西征,屡败清军。杨韦事变后,起兵讨韦,回天京辅政。1857年因洪秀全的猜忌,率十几万部队出走。在四川大渡河边失败,被清军杀害。
神上使 [相关解释]
1.东汉黄巾军领袖张曼成起兵时的称号。
纸上谈兵 [相关解释]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读兵书,谈起兵法连父亲也难不倒他。但是带兵打仗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被秦兵打败◇用来指不切实际夸夸其谈。
羽扇挥兵 [相关解释]
1.《晋书.顾荣传》载广陵相陈敏反,渡江据州,荣等潜谋起兵攻敏。荣废桥敛舟于南岸,敏率万余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因以"羽扇挥兵"为从容指挥﹑克敌制胜的典实。
英烈传 [相关解释]
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云合奇踪》。明代长篇小说。作者待考。八十回。叙述朱元璋等人起兵反元,统一中国建立明王朝的故事。因作者过于受史实的束缚,缺乏艺术想像与虚构,故艺术成就不高,但对后世的戏曲和曲艺有较大的影响。
萧何(?-前193) [相关解释]
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县吏,助刘邦于沛县起兵。入咸阳后,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民间疾苦的概况。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军统兵作战,自己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朝建立后封为b072睢笥中助高祖先后消灭韩信、陈瘛⒂⒉嫉纫煨罩詈钔酢
袁绍(?-202) [相关解释]
东汉末年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官僚家庭出身。初任司隶校尉。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他尽杀宦官◇董卓入京专朝政,他奔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称冀州牧,号召起兵讨董卓◇逐渐占有冀、青(今山东东北部)、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等四州。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被曹操打败,不久病死。
起事 [相关解释]
1.办事。 2.起兵,发动武装斗争。 3.生事;挑起事端。
起兵 [相关解释]
1.发兵;出兵。 2.犹起事。 3.聚合兵众。 4.部队开拔。
起军 [相关解释]
1.起兵;发兵。
起卒 [相关解释]
1.起兵﹑出兵。
起戎 [相关解释]
1.引起战事。 2.起兵。
起旗 [相关解释]
1.举旗。 2.竖起军旗。指起兵。
蹇人上天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謡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
郑成功(1624-1662) [相关解释]
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闯将 [相关解释]
1.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初起兵时的称号。 2.勇往直前,敢于开创的人。
阎锡山(1883-1960) [相关解释]
山西五台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省长,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追随蒋介石反共。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内政部部长◇与蒋发生利害冲突。1930年联合冯玉祥等起兵反蒋,失败后逃往大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49年后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
陈霸先(503-559) [相关解释]
即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小吏出身。公元549年侯景叛乱时,受湘东王萧绎之命于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与王僧辩军会合,讨灭侯景。萧绎即位称帝,他任征虏将军。萧绎被杀后立萧方智为帝。同年击败北齐的进攻,被封为陈王,不久代梁自立。
隋唐演义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清代褚人获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陈,终于唐明皇还都而死。对隋、唐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较细致的描写。另外秦叔宝、单雄信、罗成、尉迟敬德的故事,多为后人称道。情节曲折有致,行文晓畅。
隋末农民战争 [相关解释]
公元7世纪初推翻隋朝的农民起义。隋炀帝时,政治腐败,赋役繁重。611年,王薄首先在山东发动起义,此后形成全国规模的反隋战争。616年后,逐渐汇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军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军,江淮杜伏威、辅公fe6d>。起义军消灭隋军主力,隋王朝瓦解。此时隋太原留守李渊等也乘机起兵。618年隋炀帝死,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唐朝。
雍齿封侯 [相关解释]
1.雍齿汉初沛人,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终因尝窘辱刘邦,为邦所不快。及刘邦即位,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刘邦从张良言,先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侯,吾属无患矣。"见《史记.留侯世家》◇用为不计宿怨的典实。
靖难之役(难nàn) [相关解释]
明初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战争。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太祖死,皇太孙建文帝即位,用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采取削弱诸王势力的措施。1399年,太祖第四子朱棣以诛齐、黄为名,起兵北平(今北京),号称靖难”。1402年,燕王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建文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项羽本纪 [相关解释]
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文中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从起兵反秦、分封称霸到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一生经历。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颜杲卿(692-756) [相关解释]
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昕。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时,他应堂弟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之约,联合起兵切断安禄山后路,并设计擒杀叛军将领。次年常山为史思明所破,他被押送至洛阳安禄山处,惨遭杀害。
颜钩 [相关解释]
1.唐颜杲卿,玄宗时为常山太守。天宝十四年起兵讨安禄山﹐次年为史思明所执﹐骂贼不屈﹐安禄山"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絶﹐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絶﹐年六十五。"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因以"颜钩"为忠烈不屈的典故。
首兵 [相关解释]
1.谓首先起兵。
鲍照(约414-466) [相关解释]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
猜你喜欢